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观察高氧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家兔36只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12只(A组),缺血再灌注常规治疗组12只(B组)及缺血再灌注高氧平衡盐液治疗组12只(C组)。结果 与B组比较,C组心肌组织MDA含量、ET水平明显下降(P<0.01),心肌组织内T-SOD活性及血清NO水平显提高(P<0.01),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高氧平衡盐液可明显减轻家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2.
目的:对比观察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30),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5mL) 持续剂量(3mL/h) 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为30min。A组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 0.4μg/mL舒芬太尼,B组为0.2%罗哌卡因 2μg/mL芬太尼。随机双盲对比观察术后4、8、12、24h内按压PCA的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和术中局麻药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2)前24h内A组的PCA按压次数为(5.2±3.8)次,较B组(7.4±4.6)次明显减少(P<0.05),且A组在术后4、8、12、24h时疼痛评分均略低于B组(P<0.05);(3)术后12、24h舒适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P<0.05);(4)A组术后恶心、呕吐显著少于B组(P<0.05),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0.4μg/mL舒芬太尼和2μg/mL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均可满足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需要,但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63.
摘  要: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时犬脑内皮层区和丘脑多种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揭示氯胺酮麻醉中枢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技术,选取12只犬,每只犬先后行3次MRS扫描,第1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自身对照,第2、3次分别通过静脉输入氯胺酮1mg/kg和 2mg/kg后进行,采集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皮层运动区和丘脑内渡谱。分析测定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胆碱类化合物(Cho)和肌酸(Cr)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清醒状态相比,氯胺酮镇静状态下,NAA、Glu、Cho在丘脑、皮层呈下降趋势(P 〈0.05);GABA、Cr在上述2个区域均无显著变化。与清醒状态相比,氯胺酮麻醉状态下,NAA、Glu、Cho在皮层和丘脑显著下降(P 〈0.01);Cr、GABA在皮层和丘脑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皮层和丘脑内多种递质代谢的变化与氯胺酮的麻醉作用密切相关.氯胺酮的麻醉作用主要是对 NAA、Glu、Cho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用于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54例实施介入栓塞手术的动脉瘤患者分为单纯七氟烷组(S组)和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S+P组).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65 mmHg左右.监测并记录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以及麻醉前、麻醉中、控制性降压中、手术结束后HR、有创MAP、SpO2.并观察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有无心率失常发生,记录控制性降压过程中七氟烷的浓度、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S组与S+P组相比较,在麻醉前、麻醉中、控制性降压中及手术结束后各时点的HR、MAP和SpO2差异均无显著性,但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高于S+P组.两组均未有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失常发生.S组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与S+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组有3例出现术后躁动而S+P组没有一例出现术后躁动.结论: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需控制血压的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优于单纯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用量减少,停药后不会出现血压反跳,对心脏影响小,意识恢复和拔管快,清醒平稳未出现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介入手术控制性降压过程中.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后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腹腔注射LPS 6、12 mg/kg及生理盐水.通过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在LPS腹腔注射后2、4、8、16和24 h,B组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靶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A组仅在LPS腹腔注射后8 h时登台潜伏期延长及靶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与C组相比,在LPS腹腔注射后36 h,B组靶象限停留时间缩短,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LPS 12 mg/kg腹腔注射后可引起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6.
目的:运用双频谱指数(BIS)作为判断小儿镇静程度的标准,研究不同剂量异丙酚诱导插管小儿的镇静程度,以探讨异丙酚在小儿诱导插管中的最适宜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6~12岁)。术前30 min常规肌肉注射哌替啶1 mg/kg和东莨菪碱6μg/kg。将患儿随机分为4组,麻醉诱导分别经静脉缓慢注射异丙酚2.0、2.5、3.0、3.5mg/kg,然后注射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1 mg/kg、维库溴胺0.2 mg/kg,注射完毕2 min后行气管内插管,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分别纪录各组在麻醉前、插管前1 min和插管即刻时的BIS、MAP、HR、SpO2。结果:(1)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麻醉前相比,插管前1min各组患儿MAP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其中以3.5 mg/kg组患儿为最显著(P<0.01);插管即刻2.0mg/kg MAP升高(P<0.05),3.5 mg/kg组轻度降低(P<0.05),2.5 mg/kg和3.0 mg/kg组无显著变化。与插管前1 min相比,插管即刻2.0 mg/kg和2.5 mg/kg组MAP、HR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3.0 mg/kg和3.5 mg/kg组无显著变化。(2)意识水平:插管前1 min各组的BIS值分别为68.2±5.3、60.3±4.8、52.1±4.2、41.2±2.8,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1);与插管前1 min比较,插管即刻时2.0 mg/kg和2.5 mg/kg组BIS值均显著升高(P<0.05),3.0 mg/kg和3.5 mg/kg组无显著变化。结论:患儿采用3.0mg/kg异丙酚配合芬太尼2μg/kg、咪唑安定0.1 mg/kg和维库溴胺0.2 mg/kg诱导插管时,患儿意识处于比较适当的麻醉水平,且血流动力学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67.
王咏梅  孙绪德  项泉  崔英霞  黄宇烽  姚兵 《医学争鸣》2002,23(24):F003-F003
0 引言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子宫内膜抗体阳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相关 ,并易导致女性不育 ,并且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但是内膜抗体阳性和其他特异性自身抗体间的血清学关系至今未见相关报道 ,我们研究了我院不育门诊内膜抗体阳性患者和健康经产妇女血清中的几种特异性自身抗体 ,并观察它们间的相关性 ,进一步探讨内膜抗体形成的机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 0 0 1 0 3/ 2 0 0 2 0 3我院生殖门诊经ELISA实验 ,诊断为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患者 5 0例 .3mo内未用激素类药物 .年龄 2 1~ 4 5 (平均 33± 4岁 ) .同期选择…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合浦珠母贝生殖腺及消化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及其受体的表达及分布,为进一步研究GnRH对合浦珠母贝生殖和消化功能的调控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SP法。结果:在消化道的上皮细胞,固有层细胞和生精小管上皮细胞,GnRH及其受体均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分布在细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反应,卵巢间质细胞均呈弱阳性反应.结论:合浦珠母贝生殖腺及消化道既能分泌GnRH又能表达其受体,说明GnRH可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来调节合浦珠母贝的繁殖及消化功能,这些发现为以后GnRH在合浦珠母贝人工育苗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培养的大鼠胃壁细胞GnRH的定位及其基因序列。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腺位杂交的方法进行定位研究;从壁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的方法扩增GnRH基因,并对产物进行纯化回收,连接入pUC19载体中扩增,经PCR和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大鼠胃壁细胞呈GnRH免疫反应性阳性物质位于细胞质,细胞核为阴性;壁细胞内亦可检测到GnRH mRNA杂交信号,信号物质位于细胞质,细胞核为阴性;同样从大鼠胃壁细胞中扩增出GnRH基因的特异性条带,经序列分析发现,扩增产物的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的大鼠下丘脑的完全一致。结论 大鼠胃粘膜壁细胞能表达GnRH基因,其序列和下丘脑的完全一致,并能自身合成GnRH,说明GnRH可能以自分泌或以旁分泌的方式参与胃壁细胞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GnRH)受体在培养的大鼠胃粘膜壁细胞中的定位 ,并探讨GnRH类似物阿拉瑞林 (alarelin)对壁细胞内游离钙动员的机制。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应用Ca2 + 指示剂Fluo 3 AM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探针 ,对负载培养的胃壁细胞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单个细胞内钙荧光强度的变化。 结果 大鼠胃壁细胞呈GnRH受体免疫反应阳性 ,阳性物质位于细胞质 ,细胞核为阴性 ;同样壁细胞内可检测到GnRH受体mRNA杂交信号 ,阳性物质位于细胞质 ,细胞核为阴性 ;胞内Ca2 + 浓度变化为 :1 在Hank液中 ,GnRH类似物浓度为 10 - 8、10 - 7、10 - 6 mol L时 ,胃壁细胞内Ca2 + 浓度逐渐升高 ,其峰高 (峰值减去静息值 )分别为 7 1± 1 4、12 1± 1 7、16 8± 2 2。其达峰时间也逐渐增快 ,分别为 34 2± 6 4s、18 9± 1 2s、10 4± 2 3s。相邻两组间其峰高及达峰时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呈明显剂量依赖性。 2 在D Hank液 (去除外钙 )中 ,阿拉瑞林可轻度短暂升高胞内Ca2 + ;用内罗啶孵育后再加入阿拉瑞林也可轻度短暂升高胞内Ca2 +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3 当用拉西地平孵育后再加入阿拉瑞林 ,可明显抑制胞内Ca2 + 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