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为了提高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的外科治疗水平,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1986年5月 ̄1996年11月收治的9例先天性SVAS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局限型SVAS均采用“泪滴”状补片行升主动脉扩大成形术;弥漫型SVAS采用主动脉延长加宽补片成形术。结果 无围术期死亡。随访25 ̄130个月,平均随访45.4个月局限型SVAS狭窄解除满意,压差降至0 ̄2.66k  相似文献   
12.
全心外右心旁路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0多年的心脏外科实践,Fontan类手术已成为治疗多种复杂先心病常用的术式。随着人们对各种复杂先心病的认识的深入,相应产生了各种改良Fontan手术。1990年,Marcelletti等〔1〕为解决Fontan手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全心外右心旁路手术(totalextracardiacrightheartbypass,TECRHP),现称全心外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otalextracardiaccavopulmonaryconnection),又称心外Fontan手术〔2〕。Fontan…  相似文献   
13.
左心辅助装置对血液的破坏主要包括对红细胞和纤溶系统的破坏,其破坏程度是衡量任一左心辅助装置的重要指标。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对自制II型轴流血泵的机械性能、动力学输出性能已做过论述。文中我们分别在体外和在体试验对自制II型轴流血泵对血液的破坏做了探讨。体外试验中,取新鲜羊血500mL,38%枸椽酸钠1:9抗凝,慢慢注入自制循环管路中,控制水浴温度37℃;调节血泵转速和阻尼阀,使泵的输出为:流量42L,平均压力100mmHg左右。然后分别在转前、转后30、60、90、120、150、180、2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3月,行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穿透溃疡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3±119)岁。2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慢性TypeB23例,急性TypeB1例,TypeA1例。主动脉穿透溃疡5例。术后随诊1~32个月。结果30例支架型人工血管均成功植入。5例有近端内漏,1例术中发生升主动脉夹层,2例分别在术后1d、7d发生升主动脉夹层。术后30d内死亡2例。术后30d内死亡率为67%。1例术后20个月因近端内漏接受第2次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术后随诊1~32个月,无死亡,亦无支架移位、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有效方法,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胸主动脉瘤,尤其是马凡氏主动脉根部瘤伴主动脉关闭不全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凶险,病死率高达70%~90%,外科治疗是当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技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至今仍是对心血管外科医师的一项挑战。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对不同部位的病变已创造了许多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式。孙衍庆教授在“第二届五洲国际心血管病研讨会”上所做的相关主题报告中,对过去所采用的各种基本方法和手术术式,从手术效果、手术风险性、术后并发症和中远期结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等方面.对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评价,为今后优选手术提供珍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室辅助装置(VAD)是用来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维持良好全身循环状态的机械装置。其目的是〔1〕:改善心脏功能不全病人的循环状态,维持全身组织的正常循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及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提高舒张期血压,增加冠脉血流,促进侧支循环的同时改...  相似文献   
17.
全胃切除术后的重建方法种类繁多,各有利弊,尚无一种被公认为最理想的方法。ρ型空肠袢代胃术(以下简称ρ袢术)为大内氏自1963年开始采用,以将空肠袢制成如希腊字母ρ型而得名,曾在日本文献中多次报道。1979年在美国外科杂志发表164例的研究成果后,引起普遍重视。Lawrence 曾报道一例全胃切除术后由于各种术后并发症,先后3次修改手求,最后改成近似ρ袢术的术式,收到满意效果。其后又对3例全胃切除病人,采用了此种重建方法,结果均称满意。Morrow 复习了12例因患Zollinger—Ellison 氏综合征而行全胃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犬单侧肺通气并左心转流前后通气侧与萎陷侧肺组织生化及病理形态的变化。方法:对8只犬建立单侧肺通气并左心转流模型,阻断降主动脉近、远端时间105±16分,控制左心房压小于1.60kPa(12mmHg)。测定血浆凝血烷B2(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及肺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组织病理形态等。结果:转流60分左心房血浆TXB2/6-k-PGF1α较前增高19%(P<0.05)。转流后萎陷侧肺静脉血比值较前增高35%(P<0.05),并明显高于通气侧肺静脉(P<0.05);而通气侧较前无显著改变。转流后萎陷侧肺组织与转流前同侧肺和转流后通气侧肺比较,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降低。但双肺皆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结论:单肺通气并左心转流期间萎陷侧肺存在不伴有形态学改变的缺氧代谢。  相似文献   
19.
Bentall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53例的个人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48例马方综合征(旧译名马凡氏综合征)的外科治疗与结果。方法:分析了48例马方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男性41例,女性7例,年龄分布20~73岁,平均(38±3)岁。马方综合征升主动脉瘤直径4.5~11.8cm,平均(6.9±2.5)cm,全部病人有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均由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窦高度扩张所致。病理检查示主动脉壁中层均呈囊性坏死,弹力纤维断裂及平滑肌细胞退行性变。结果:41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Bental’s手术38例,Wheat’s手术3例。手术死亡3例。非手术组7例,其中死亡5例(心力衰竭死亡2例,动脉瘤破裂2例,恶性室颤1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马方综合征合并有升主动脉瘤及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均应及时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