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探讨血栓性动脉瘤的分类、手术指征及手术策略。方法手术治疗血栓性动脉瘤48例,其中同心型13例,偏心型27例,分叶型2例,管道型4例,“弹簧圈”型2例。动脉瘤位于海绵窦内2例,床突旁段14例,床突上段13例,大脑前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8例,椎基底动脉瘤7例。手术方式包括动脉瘤直接夹闭18例,血栓切除加载瘤动脉塑形21例,动脉瘤孤立加血管重建7例,其他2例。结果45例术后复查DSA示动脉瘤均消失,重建血管通畅。44例症状较术前改善。2例昏迷,1例完全性偏瘫.1例死亡。随访2个月~4年,GOS评分4~5分者39例。结论判断动脉瘤内血栓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动脉瘤直接夹闭和血管架桥加动脉瘤孤立的手术效果要好于血栓驱除加载瘤动脉塑形。载瘤动脉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塑形,血管重建及电生理监测是治疗血栓性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2.
血压在囊性动脉瘤增大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血压在囊性动脉瘤增大中的作用及其病理机制。方法 将 4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 ,每组 16只。以弹性蛋白酶处理右颈外动脉起始部 ,在距起始部 1mm处结扎并剪断 ,建立囊性动脉瘤模型。A组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B组结扎单侧肾动脉后支以升高血压 ,C组不结扎肾动脉 ,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在喂养 2周、8周时灌注固定取动脉瘤标本。测量 3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及动脉瘤大小 ,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价各组动脉瘤壁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动脉瘤的大小在 2周时无明显差异 ,8周时A组明显大于B组和C组 (P <0 0 1) ,B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 2周时 ,各组bFGF均呈轻度表达 ,8周时A组bFGF表达强度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 血压是影响动脉瘤增大的重要因素 ,动脉瘤壁在高血压及血流剪切力的作用下 ,bFGF表达上升 ,动脉瘤重新塑形 ,这可能是动脉瘤瘤体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
277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策略、术中脑保护以及疗效等。方法采用夹闭、切除、孤立、包裹等方法手术处理277例共312个动脉瘤。其中在低温停循环条件下手术夹闭5例,行动脉瘤孤立3例,行动脉瘤包裹2例。结果277例中,127例术后行DSA检查,绝大多数动脉瘤夹闭满意。按GOS标准,良好243例(87.7%),差13例,死亡21例。189例得以随访,恢复良好180例(95.2%),中残或重残7例,死亡2例。结论手术夹闭是治疗动脉瘤的确实有效的方法。对复杂性颅内动脉瘤,需采用充分的显露,血管临时阻断,有效的脑保护,动脉瘤切开减压,缩窄瘤颈瘤体成型或载瘤动脉的塑型等措施,方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4.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目的报告29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探讨其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29例,共73个动脉瘤,一期手术17例,二期手术12例。动脉瘤直接夹闭62个,动脉瘤包裹3个,动脉瘤孤立1个,7个未破裂动脉瘤未予手术处理。结果术后恢复良好24例,差4例,死亡1例。结论正确判断多发动脉瘤中的破裂动脉瘤并首先进行处理;根据动脉瘤的部位、Hunt-Hess临床分级等因素,一期或二期处理多发动脉瘤,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5.
翼点keyhole入路处理前循环及鞍周部位病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介绍颞部鬓角皮肤小切口,翼点keyhole骨孔(2.5cm×3cm)入路处理前循环动脉瘤、前颅窝底及鞍周部位病变。方法病人仰卧、面转向对侧60°。沿鬓角的发际前缘做一皮肤切口,长约6~7cm。从额骨颧突下剥离颞肌,显露出翼点。颅骨钻孔后直接用咬骨钳咬成3cm×3cm骨孔。2∶3显露额颞叶,切开硬脑膜,分离外侧裂,进入手术区。结果采用此keyhole开颅术进行各类手术52例,手术进行顺利。结论翼点keyhole开颅术具有对外观影响小,开关颅时间短(15~20min),创伤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