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报告了衡阳市某医院儿科病房1988年2月27日~3月23日,60例住院病人中除1例原发病例;继发25例腹泻、死亡3例。经粪便、血液、尸解细菌培养,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测定及儿科病房的没施取样作细菌培养,证实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內交叉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药敏试验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敏感,符合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了解国产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用5μg/0.5ml和10μg/0.5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免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膜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68例,采用0、1、6个月接种程序,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及HBsAg。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10μg剂量组新生婴儿HBsAg阳性率为2.86%,保护率为96.43%;5μg剂量组的HBsAg阳性率为3.45%,保护率为95.69%。10μg、5μg剂量组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7.14%、82.76%,产生的抗-HBs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237.44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150.06mIU/ml。10μg组的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5μg组。结论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母婴阻断效果良好,10μg组的免疫原性高于5μg组。  相似文献   
103.
海南省全国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海南省现阶段人群乙型病毒(HBV)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感染状况,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推广接种和2002年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标本,标本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检测乙肝感染标识物。结果海南省1—59岁人群HBV感染率为40.8%,HBsAg携带率为8.4%,分另0较1992年前自然感染期下降了43.6个和9.4百分点。人群中有乙肝疫苗免疫史者占45.4%。1—4岁和5~14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7.3%和65.4%,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4.0%和41.1%,HBV感染率为3.7%和20.6%,HBsAg携带率分别为1.1%和4.04%。15~59岁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分别为65.9%和13.5%,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1~4岁组外,城市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农村,人群HBV感染率、HBsAg携带率远低于农村。农民、工人HBV感染率、HBsAg携带率高于其它职业人群,人群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有随文化程度提高而下降趋势。人群乙肝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聚集率为44.1%。结论海南省自1992年推广应用乙肝疫苗后,特别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行免费接种后,有效控制了乙肝的传播,15岁以下儿童乙肝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大幅提高,HBV感染率、HBsAg携带率大幅下降,母婴垂直传播导致的家庭聚集感染是海南省人群乙肝感染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提高贫困地区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免疫服务模式。方法采用不同的免疫服务模式,分别由不同的接种人员采用不同的方式为不同的接种对象提供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服务,分析比较不同服务模式对提高贫困地区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的效果。结果项目实施后,预充疫苗组和常规疫苗组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较项目前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16.03,P〈0、01);在家分娩新生儿由村医接种者及时接种率高于乡级防保员接种者,使用预充疫苗者高于常规疫苗者(x^2=20.09,P〈0.01;x^2=16.03;P=0.01);筛查阳性孕妇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4.4%,远高于未筛查组(x^2=26.51,P〈0.01)。结论采用自毁型预充式乙肝疫苗,并且在冷链外存放,由村医负责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是提高在家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最佳服务模式。开展孕妇筛查对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能阻断母婴传播和减少接种后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5.
海南省2004~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T)近年发病特点,分析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为制订全省消除NT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NT监测方案开展监测,纳入AFP监测系统运行。NT个案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利用Excel2003进行分析处理。结果2004—2005年度全省共监测到NT病例147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83‰和0.64‰,病死率11.6%,病例中流动儿童占23.2%。多数市县都有NT病例发生,两年发病率都大于1‰的有东方、白沙、乐东、陵水、琼中5市县,东方的bit发病率最高,为2.51‰。病例中93.9%在家中分娩,94.2%的病例为不洁接生,患儿母亲接受过产前检查的仅占14.3%。病例报告以县级以上报告为主。占84%。结论在家分娩和旧法接生仍是全省NT发病的高危因素。提高孕妇住院分娩,普及新法接生,是控制NT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了解公共服务场所器械的消毒方式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污染现况.方法 分层随机选择美容院、美发店、理发店、洗浴中心63家,对682名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公共服务场所器械表面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 公共场所器械的主要消毒方式为酒精擦拭和紫外线消毒,分别占34.60%和30.79%.公共场所器械HBsAg检出率为2.13%,大、中、小型公共场所器械检出率分别为0.63%、2.67%、3.70%,大、小型公共场所器械HBsAg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6.68,P<0.05).美容院、理发店和洗脚店器械HBsAg检出率分别为2.97%、0.61%和3.42%;不同器械HBsAg检出率不同,暗疮针和镊子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13%和4.17%.刀具HBsAg检出率主要集中于修脚刀6.11%(8/131)、剃刀3.17%(2/63)、剪刀0.52%(1/193).不同服务类型用的刀具HBsAg检出率不同,其中洗脚店用刀具检出率最高(8.33%).结论 应加大公共场所器械的消毒管理,规范正确的消毒方法;同时还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乙肝防治知识,增强公众法律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107.
海南省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分离及相关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海南省1995~2000年报告的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密切接触粪便标本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V)疫苗株的分离情况.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PV型别分布等相关资料。方法 采用试管法分离肠道病毒,微量中和试验法鉴定脊灰病毒,国家脊灰实验室采用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别。结果 海南省1995-2000年报告的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77例及685名密切接触的粪便标本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的分离率分别为10.80%和2.48%,3岁以内的儿童分别占94,73%、47.10%。19例脊灰病毒疫苗株阳性的AFP病例中,31.58%的儿童无OPV免疫史,21.05%的儿童有1~2次免疫史,仅47.37%完成了三次OPV全程免疫。其中9例病例发病后60天残留麻痹。结论 我国已进入“无脊灰状态”,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感染的病例,脊灰病毒疫苗株在人群中的循环及其致病性应进一步研究,同时,继续保持儿童高的OPV免疫覆盖率仍然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海南省吸毒、暗娼和男同性恋3类艾滋病感染高危特殊人群(以下简称特殊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全省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查海南省8个市县暗娼人群和吸毒人群各200名,采取滚雪球抽查方法抽查海口市区男同性恋者100名,采集每名调查对象血标本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结果 特殊人群总的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分别为66.8%和12.6%.吸毒人群的感染率和携带率分别为72.5%和17.0%;暗娼的感染率和携带率分别为61.0%和9.5%;男同性恋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0%.吸毒人群的感染率的携带率高于普通人群,明显高于暗娼和男同性恋者.吸毒人群的感染率和携带率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部地区暗娼人群的感染率和携带率明显高于东部,与吸毒人群相近.结论 吸毒者和暗娼是海南省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应尽早尽快采取包括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综合性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9.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近几年来没有分配来医院的编内护士.为解决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护理人员严重缺编的问题,各医院均采取聘请合同制护士来满足护理工作需要.因此合同制护士在临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确保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对合同制护士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自2001年以来,我院重视对合同制护士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自毁型预充式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冷链内外保存,对新生儿接种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提高贫困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新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查项目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进行冷链内、外不同项目组间和项目实施前后接种率比较;同时采集静脉血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比较不同免疫策略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结果项目干预策略实施后新生儿乙肝疫苗3针全程合格接种率、及时接种率较项目前分别提高了13.7、33.2个百分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2.66,P<0.01;χ2=107.18,P<0.01)。新生儿HBsAg阳性率从项目前的6.2%降到2.1%。完成3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抗-HBs阳转率为95.8%,组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38,P>0.05);96.4%抗-HBs阳转儿童达到保护水平抗体(≥10mIU/ml),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48。在常温下存放1个月内,疫苗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抗体阳转率和GMT略有下降,但组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冷链内、外使用疫苗不良反应无差别,该疫苗与计划免疫其它疫苗联合免疫未增加不良反应。结论自毁型预充式乙肝疫苗对新生儿进行接种是安全有效的,在冷链外保存1个月内使用也是安全有效的,该疫苗的使用对提高边远贫困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