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15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孟宪生  罗曦  贾梦楠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中草药》2023,54(22):7281-7286
中药品种来源宽泛、化学成分复杂,导致中药质量良莠不齐。完善中药质量评价标准,一直被认为是制约我国传统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我国目前中药质量评价研究现状,总结了中药质量评价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了中药“质-量”双标评价方法。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特征图谱,开展基于对照药材的定性研究;以保留时间稳定且价格低廉、易获得的内标物质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开展基于内标物质的药效成分相对定量研究。该方法旨在科学、明晰地辨别中药的真伪优劣,降低企业生产的经济负担和广大民众的用药成本,切实保障中药质量。  相似文献   
262.
丁昕瑶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中草药》2023,54(22):7287-7292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丹参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丹参特征图谱,通过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的化学成分,以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明确药材真伪,即“质”;对内标成分丹酚酸B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丹参药材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确定了6个共有色谱峰,分别为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各供试药材与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0;确定了丹参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3.
目的 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鼻渊通窍颗粒化学成分。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100 mm×2.1 mm, 2.7μm);流动相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0℃;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对所得成分的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103种化学成分,包括29种黄酮类、19种萜类、12种木脂素类、11种香豆素类、9种醌类。结论 该方法能全面地表征鼻渊通窍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结构多层级研究,初步阐明该颗粒剂的化学成分轮廓,可为该复方的成分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64.
罗曦  包永睿  李天娇  王帅  韩凌  韩晓妮  孟宪生 《中草药》2023,54(22):7293-7299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枳壳Aurantii Fructus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枳壳特征图谱,通过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的化学成分,以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明确药材真伪,即“质”;对内标成分“柚皮苷”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枳壳药材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确定了11个共有色谱峰,鉴定出了7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圣草次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各枳壳供试药材与枳壳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0;规定了枳壳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为枳壳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5.
目的 基于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HPLC指纹图谱与抗肝癌作用的谱效关系,筛选出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揭示其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采用CCK-8法开展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治疗肝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将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与药效学数据相关联,建立核桃楸皮不同极性部位治疗肝癌体外谱效关系,筛选出其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并进行体外药效验证。结果 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中共24个共有峰,其中有8个峰与药效呈正相关且VIP值大于1,确认这8种成分为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出4号峰为丁香酸、9号峰为鞣花酸、10号峰为槲皮苷、16号峰为山柰酚。结论 本研究通过建立谱效关系筛选出了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揭示了核桃楸皮治疗肝癌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66.
目的 研究蒲公英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其对RAW264.7细胞的抑制作用区别,探讨蒲公英不同部位的精准应用。方法 使用HPLC建立不同部位的液相图谱并进行成分指认,使用MTT法测定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炎症细胞RAW 264.7增殖的抑制作用,使用灰色关联软件,将色谱峰的峰面积与抗炎药效相关联,计算每个成分的贡献率。结果 蒲公英根、茎、叶、花中的成分种类与含量均不同。在体外药效研究中,蒲公英花的效果最好,对炎症细胞RAW264.7的抑制率达到65.51%。蒲公英根、叶次之,蒲公英茎对炎症细胞的抑制作用不大。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绿原酸、橙皮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异鼠李素对抑制炎症细胞增殖的贡献程度与其他成分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蒲公英不同部位的体外药效存在差异,本实验明确了蒲公英的精准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