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36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OLV)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全麻OLV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R组),乌司他丁30万单位处理组(U1组),乌司他丁60万单位处理组(U2组),30万单位/4h乌司他丁持续泵入处理组(U3组),60万单位/4h乌司他丁持续泵入处理组(U4组)。单肺通气后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单次或者持续泵入乌司他丁。各组于单肺通气后、给药前(T0)、给药后1小时(T1)、2小时(T2)、4小时(T3)及术后1天(T4) 抽取静脉血5ml,测定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在T1时间点,与R组比较,U1、U2、U3、U4组MPO、MDA、TNF-α含量下降(P<0.05),U2组较U1、U3、U4组下降更明显(P<0.05);在T2、T3时间点, U2、U3、U4组较U1、R组MPO、MDA、TNF-α含量下降明显(P<0.05),其中以U4组上述指标下降最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4时间点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血清MPO、MDA和TNF-α含量,在食管癌根治术OLV中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唤醒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需行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的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组(A组)(n=20)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B组)(n=20),并应用两组方法行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手术术中唤醒麻醉。记录两组在术前(T0)及唤醒期间(T1)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唤醒时间、呛咳次数、体动次数。术后2d、7d、14d随访病人,了解患者精神伤害情况。结果:A、B两组术前血压、心率和呼吸抑制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唤醒期间A组SBP、MAP、HR和呼吸抑制情况显著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时间A组较短,明显短于B组(P〈0.05),且呛咳次数及体动次数A组低于B组(P〈0.05)。精神伤害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脑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术中唤醒麻醉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病人苏醒快,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高氧液对矽肺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注入法复制家兔矽肺模型;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染尘对照组和染尘+高氧液组,分别给予静滴生理盐水及高氧液,2周后比较各组间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高氧液能显著改变矽肺家兔的血液流变学参数(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改善矽肺家兔的血液流变学参数,能部分抑制矽肺患者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95.
羟乙基淀粉130/0.4血液稀释对断指再植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高容量血液稀释对断指再植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 对40例ASA Ⅰ~Ⅱ患者随机分为万汶组(n=20)和对照组即平衡盐组(n=20),手术前扩容至Hct 30%. 麻醉方法均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术中液体维持用平衡盐. 血管吻合开放血流后比较两组血运微循环情况,手术开始时和结束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 万汶组AHHD后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黏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吻合后微循环指标万汶组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羟乙基淀粉130/0.4术前AHHD可以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微循环灌注,改善局部氧供,提高术中断指再植的成活.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对GLT‐1/GLAST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18)、急性脑损伤组(n=22)和rh‐EPO处理组(n=20),急性脑损伤组用改良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急性脑损伤模型,rh‐EPO处理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制作脑外伤模型15 min后腹腔注射rh‐EPO ,所有动物在实验完成48 h后断头取脑。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GLT‐1、GLAST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急性脑损伤48 h后,大鼠缺血区GLT‐1和GLAST 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 P<0.01),而rh‐EPO处理组GLT‐1和GLAST 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急性脑损伤组均显著增加(均 P<0.01)。结论 EPO可显著减轻大鼠急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GLT‐1/GLAST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斑蝥素对G1/S期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低氧损伤后细胞ATP代谢影响的研究,探讨斑蝥素稳定肌动蛋白微丝骨架系统的机制。方法将新生猪G1/S界面RTECs分为3组:实验组(氰化钠 斑蝥素)、缺氧组(氰化钠)和空白对照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比较缺氧后各组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细胞内ATP含量[(14.50±0.26)mmol/g蛋白]明显高于缺氧组[(4.25±0.11)mmol/g蛋白]和空白对照组[(8.58±0.13)mmol/g蛋白](P<0.01)。结论斑蝥素稳定肌动蛋白微丝骨架系统可能与抗RTECs低氧损伤后细胞能量代谢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对老年患者应用米库氯铵术后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65~73岁,体重45~8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A组,n=22)术后给予拮抗药新斯的明20μg/kg,对照组(B组,n=24)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四个成串刺激尺神经,通过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以监测并记录术毕时(T_1)、拔管时(T_2)、拔管后5 min(T_3)、10 min(T_4)、30 min(T_5)时的TOFR(T4/T_1,T_1和T_4为第1和第4个颤搐反应高度)。统计拔管时Steward苏醒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肌松恢复指标:临床时效(M1)(T_1恢复到25%的时间)、恢复指数(M2)(T_1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TOFR恢复到0.7的时间(M3)、TOFR从0.7恢复到0.9的时间(M4)、停药至拔管时间(M5)。两组在麻醉诱导前和拔管时分别采集动脉血并检测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D1和D2)。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失血量、术毕体温、输液量、D1和D2、苏醒评分和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D1和D2的差值D与手术时间、输液量、失血量的相关性分析中,D与输液量明显相关(P0.05)。A组M1、M2、M3、M4和M5均明显小于B组(P0.05)。T3~T5时A组TOFR明显高于B组(P0.05)。T_3、T_4时A组TOFR0.7和T_4、T_5时A组TOFR0.9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米库氯铵肌松恢复快,残余肌松相对较少,使用小剂量新斯的明拮抗使老年患者的麻醉恢复更加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胶质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g,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MCAO模型组(M组)、异氟醚预处理组(I组)。2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脑梗死容积,分别测定每个视野内TLR4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共存阳性细胞数和TLR4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共存阳性细胞数。结果与M组相比,I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容积减少,GFAP和OX42阳性细胞数均减少(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具有脑保护作用,抑制TLR4的表达及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研究全麻药氯胺酮对人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氯胺酮作用的敏感脑区,为进一步阐明全麻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0名,每名志愿者分别做3次PET扫描。采用Philips CPETPlus扫描仪及^18SFDG标记技术测定脑葡萄糖代谢(CMGlu),第1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第2、3次分别在氯胺酮血浆药物浓度为0.2μg/mL(镇静状态)和1、1μg/mL(意识消失)时进行扫描。结果:(1)与清醒状态时比较,镇静状态下除惊觉/镇静评分明显降低(P〈0.05)外,MAP、RR、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指标均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2)镇静状态下全脑CMGlu降低了12.7%,CMGlu降低在丘脑、海马、额叶、枕叶和颞叶区域最为明显(P〈0.05);在意识消失状态下全脑CMGlu降低了18.5%(P〈0.05),其中丘脑、海马、颞叶、枕叶和额叶降低更为显著(P〈0.05);其他区域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氯胺酮低剂量时首先影响皮层区,较高剂量时不仅影响皮层区域的能量代谢。也影响皮层下结构.特别是丘脑和海马等区域.这些区域可能是氯胺酮麻醉作用的关键靶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