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心理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患者组 :31例乳腺癌手术患者 ,腋窝淋巴结阳性 (LN +) 12例 ,阴性 (LN - ) 19例 ,于手术前 5d、手术后 14d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心理评定量表 (焦虑情绪 -SAS、抑郁情绪 -SDS)测试 ,31例正常对照组在相同时间进行测试。结果 :手术前 ,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 ,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LN(+)患者与LN(- )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患者组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LN(+)患者与LN(- )患者的心理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手术后 ,LN(+)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较手术前降低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LN(- )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较手术前高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LN(+)患者的心理评分与手术前相比无显著下降 (P >0 .0 5 ) ,LN(- )患者明显低于手术前 (P <0 .0 5 )。手术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SAS、S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和情绪障碍。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功能与不良情绪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22.
为寻找更多的效应细胞作为癌肿特异性过继免疫治疗的初始淋巴细胞来源,研究比较了原发性乳腺癌17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及腋窝引流淋巴结(DLN)T淋巴细胞在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自体灭活肿瘤细胞联合体外培养下的扩增情况、T淋巴细胞表型分析及特异性抗肿瘤细胞毒活性作用。结果表明,DLN可获得较TIL更多的初始T淋巴细胞亚群,其T淋巴细胞表型和特异性细胞毒活性作用与TIL基本相同。DLN可作为一种新的效应细胞为癌肿特异性过继免疫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3.
青年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靖中  肖虎 《癌症》2000,19(5):446-449
目的:了解青年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BRCA1基因突变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UGE)-DNA银染方法,研究30例〈35岁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外显子2、20的突变情况。结果:检出8全 变,突变率为26.7%,5例在外显子2,3例在外显子20。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8.9%,而无转移者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5例乳腺肿块病人者细针穿刺,对穿刺细胞分别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进行端粒酶活履检测和光镜细胞检查。以术后石蜡病理切片结果最地两种检测方法在术前诊断乳腺癌方面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约登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 术前端粒酶活性检测同穿刺细胞学相比,特异性分别为73.9%和82.6%(P〉0.05),差异无显著性;灵敏度分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p16、p21和cyclinD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上p16、p21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比较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p16、p21、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58.3%、41.7%,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核中。p16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1)相关。p2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ER相关(P<0.01)。p16蛋白的表达与p21、cyclinD1蛋白表达不相关(P>0.05)。p21蛋白表达与cyclinD1蛋白表达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有: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和p16、p21、cyclinD1蛋白(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状态和p16、cyclinD1蛋白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p16、p21蛋白的失表达和cyclinD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p16、p21蛋白是判断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cyclinD1蛋白表达与ER有关。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以及p16、p21、cyclinD1蛋白表达可能是判断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有效指标,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合理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Fas系统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s系统是肿瘤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肿瘤的非手术治疗手段如细胞因子治疗、化疗、放疗等除直接或间接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外,还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Fas、FasL表达而诱导其凋亡,特别是近几年Fas、FasL基因治疗的研究,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7.
在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治疗中目前尚存在争议的是是否行腹腔冲洗 ,是否行腹腔引流及切口是否行一期缝合等。现就腹腔局部冲洗和切口冲洗在治疗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中的作用进行前瞻性研究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 398例 ,其中急性坏疽和 (或 )穿孔性阑尾炎 98例。男5 4例 ,女 44例 ;年龄 13~ 79岁 ,平均 35 .2岁。将 98例坏疽和(或 )穿孔阑尾炎患者术中随机分为两组 :冲洗组 (腹腔局部冲洗 切口冲洗 ) 5 1例和对照组 (未进行上述处理者 ) 4 7例。术中切除阑尾后 ,冲洗组用生理盐水 10…  相似文献   
28.
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多药耐药现象增加了其治疗难度,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最终导致了治疗失败,然而遗憾的是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在肿瘤组织中有一个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的的细胞亚群,是复发及转移的根源.这部分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随后,人们相继从血液系统肿瘤及多种实体瘤中分离、鉴定了肿瘤干细胞.随着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及确认,人们对肿瘤的复发、转移及多药耐药现象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及复发转移的预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线索.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情况 ,评价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对69例乳腺癌标本进行α 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以 8例无癌区域乳腺组织 (距癌肿边缘 5cm以上 )为对照 ,分析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雌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结果 无癌区域乳腺组织和原位癌间质无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现象 ,5 5 .5 %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有α SMA阳性表达 (P <0 .0 5 ) ;68.3 % ( 2 8/ 41)的淋巴结转移病例出现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 ,且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 2 6.3 % ,P <0 .0 5 ) ;组织学Ⅱ ,Ⅲ级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 ( 2 6/ 3 9)明显多于组织学Ⅰ级 ( 7/ 2 1,P <0 .0 5 )。结论 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乳腺癌的浸润和恶性程度有关 ,肌成纤维细胞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旁分泌作用。  相似文献   
30.
理念问题不只是讲理论口号,更重要的是拿出具体措施,步步落实,最后请人民群众来评价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