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紫外线照射后无毛鼠皮肤纹理的变化及其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用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320~400nm)]、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280~320nm)]及UVA+UVB照射无毛鼠,观察不同种类紫外线对无毛鼠皮肤纹理的影响,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寻找理论依据。方法 无毛鼠经紫外线照射20周、UVA总计量222J/cm^2,UVB总计量5.9J/cm^2。通过肉眼、皮纹放大及应用彩色皮肤病理图像定量分析系统,对接受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后的无毛鼠皮肤纹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对照组:皮纹细腻,皮沟、皮脊分布均匀,无明显角化。UVA组:皮肤略显粗糙,皮沟、皮脊分布尚均匀,无明显角化。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未照射组差异不明显。UVB组:皮纹粗乱,皮沟加深、加宽,皮脊增宽,分布不均匀,皮肤明显角化。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未照射组差异显著。UVA+UVB组:皮纹更加粗乱,皮沟加深、加宽、皮脊增宽,分布不均匀,皮肤角化更加明显。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通过对UV照射后无毛小鼠皮肤纹理的结构和定量分析表明,UVA对皮肤皱纹的产生作用不明显,UVB、uVA+UVB对皮肤皱纹的产生明显,UVA、UVB有协同作用,UVB是紫外线造成皮肤皱纹产生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62.
目的:讨论淋巴结转移癌合并绪核的特点,避免误诊为肉芽肿反应.方法:对1例合并结核反应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乳腺癌进行病理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检查,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病例颈部淋巴结内存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转移,癌巢周围可见肉芽肿结构,肉芽肿中心有少许干酪样坏死.组织化学检查显示有分支杆菌.结论:癌组织引流区淋巴结内合并肉芽肿结构,应当首先排除结核.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脑膜血管瘤病(MA)的临床、影像学和组织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告脑膜血管瘤病伴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并复习文献。结果散发性MA发病较年轻,临床表现以癫多见;影像学差异较大,无特异性。本例镜下大部分呈MA的组织学特点,即软脑膜上皮细胞、脑膜血管和血管周梭形纤维母细胞结节状或旋涡状增生,形成边界清楚的皮质内斑块,另见少许少突胶质细胞瘤成分(WHOⅡ级)。免疫组化:梭形细胞vimentin和CD34(+),EMA和CKAE1/AE3(-)。结论 MA是罕见的良性病变,可伴发少突胶质细胞瘤、脑膜瘤等;单纯切除是首选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对80例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标本进行PA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形态计量学分析方法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AR-1表达与肺癌转移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80例肺癌组织中PAR-1阳性表达数为59例(73.8%)。有转移组的56例中PAR-1阳表达数为48例(85.7%),无转移组的24例中PAR-1阳性表达数为11例(45.8%),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图像分析结果表明:有转移病例(7.84±6.11)和无转移病例(4.48±2.59)组间积分光密度的差异则有显著意义(p<0.05),肿瘤组织(6.505±3.086)与肺组织(2.91±1.97)及原发灶(6.505±3.086)与转移灶(10.827±2.20)各组之间积分光密度的差异度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PAR-1可能在肺癌进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AR-1过度表达可能与肺癌的恶性表型及侵袭和转移表型有关。  相似文献   
65.
肺癌中凝血酶受体-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凝血酶受体(PAR-1)在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AR-1与人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m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不同类型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PAR-1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S-P法检测PAR-1在52例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分别为:腺癌14/20例、鳞癌6/16例、大细胞癌6/10例、小细胞癌中4/6例。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多位于癌巢周边,1例侵及支气管软骨处的鳞癌癌巢及另1例低分化腺癌脉管内的癌栓呈明显阳性,1例腺癌组织周围的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灶呈明显阳性。Westem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PAR-1在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高转移株(PLA801D)中的高表达明显高于其低转移株(PLA801C)。结论 PAR-1在各种组织类型的人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比例表达。PAR-1在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高转移株(PLA801D)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低转移株(PLA801C)。PAR-1表达可能与肺癌的恶性表型及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脑弓形虫病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脑弓形虫病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可见脑胶质细胞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反应伴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其中1例脑组织大片坏死,增生的胶质细胞和慢性炎细胞构成肉芽肿结构。2例病灶内均找到弓形虫病原体。免疫组化:弓形虫特异性抗体(+)。结论脑弓形虫病在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中较常见。病灶中确认弓形虫病原体最具诊断意义,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7.
背景与目的 肺癌转移相关基因-1(Pulmonary cancer Metastasis Associated Gene-1,MAG-1)是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获得的与肺癌转移相关的基因.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基因MAC-1对肺巨细胞癌细胞的转移相关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在24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构建MAG-1的正反义表达载体,分别转染PLA801C和PLA801D,获得稳定表达相应序列的细胞株,观察稳定转染细胞的多种肿瘤转移相关能力的改变,并检测MAG-1对CD44、MMP-2等分子的影响,最后还检测TMAG-1在源于不同转移状况患者的肺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AG-1对细胞生长、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粘附能力以及侵袭能力均有促进作用;并能促进细胞中CD44和MMP-2的表达;MAC-1 mRNA在有转移的肺癌中的阳性率(7/12)高于其在无转移的肺癌标本中的阳性率(2/12).结论 MAG-1具有增强肺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功能,并且在转移性肺癌组织中其mRNA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是可能的肺癌转移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68.
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恶性黑色素瘤绝大多数为转移性的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PrimaryMalignantMelanomaoftheLung,PMML)则很罕见。据文献记载 ,符合PMML诊断标准者共 33例。我们报告 1例有尸检材料证实的PMML ,并复习文献 ,对其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及预后进行讨论。病例报告 :男性 ,72岁 ,咯血痰 1个月入院。CT检查 :左肺下叶背段结节样致密影 ,边缘毛糙 ,密度不均。给予抗炎、抗结核治疗 1个月后复查阴影有增大趋势 ,因高度怀疑肺癌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 :左肺下叶背段恶性黑色素瘤 ,建议检…  相似文献   
69.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是由Issacson和Wright于1983年首先提出,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具有特定的生物学特征和病理学改变的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MALT淋巴瘤约占NHL的5%,多见于胃肠道、甲状腺、乳腺、肺、皮肤、睾丸等,原发于颅内的临床罕见,我们遇到1例,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头颅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全身PET/CT检查、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明确诊断,结合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后神经丝68蛋白水平减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弥漫性轴突损伤(DAI)后神经丝蛋白68(NF68)水平,探讨弥漫性轴突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用一种对大鼠头颅旋转装置致伤引发大鼠DAI。Sprague-Dawley(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30min,24,72h组),每组6只,在不同时间点取脑白质、海马、胼胝体和脑干标本进行NF68印记杂交(Western blot),检查神经丝蛋白68 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看到对照动物NF68水平没有变化,而损伤动物明显NF68的丢失,特别是脑干。NF68是蛋白质水平减少在损伤后30min即出现直到损伤后72h。在NF68丢失的同时伴有31、42.7和52Kda低分子量蛋白条带的出现,在24h最明显。结论:NF68降解是由病理性钙蛋白酶激活引起的。损伤后24h内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