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恶性肿瘤(以下简称肿瘤)是一种死亡率较高、易复发、易转移的疾病。据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肿瘤是人类的最大致死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手术后肿瘤的转移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有重要关系。因此,通过免疫学方法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减少及防止术后转移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一种效应细胞,研究发现,减少NK细胞功能的抑制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术后的转移。本文对近年来基于NK细胞的肿瘤免疫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
丹参酮ⅡA介导p38MAPK信号转导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 揭示其抗肝癌的部分机制.方法: 4、8、16 mg/L丹参酮ⅡA分别作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48 h后,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特征性DNA条带; 流式细胞仪法(Flowcytometry, FCM)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 荧光定量PCR检测Fas和Caspase-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并比较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凋亡和Fas和Caspase-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丹参酮ⅡA作用48 h后,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经Hoechst染色的典型凋亡细胞. 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凋亡细胞DNA呈规律性的梯状条带. 4、8、16 mg/L浓度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癌细胞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83%±1.51%, 17.86%±2.70%和29.24%±7.58%, 与对照组6.30%±2.0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 凋亡率和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P<0.01). 8 mg/L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癌细胞48 h后Fas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 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后, 丹参酮ⅡA作用人肝癌细胞的Fas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丹参酮Ⅱ A 能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 阻滞肝癌细胞于G0/G1期. 通过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上调Fas、Caspase-3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3.
范忠泽以健脾为主辨治肠癌的临证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分析范忠泽教授以健脾为主辨治肠癌的临证思路。认为肠癌辨治当以扶正为本、尤重健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善用专方、综合调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4.
陆海  孙珏  许建华  范忠泽 《肿瘤》2011,31(8):675-681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耐药细胞HCT116/L-OHP,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通过逐步增加作用于亲代细胞HCT116的L-OHP浓度与间断大剂量L-OHP作用,建立耐药细胞HCT116/L-OHP;MTT法检测L-OHP、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顺铂(cisplatin)和7-乙基-10-羟基喜树碱(7-ethyl-10-hydrol-camptothecin,HCPT)对HCT116和HCT116/L-OHP细胞的细胞毒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耐药蛋白的表达;基因芯片检测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耐药的耐药细胞HCT116/L-OHP,耐药倍数为17倍,与5-FU、DDP和HCPT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与HCT116细胞比较,HCT116/L-OHP细胞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表达上调(P<0.01),9条信号通路上调(P<0.05),其中细胞周期信号通路上调最明显,p53信号通路次之。结论:HCT116/L-OHP细胞具有稳定的耐药性,其耐药机制可能与细胞耐药蛋白表达、细胞周期和p53信号通路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肠胃清对结肠癌肝转移裸小鼠生存期、肿瘤生长及对肿瘤组织铜转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肠胃清对结直肠癌化疗增效的作用机制。 方法: BALB/C裸小鼠,采用HCT116细胞建立裸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肠胃清组、化疗组、肠胃清联合化疗组(联合组),每组20只,肠胃清组ig给予相应药物,ip生理盐水,化疗组ip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ig给予生理盐水,联合组ig给予肠胃清,ip L-OHP,5-FU,模型组igip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周。观察肠胃清对荷瘤小鼠生存期及肿瘤生长的影响;利用免疫组化观察肿瘤组织人铜离子转运蛋白1(hCTR1),铜转运蛋白α链(ATP7A)和P型铜转运ATP酶(ATP7B),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TUNEL法观察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率。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肠胃清组、化疗组、联合组抑瘤率分别为45.33%,70.51%,72.07%,以联合组明显(P<0.01);肠胃清组、化疗组、联合组裸小鼠生存时间均长于模型组(P<0.05);肠胃清组、联合组肿瘤组织中hCTR1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模型组和化疗组(P<0.05);肠胃清组、联合组ATP7A,ATP7B和GST-π的表达阳性率均低于模型组和化疗组(P<0.05);肠胃清组、联合组的MRP2表达阳性率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凋亡指数高于化疗组和模型组(P<0.01)。 结论: 肠胃清能上调肝转移瘤组织hCTR1的表达,下调ATP7A和ATP7B蛋白表达,降低GST-π和MRP2的表达,并有增加肿瘤组织内铂药物含量的趋势,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凋亡率,从而提高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96.
手术是治疗实体肿瘤的最佳选择,切除肿瘤可以减轻机体肿瘤负荷,并清除肿瘤转移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原发肿瘤的切除实际上可能会促进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其具体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先后有很多理论试图解释这一现象,比如肿瘤稳态、免疫抑制,及最近提出的基于血管生成的肿瘤休眠学说等。目前认为肿瘤手术触发肿瘤血管生成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作为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与血管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探明VEGF与肿瘤手术之间的关系,及这一关系在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将对以上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便为以后临床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microRNA(简称miRNA)能通过诱导mRNA 裂解或抑制mRNA 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重要生物学进程。近期研究发现miRNA 对靶基因的异常调控可能参与肿瘤耐药,有望成为重要的肿瘤耐药相关分子标记物及治疗靶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影响miRNA 进而调控相应靶蛋白和靶基因介导肿瘤多药耐药,为中药逆转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8.
四君子汤为补脾益气的经典方,亦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中药复方,目前有许多关于四君子汤及加味方在临床抗肿瘤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和发现。临床研究方面,主要报道了对恶性肿瘤的防治作用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对化疗耐药的作用;基础研究方面,多从预防肿瘤发生、抑制肿瘤生长,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提高荷瘤动物免疫功能、缓解肿瘤恶病质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9.
目的:对胰腺癌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本组患者的中医证复杂,临床应用当结合其本虚标实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健脾解毒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及其调控miR-199a的表达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5)、模型组(n=40)及中药预防组(n=40).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在1-12wk用含DEN 80 mg/L的饮水[mg/(kg·d)]以诱癌,中药组同时给予含生药1.75 g/mL的健脾解毒方灌胃(10 mL/kg),正常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共12wk.于4、8、12、16 wk时相点,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取肝,20 wk将剩余大鼠全部处死取肝,观察肝脏外观,计算死亡率和腹水生成率,比较肝脾指数,肝组织进行HE染色,应用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miR-199a的表达.结果:在20 wk实验结束时,正常大鼠无死亡,而模型大鼠死亡率为42.5%(17/40),预防组死亡率为17.5%(7/40),16.20 wk时模型组腹水发生率为87.5%(7/8),预防组为44.4%(8/18),与模型组有差异性(P<0.05).正常组没有肿瘤形成,模型组和预防组在16 wk后成瘤率均为100%.16 wk模型组肝癌Ⅲ级发生率为100%(5/5),而预防组Ⅰ、Ⅱ、Ⅲ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40%(2/5)、40%(2/5)及20%(1/5),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预防组有显著降低肝脾指数的作用(均P<0.01).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组织miR-199a较正常组明显上调,中药预防组除16 wk外均有显著下调miR-199a表达的作用(均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有预防DEN诱导大鼠肝癌发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miR-199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