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弹性蛋白酶制作囊性动脉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病理形态与自然动脉瘤更接近、更适于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弹性蛋白酶破坏SD大鼠 (n =10 )右颈外动脉起始部 ,在距其 1mm处结扎并剪断 ,建立直径为 1mm的囊性动脉瘤模型 ,测量不同时间动脉瘤的大小。喂养 4周后灌注固定取动脉瘤标本 ,通过HE和VanGieson染色方法对瘤壁进行病理评价。结果 动脉瘤模型的病理形态与颅内自然动脉瘤极为相似 ,内膜不完整 ,弹力层及肌层断裂或消失 ,代之以增生的胶原纤维组织。4周时动脉瘤大小较制作时稍有增大 (P <0 0 1)。结论 本实验动脉瘤模型的病理形态及发展特性与颅内自然动脉瘤相似 ,为动脉瘤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2.
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治疗策略和手术的一些原则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自1990年至2002年收治的生长于颅底中央区的脑膜瘤103例。结果 病变切除达到Simpson1、2级病例所占百分比为:鞍结节及鞍隔脑膜瘤94%(16/17),前床突及蝶骨嵴内侧脑膜瘤78%(28/36),岩斜区及蝶岩斜区脑膜瘤68%(26/38),海绵窦脑膜瘤58%(7/12)。死亡率约4%,术后早期严重井发症发生率16%。结论 对于颅底中央区难治性脑膜瘤,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态度和小心谨慎的操作,可使2/3或更多的病例获得全切除,而其中2/3以上病人获得良好生存。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床突旁大型或巨大动脉瘤手术中血液回抽吸技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12例颈内动脉床突旁段大型或巨大动脉瘤均采用翼点入路,颈内动脉临时阻断孤立动脉瘤后用18号套管针在颈部颈内动脉阻断的远端穿刺,将套管针尾部用负压吸引器连接到血液回收装置,在不切开动脉瘤的情况下使动脉瘤塌陷.术中应用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8例血液逆向抽吸后动脉瘤明显塌陷,将动脉瘤壁与周围结构剥离后夹闭.4例逆向抽吸后动脉瘤塌陷不明显,其中3例切开动脉瘤去除瘤内血栓后夹闭动脉瘤,1例改做动脉瘤孤立并行大隐静脉移植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8例术后行DSA检查,动脉瘤均夹闭满意.按改良COS评分术后良好为10例,差为1例,死亡l例.结论 血液回抽吸方法能使大部分床突旁大型或巨大动脉瘤塌陷,从而获得安全和满意的夹闭.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的脑缺血和判断动脉瘤夹闭后有无载瘤动脉狭窄或误夹.  相似文献   
74.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时机、手术中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70例(73个),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共夹闭动脉瘤65个,包裹7个,大部分切除并夹闭1个。62例术中采用了血管临时阻断技术。对于大型或瘤体复杂指向的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进行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8例同时行终板造瘘。结果本组70例中,56例术后行DSA检查,绝大多数动脉瘤夹闭满意。出院时治疗结果好62例,差6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Ⅰ-Ⅱ级的病例应尽早手术,Ⅲ级的病例应争取在出血后3d内手术。Ⅳ-Ⅴ级的病例应在血管造影的同时用弹簧圈栓塞,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先给予合理的内科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有利于临时阻断血管,降低动脉瘤未成熟破裂的风险。术中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脑缺血,防止发生偏瘫。  相似文献   
75.
海绵窦及床突旁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绵窦和床突旁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1998至2006年对36例床突旁和海绵窦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经外科于术治疗.常规采取翼点入路,暴露颈部颈内动脉.分别采用动脉瘤直接夹闭,动脉壁修补及动脉瘤孤立加颅内外血管搭桥等方式处理动脉瘤.术中使用脑电图(EEG)及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多普勒(Doppler)、内镜等辅助设备.结果 32例床突旁动脉瘤直接夹闭,1例海绵窦内假性动脉瘤行载瘤动脉修补术,3例海绵窦动脉瘤行孤立加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出院时GOS评分良好者32例(89%),重残2例(5.6%),死亡2例(5.6%).结论 不适宜栓塞治疗的海绵窦动脉瘤应采取手术治疗,而床突旁动脉瘤则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采用术中超声联合内镜技术治疗自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海南医院神经外科共对1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超声引导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术中采用超声诊断仪定位血肿位置、反馈血肿清除程度;术后计算血肿清除率并记录超声和内镜相关并发症或不良事件,采用...  相似文献   
77.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外径 >2 5mm动脉瘤 ,其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3 %~ 13 % ,平均 5 %左右。发病年龄与普通动脉瘤无明显差别 ,多见于 40~ 60岁之间。好发部位以眼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为多见。巨大动脉瘤往往为宽颈 ,甚至所累及的载瘤动脉也增粗 ,由于瘤体巨大而使正常的血管分支发生移位。动脉瘤内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硬血栓以及部分钙化也相当常见。动脉瘤形态亦不规则 ,呈半梭状、梭状或蛇形改变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巨大动脉瘤的这些特点也正是造成手术困难的主要原因。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应基于病史、患者年…  相似文献   
78.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3例大脑前动脉近端(A1段)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手术治疗的技巧和方法。方法 200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共手术治疗1437例颅内动脉瘤,选择其中A1段动脉瘤23例(1.6%),所有患者术前均经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术(DSA)或CT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并行手术夹闭治疗颅内A1段动脉瘤,术后行“3H”疗法预防血管痉挛,于术 后第6、12、48、60个月门诊随访,行CT血管造影(CTA)复查,并使用Glasgow 预后分级(GOS)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所有A1动 脉瘤均采取翼点入路开颅手术完全夹闭;有7 名(30.43%)患者为多发动脉瘤;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8.52(6~60)个月,平均 Glasgow 预后分级为4.83分(Ⅲ~Ⅴ级)。结论术前仔细分析影像资料对于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手术治疗的关键是保护穿 支动脉不受损伤,术中充分打开侧裂并进行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可使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经膜髓帆入路切除第四脑室病变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17例第四脑室及周围占位病变,男7例,女10例,年龄5~49岁,平均26.6岁。其中髓母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5例,表皮样囊肿2例,脑囊虫病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手术采用小脑延髓裂膜髓帆入路,显微镜下分离两侧小脑延髓裂,游离小脑扁桃体,根据病变大小切开脉络膜和下髓帆,显露四脑室,将病变切除,严密缝合硬膜,骨瓣复位。结果17例病变均全切除,术后早期恢复良好,无重残及死亡。11例术后随访3~21个月,无重残及死亡,其中8例行CT或MRI检查,无复发。结论经小脑延髓裂膜髓帆入路切除四脑室肿瘤不需切开小脑蚓部,且可扩大四脑室的显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VEGF在高血压促囊性动脉瘤增大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24只,以弹性蛋白酶处理右颈外动脉起始部,在1mm处结扎并剪断,建立囊性动脉瘤模型。动物随机均分为高血压组(A组,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升高血压)和对照组(B组)。测量血压变化、动脉瘤的大小。8周时灌注固定取动脉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评价动脉瘤壁VEGF的表达特点。结果 8周时A组血压明显升高(P〈0.01),动脉瘤明显大于B组(P〈0.01),动脉瘤壁中VEGF表达强度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血压是影响动脉瘤增大的重要因素,VEGF表达上升可能在动脉瘤瘤体扩大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