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手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了手术直接夹闭或动脉瘤孤立+旁路移植手术。术中分别在动脉瘤夹闭前及夹闭后应用术中微血管多普勒对动脉瘤及邻近血管进行血流速度的检测,以及在动脉瘤孤立后进行移植血管和吻合血管血流的检测。结果巨大动脉瘤内血流的多普勒波谱主要表现为4种:无波形;间断不连续波形;双向波形;单向波形,但速度均小于载瘤动脉的速度。5例直接塑形夹闭动脉瘤中,其中2例在夹闭后证实有载瘤动脉或邻近血管的狭窄。7例旁路移植手术中,多普勒检测移植血管均通畅。1例单纯孤立术夹闭后检测瘤内无血流。结论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中,术中微血管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49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4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9±11)岁;35例动脉瘤破裂,14例未破裂;治疗策略有一期手术(一侧入路夹闭所有动脉瘤),二期治疗(分期处理所有动脉瘤)和部分治疗(只处理责任动脉瘤).随访中复查脑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结果 一期手术32例(65.3%),二期治疗9例(18.4%),部分治疗8例(16.3%).47例随访4 ~ 49个月,平均(22 ±7)个月.术后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根据GOS评分,患者预后良好(4~5分)41例(83.7%),残疾(2~3分)6例(12.2%),死亡(1分)2例(4.1%).结论 在具有娴熟手术技术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患者,根据动脉瘤和患者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手术策略,能提高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根据体质量,采用计算机法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6只)、VNS治疗组(16只),每组又随机平均分为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造模后30 min,给予VNS治疗组大鼠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刺激强度0.5mA,间期0.5ms,频率20Hz,在1h内每隔5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30s。不给予模型组大鼠刺激,对假手术组大鼠既不栓塞血管也不刺激神经。操作过程中监测损伤侧脑体感诱发电位(SEP,包括N1波幅和P1潜伏期)的变化;造模前5min开始,造模后150min结束。造模后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1)在刺激左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及VNS治疗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4±0.2)、(9.5±0.4)及(6.4±0.3)分;在刺激右侧迷走神经的大鼠中,3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0.6±0.2)、(9.3±0.4)和(6.9±0.4)分。模型组的评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模型组相比,VNS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减少[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20±7)、(56±7)mm3;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分别为(115±10)、(54±8)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假手术组和VNS组比较,模型组的SEP波形中的N1波幅下降、P1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VNS治疗组中刺激左、右侧迷走神经,在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学评分、SEP波形中的N1波幅和P1潜伏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刺激左侧还是右侧迷走神经,对缺血性脑损伤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在作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4.
75.
背景 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以治疗不可夹闭的基底动脉干梭形动脉瘤。本研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基底动脉干梭形动脉瘤计算机模型并研究其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用MIMICS、ANSYS和CFX软件建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三维数字化模型。将模型设置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模式和边界条件,在动脉瘤内和动脉瘤壁上分别随机选取30个坐标点,计算坐标点血液流速,壁压力和壁剪切力,分析不同模式下相关的力学参数特征,比较不同模式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分别计算30个坐标点壁剪切力,壁压力和血流速度的均值并进行比较,模型A和模型B动脉瘤内血流速度和动脉瘤壁剪切力较其他模型高,模型A、E和F的动脉瘤壁压力高于其它模型。结论 基底动脉干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模型可靠、实用,可以为基底动脉瘤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通过改变基底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可夹闭的梭形基底动脉干动脉瘤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对于梭形基底动脉瘤,阻断双侧椎动脉要非常慎重,要在后交通动脉的侧枝循环或有效的高流量架桥血流保证基底动脉穿通支有一定灌注压情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76.
弹性蛋白酶制作囊性动脉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病理形态与自然动脉瘤更接近、更适于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弹性蛋白酶破坏SD大鼠 (n =10 )右颈外动脉起始部 ,在距其 1mm处结扎并剪断 ,建立直径为 1mm的囊性动脉瘤模型 ,测量不同时间动脉瘤的大小。喂养 4周后灌注固定取动脉瘤标本 ,通过HE和VanGieson染色方法对瘤壁进行病理评价。结果 动脉瘤模型的病理形态与颅内自然动脉瘤极为相似 ,内膜不完整 ,弹力层及肌层断裂或消失 ,代之以增生的胶原纤维组织。4周时动脉瘤大小较制作时稍有增大 (P <0 0 1)。结论 本实验动脉瘤模型的病理形态及发展特性与颅内自然动脉瘤相似 ,为动脉瘤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7.
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治疗策略和手术的一些原则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自1990年至2002年收治的生长于颅底中央区的脑膜瘤103例。结果 病变切除达到Simpson1、2级病例所占百分比为:鞍结节及鞍隔脑膜瘤94%(16/17),前床突及蝶骨嵴内侧脑膜瘤78%(28/36),岩斜区及蝶岩斜区脑膜瘤68%(26/38),海绵窦脑膜瘤58%(7/12)。死亡率约4%,术后早期严重井发症发生率16%。结论 对于颅底中央区难治性脑膜瘤,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态度和小心谨慎的操作,可使2/3或更多的病例获得全切除,而其中2/3以上病人获得良好生存。  相似文献   
78.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时机、手术中注意事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70例(73个),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共夹闭动脉瘤65个,包裹7个,大部分切除并夹闭1个。62例术中采用了血管临时阻断技术。对于大型或瘤体复杂指向的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进行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8例同时行终板造瘘。结果本组70例中,56例术后行DSA检查,绝大多数动脉瘤夹闭满意。出院时治疗结果好62例,差6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Ⅰ-Ⅱ级的病例应尽早手术,Ⅲ级的病例应争取在出血后3d内手术。Ⅳ-Ⅴ级的病例应在血管造影的同时用弹簧圈栓塞,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先给予合理的内科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有利于临时阻断血管,降低动脉瘤未成熟破裂的风险。术中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脑缺血,防止发生偏瘫。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采用术中超声联合内镜技术治疗自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和海南医院神经外科共对1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实施超声引导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术中采用超声诊断仪定位血肿位置、反馈血肿清除程度;术后计算血肿清除率并记录超声和内镜相关并发症或不良事件,采用...  相似文献   
80.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外径 >2 5mm动脉瘤 ,其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3 %~ 13 % ,平均 5 %左右。发病年龄与普通动脉瘤无明显差别 ,多见于 40~ 60岁之间。好发部位以眼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为多见。巨大动脉瘤往往为宽颈 ,甚至所累及的载瘤动脉也增粗 ,由于瘤体巨大而使正常的血管分支发生移位。动脉瘤内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硬血栓以及部分钙化也相当常见。动脉瘤形态亦不规则 ,呈半梭状、梭状或蛇形改变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巨大动脉瘤的这些特点也正是造成手术困难的主要原因。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应基于病史、患者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