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7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者46例,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VDLD方案化疗同时加用G-CSF,对照组给予VDLD方案化疗同时加用复方皂矾丸,观察两组化疗效果、ANC恢复时间、感染率、发热持续时间等。结果化疗效果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ANC恢复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感染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发现G-CSF副作用。结论G-CSF可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缩短粒细胞减少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辅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的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也是唯一可以激活初始T细胞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1],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其在抗感染免疫、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免疫激活及免疫耐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C广泛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其他脏器,但数量极少,缺乏相对特征性的抗原  相似文献   
233.
邴振  卢愿  孙立荣  仲任 《齐鲁医学杂志》2015,(2):245-246,252
异常糖链糖蛋白是蛋白质糖基化异常——糖蛋白糖链结构或糖基转移酶活性的变化而形成的,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修饰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而在多种多样的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中,糖基化修饰是最普遍的一种,糖基化生物合成状态比蛋白质的改变能更有效地提示疾病状态。因此,异常糖链糖蛋白检测使肿瘤在发生早期即可作出诊断,并为疾病进展的动态监测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34.
对38例缓解期标危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前后分别行脑电图(EEG)检查,化疗期间患儿均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症状。结果化疗前EEG异常9例,化疗后10例;化疗前EEG背景节律变慢21例,化疗后24例;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EEG不是预测白血病患儿化疗脑损伤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3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ALL病儿75例,在诱导缓解治疗第19、33天及维持治疗过程中通过流式细胞术监测MRD水平,根据MRD水平分为A组(MRD≤10 -4)、B组(MRD介于A组与C组间)、C组(MRD≥10 -2),根据Kaplan-Meier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诱导缓解治疗第19天,A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C组(X2=6.435、19.795,P〈0.05);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C组病儿的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X2=5.057、8.346,P〈0.05)。维持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2年时MRD不同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133~22.558,P〈0.05);治疗3年时MRD水平对生存率无影响(P〉0.05)。根据维持治疗过程中MRD≥10 -2出现在不同时间点分3组:半年内出现(I组)、半年到1年出现(Ⅱ组)、1年后出现(Ⅲ组),Ⅲ组的生存率高于I、Ⅱ组(X2=6.226、7.018,P〈0.05)。1年内出现MRD≥10 -2的病儿中高危型、T细胞系、融合基因阳性的生存率显著降低(X2=5.661~10.68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缓解治疗第19天MRD水平是影响病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4.01;95%CI=0.968~8.995,P〈0.05)。1年内出现MRD≥10 -2 的病儿,高危型(RR 4.73;95%CI—1.316~14.624,P〈0.05)、T细胞型(RR1.78;95%CI=0.101~6.014,P〈0.05)、融合基因阳性(RR0.08;95%CI=0.008~0.801,P〈0.05)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MRD对ALL病儿预后有极大临床指导意义,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3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做为冠心病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但是这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因其高额的手术费用、术后需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可对患者的精神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影响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预后。针对相应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好转,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认为术前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可使患者配合手术顺利进行,有利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37.
背景:儿童急性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是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存在,在试图清除微小残留病的众多治疗方法中,免疫生物治疗越来越受重视。以前的研究发现干扰素α-2b能有效抑制神经母细胞瘤和恶性淋巴瘤患儿体内肿瘤细胞的增长,其能否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长?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干扰素α-2b对白血病细胞的影响。设计:以人类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观察对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研究所细胞培养室、免疫实验室、细胞室。材料:HL-60细胞系由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提供。干扰素α-2b购自Megagene公司,FITC-兔抗鼠Ig工作液(CatEK001)和CD13抗人单克隆抗体工作液(Cat.DK013Y)购自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方法:体外建立HL-60细胞培养体系,调整细胞浓度为1×10~9 L~(-1),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实验组中加入终含量分别为5×10~5,1×10~6,2×10~6,5×10~6,1×10~7U/L的干扰素α-2b,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继续培养48 h。光镜下采用瑞氏染色观察HL60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染色观察细胞凋亡,通过CD13蛋白表达测定观察细胞膜抗原表达及成熟分化,通过MTT实验检测HL-60细胞增殖活性。主要观察指标:根据HL-60细胞核染色质是否均匀一致及着色情况,判断细胞是否发生凋亡;根据酶标仪检测的吸光度(A值)判断HL-60细胞增殖情况;根据CD13阳性细胞数量判断HL-60细胞成熟程度。结果:①HL-60细胞凋亡:培养48h,当干扰素α-2b为5×10~5U/L时,以早期凋亡细胞为主,当干扰素α-2b含量为1×10~7 U/L时,以晚期凋亡细胞为主,HL-60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 23.79.29.57,P<0.01)。②HL-60细胞增殖情况:当干扰素α-2b含量为2×10~6 U/L和1×10~7 U/L时,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5,11.31,P<0.01)。③HL-60细胞成熟程度:当干扰素α-2b含量为1×10~6U/L和1×10~7 U/L时,CD13~ 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89,14.73,P<0.01)。结论:干扰素α-2b有促进HL-60细胞凋亡、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促进分化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8.
目的 提高对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特点的认识,探讨应用改良LCH-Ⅲ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6例LCH患儿均在确诊前完善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皮疹印片或组织病理检查,按Lavin-Osband法进行分级和分型.轻型者仅行局部治疗,其余病例共分为3组,分别按照改良LCH-Ⅲ方案进行化疗.结果 LCH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和脏器,可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26例患儿中,4例采用局部治疗,22例采用改良LCH-Ⅲ方案治疗(其中1例先采用局部治疗,病情进展再用此方案),6周时总有效率为72.7%,18个月时总有效率为86.4%.中位随访期36个月(24 ~ 50个月),治愈15例,稳定6例,进展或恶化3例,死亡2例.结论 LCH确诊时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一.改良LCH-Ⅲ方案可针对LCH临床分型和分级进行分层治疗,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9.
目的:观察藏药五味麝香丸治疗轻型口腔溃疡的短期效果。方法:选择标准病例62例,实验组31例用藏药五味麝香丸治疗,对照组31例用碘甘油局部涂擦,根据试行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藏药五味麝香丸治疗轻型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迅速消肿止痛。  相似文献   
2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