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5 毫秒
21.
患者,女,4个月。生后20d时发现下颌骨前部牙槽嵴粘膜有一黄豆大隆起发白区。40d左右发现发白区隆起为青色,逐渐长大,近1个月来生长迅速。检查:下颌前部牙槽有一约5×4×3cm~3边界清楚的淡蓝  相似文献   
22.
胰腺乳头囊实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3.
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对大鼠肠屏障和传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对肠屏障和传输功能的影响,为研究肠道损伤及其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腹部开放伤合并海水浸泡大鼠模型,测定血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测定肠内容物SIgA及血IgA含量;测定小肠蠕动速率变化;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大鼠血DAO、D-乳酸、LPS、TNF-α含量较正常时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肠内容物SIgA、血Ig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小肠蠕动速率显著下降(P<0.01);小肠黏膜病理损伤显著.结论: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可致大鼠肠屏障和传输功能受损,成为伤后肠源性感染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4.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0岁,长途运输司机.主因"左侧面部、上肢麻木1个月,左手力弱半个月"来本院就诊.患者于2012年6月9日饮酒后出现左侧面部、上肢麻木,持续数秒钟缓解,当时未予重视.2012年6月24日驾车运输途中突发左上肢力弱,远端为著,上肢抬举尚可但持物不能,进食左嘴角易漏.2012年6月28日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右侧额、颞、顶叶多发片状低密度影,"脑梗死"不除外.2012年6月30日行PET-CT示:(1)右侧额、颞、顶叶片状低密度影,呈代谢减低,未见明确提示恶性病变的代谢活性增高灶,考虑脑部原发良性病变感染可能;(2)左肺舌段微小结节,未见明显高代谢;(3)左肾囊肿,前列腺增生,左肾肾上腺可疑结节,未见明显高代谢;(4)脊柱骨质增生;(5)右侧上颌窦轻度炎症.因上述症状未明显缓解并进行性加重,2012年7月9日患者来我院神经内科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25.
凝血酶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是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蛋白酶,在体内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不但参与止血和凝血、炎症、免疫反应、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而且可激活正常细胞的致瘤潜能和导致恶性细胞的转移表型。凝血酶是肿瘤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剂,能够增强肿瘤细胞对细胞因子的增殖反应,增强肿瘤细胞对血小板的黏附及体外细胞基质的侵袭,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微环境的组织重建。凝血酶受体家族PARs介导凝血酶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凝血酶对肿瘤细胞生长具有双向调控作用,低浓度者促进生长,高浓度者抑制生长,甚至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本文就凝血酶的生物学功能、凝血酶与肿瘤及凝血酶受体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类罕见、组织发生未定、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新的肿瘤实体.SPTP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多发生于年轻女性;肿瘤一般体积较大,常伴有坏死和囊性变;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是其形态学特点;肿瘤细胞无特异性免疫表型;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95%的肿瘤完整切除可治愈,极少数肿瘤可局部复发或转移.本文详细介绍SPT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其组织发生、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28.
<正>1 病历摘要患者男,53岁。主因"智能减退伴视物成双、全身乏力3个月"于2009年9月14日收入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6月患者出现记忆下降、计算迟钝,自觉睡眠增多、全身乏力,视物成双,未及时就诊。7月9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部MRI示"双  相似文献   
29.
肺母细胞瘤一例张英甲,张首正,张首轶,付德生,袁宝海,郭亚斌,孟宇宏,刘秋虹患儿:女,9岁。因咯血20天入院。20天前咯血一次,量约2ml,颜色鲜红,无发热、盗汗、咳嗽、气短、胸痛、乏力及呼吸困难等全身不适症状。曾诊断为“肺感染”,经用白霉素治疗好转...  相似文献   
30.
酚-巴豆油对无毛鼠光老化皮肤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应用酚-巴豆油对经过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的无毛鼠光老化皮肤进行治疗,检测酚-巴豆油对光老化皮肤的作用,为化学换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紫外线照射20周无毛鼠60只,随机分为未治疗组10只,治疗组50只。乙醚麻醉,应用无菌棉签沾取配好的酚-巴豆油,涂光老化无毛鼠脊背部。分别于处理后7、14、30、60、90d将动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在处理后第60天进行皮肤纹理图像的采集与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60d皮肤纹理变得细腻,皮沟、皮脊分布均匀。皮肤纹理定量分析结果与未治疗组差异显著。治疗组表皮、真皮结构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30d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酚-巴豆油化学脱皮剂,对光老化的无毛小鼠进行治疗,通过皮肤纹理、皮肤的病理组织学检测证明,酚-巴豆油完全能逆转光老化引起的无毛小鼠表皮、真皮组织改变,使老化的皮肤恢复青春。这为临床应用酚-巴豆油治疗皮肤光老化疾病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