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甲型副伤寒误诊2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科在 1999年 3~ 8月共收住甲型副伤寒 5 2例 ,误诊 2 9例 ,误诊率达5 5 77%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16例 ,年龄≤ 4岁 2例 ,5~ 7岁 3例 ,8~ 14岁 2 4例 ,城镇 11例 ,农村 18例。1 2 临床表现 均呈急性发热 ,呈弛张热或不规则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同时进一步分析感染时机体相关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290例作为A组,选同期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儿童290例作为B组,采集患儿的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检测抗菌药物耐药性,免疫球蛋白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青霉素G、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耐药率均5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呋喃妥因、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等的耐药率较高;A组患儿LgG2(1.82±0.53)、LgG4(0.23±0.19)、LgM(1.01±0.47)指标水平低于B组患儿LgG2(2.74±0.88)、LgG4(0.61±0.39)、LgM(1.85±0.56)指标水平,LgE(1.89±0.32)指标水平高于B组LgE(1.17±0.35)(P0.05)。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而上述菌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同时儿童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功能紊乱具有相关性,LgG2、LgG4、LgM、LgE均可作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检查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3.
肌肉脂肪变性是多种肌肉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且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肌肉脂肪含量密切相关。磁共振肌肉脂肪测量技术不但能监测疾病的进展,还可以指导临床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并准确地估评治疗效果。现将近年来常见的磁共振脂肪测量技术及其在肌肉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473例确诊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患儿为试验组,选择同期于医院健康检查的儿童280名为对照组,对试验组患儿进行肺炎链球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并记录试验组患儿临床特征,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473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中,年龄分布主要为≤2岁291例占61.52%,发病季节分布以冬季247例占52.22%为主,标本分布以痰标本429例占90.70%为主,疾病分布以肺炎344例占72.73%为主;473株肺炎链球菌对厄他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莫西沙星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0%,而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7.67%;试验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主要以5岁儿童为主,冬季发病率最高,且急性期炎性反应较为明显,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极高,不适用于临床治疗,临床中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成像评估腰椎间盘退变(IDD)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腰椎DECT和MR检查的慢性腰痛患者,根据改良Pfirrmann分级(mPG)标准对MRI所示椎间盘进行分级,评估IDD程度;对DECT数据行后处理,获得线性融合CT图像(相当于常规CT)和VNCa灰度...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光谱CT肺动脉成像(SCTPA)定性诊断肺动脉栓塞(PE)和定量评估肺组织灌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临床诊断PE患者的CTPA资料,观察常规CTPA及SCTPA后处理图像,后者包括40 keV虚拟单能量图(VMI40 keV)、碘密度图(IDI)与有效原子序数(Z-eff)图的融合图及电子密度图(EDI);记录2种图像中肺段动脉、肺亚段及以下动脉内的栓子数量和位置,对比其中相应肺灌注缺损区与对侧相应正常肺实质区常规CT值、碘密度(ID)、Z-eff及电子密度(ED)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sCTPA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区分PE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的效能。结果 37例中,仅以常规CTPA检出37个栓子,其中26个位于肺段动脉、11 个位于肺亚段及以下动脉;之后结合SCTPA后处理图像额外检出1个肺段动脉和2个肺亚段以下动脉内栓子。全部40个栓子对应肺灌注缺损区常规CT值高于、ID及Z-eff均低于对侧正常肺实质区(P均<0.01),而ED与正常肺实质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以常规CT值区分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区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2.50%及87.50%,以ID及Z-eff区分的敏感度分别为95.00%、97.50%,特异度均为100%。ID及Z-eff的AUC均为0.99,均高于常规CT值(0.65,Z=5.56、5.53,P均<0.01),而 ID与Z-eff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1,P=0.48)。结论 利用SCTPA可提高PE检出率及定量评估肺组织灌注;根据ID及Z-eff可有效区分肺灌注缺损区与正常肺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