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儿童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总结2011年我科行联合免疫抑制治疗SAA并发CLS病儿2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病儿分别于连续5d应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结束后38d和1d发生CLS,临床特征有体质量增加、腹围增加、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非感染性腹泻、低清蛋白血症,单纯输注清蛋白无效,以及无明显低血容量性低血压。经糖皮质激素+羟乙基淀粉+呋塞米+清蛋白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均逐渐消失。结论 CLS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SAA过程中的一种罕见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2001年2月至2003年3月,我们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法和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荧光染料双重染色法检测3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Bcl-2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AI),以探讨Bcl-2基因表达、细胞凋亡与ALL临床分型、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30例NB患儿、20例肾母细胞瘤(WT)及横纹肌肉瘤(RB)患儿,以及20例正常儿童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NSE水平,分析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30例初诊NB患儿的血清NSE水平升高,为(87.5 ± 69.5)ng/ml,30例初诊WT及RB患儿血清NSE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为(6.30 ± 3.30)n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Ⅲ、Ⅳ期NB患儿血清NSE较Ⅰ、Ⅱ期增高;经2个疗程强化疗后,NB患儿血清NSE水平[(12.8 ± 4.20)ng/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复发的7例血清NSE水平均升高,为(54.9 ± 34.8)ng/ml,无复发的23例患儿血清NSE为(12.0 ± 4.0)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NSE测定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及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抗原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6例儿童AL的免疫表型.结果 46例AL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0例,杂合型6例.30例ALL中,T系ALL 4例(13.3%),B系ALL 26例(86.7%).ALL中3例(10%)有髓系抗原表达,以CD33阳性最常见;AML中4例(40%)有淋系抗原表达,以CD7阳性率最高.儿童AML淋系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于儿童ALL髓系抗原表达(X2=4.32,P<0.05).B系ALL中CD34阳性率为56.5%.AML中CD34的表达频率为40.0%,其中M2的CD34阳性率为66.6%,高于其他AML病儿的CD34阳性率(X2=5.42,P<0.05).结论 应用免疫分型可以较好地分析每例白血病病儿,尤其是对于混合型白血病及抗原交叉表达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86例急性白血病(AL)采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MIL)分型。64例AL在疾病过程中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变化与临床转归密切相关,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的动态观察分析比染色体核型变化更为敏感、简单、迅速,可作为AL患儿病情变化、判断疗效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噬血细胞综合征2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22例HPS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1.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大,出血。2.实验室检查特点:外周血常规表现为三系或二系减少,肝功能受损,凝血障碍,高三酰甘油和(或)纤维蛋白原降低。骨髓涂片可找到噬血细胞。免疫紊乱:CD3、CD4降低,CD8升高。3.病因:原发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包括感染和恶性肿瘤相关,其中以EB病毒最为常见,EB病毒感染占感染相关性HPS(IAHS)的63.64%(7/11例),占HPS的31.82%(7/22例)。EBV相关HPS表现重,尤其EBV DNA定量阳性者临床凶险,病死率高。1例恶性相关性HPS(MAHS)有EBV DNA低量表达,且EBV-CA-IgM阳性,为EB病毒感染,余3例病因不明。4.治疗及转归:IAHS 11例予抗病毒药物、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依托泊苷治疗,好转5例,疗效不佳自动出院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3例。MAHS 4例,予糖皮质激素、依托泊苷等治疗,对早期治疗反应良好,易复发,复发后恶性病程,预后差。1例0.5 a余转化为淋巴瘤;1例10个月余转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3个月余转为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进行性急速加重;前3例均迅速死亡。1例EBV感染MAHS,最终转化为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肝功能不良,持续3 a。家族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经HLH-04方案治疗好转,近1 a复发,死于多脏器衰竭,中枢浸润。6例病原不清HPS,亦予上述治疗,死亡、好转各3例。结论HPS多由感染尤其为EBV感染诱发,且与细胞免疫有极大关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已日趋提高,但尚有少数病例及部分复发者对多种治疗缺乏效应,即所谓“难治性”ALL。我们应用中剂量氨甲喋呤静脉注射诱导治疗难治性ALL 5例,均于短期内获得较好疗效。5例病人,男3例,女2例,年龄3月~14岁,平均年龄7.5岁。均为骨髓复发病人,其中3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例面瘫,共济失调,颅脑CT为多发性颅内肿块;另2例头疼、呕吐,脑脊液找到白血病细胞)。所有病人均采用多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和致病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微血栓为特点.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AL)是高度异质性恶性肿瘤,其分类或分型对于AL诊断、治疗、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形态学分型(FAB分型)可对90%以上AL做出诊断,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上世纪80年代随着对白血病发病过程中基因和表型的认识,白血病本质得到进一步了解,因此提出了白血病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es)即MIC分型,以指导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等多项指标监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98例ALL进行了形态学,免疫不客细胞遗传学(MIC)分型,结合Nested-PCR,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核型分析,对58例ALL进行MRD监测。结果:(1)58例ALL进行了T细胞受体(TCR)Vδ2Dδ3基因重 41例B-ALL中34例(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