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颅内多发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颅内多发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的GOS评分作为预后良好(4—5级),差(1—3级),分别评价了年龄、性别、治疗手段、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侧别、大小、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GOS评分预后良好49例,差1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会影响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的疗效,治疗方案的选择会提高其疗效。手术和介入的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2.
健康雄性250~300g SD大鼠30只,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20只,阴性对照组10只。2.5%的水合氯醛腹腔麻醉,颈前正中切口,显微镜下切开皮肤、颈阔肌。显露右侧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沿颈动脉三角间隙分离打开颈动脉鞘,显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约1.5cm。解剖显微镜测微计测量颈总动脉分又近端1mm处直径大小。阻断夹临时阻断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23.
患者 女性,37岁。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意识清楚,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急诊行CT检查显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以桥前池环池为重(Fisher分级Ⅲ级)。遂行DSA检查,发现右小脑前下动脉(AICA)远端动脉瘤。术前准备完善后,于发病36h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右枕下乳突后入路。显露右侧小脑桥脑角,清除凝血块,见AICA与面听神经伴行进入内听道,且有一动脉从内听道内穿出主要供应小脑,  相似文献   
24.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颅内动脉瘤是非创伤性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以及显微手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经过神经血管外科医师长期不懈的探索、创新和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这还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尤其是巨大动脉瘤的治疗仍是神经外科领域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 2014年5月46例行手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38例,年龄22 ~ 72岁,平均50.15岁.17例动脉瘤破裂,9例罹患多发动脉瘤.眼动脉瘤22个、梭性动脉瘤10个、垂体上动脉瘤8个、窝动脉瘤3个、蛇形动脉瘤1个、假性动脉瘤5个.20个动脉瘤≤5 mm,15个5 ~ 15 mm,14个≥15 mm.手术策略包括直接夹闭、夹闭塑形、颅内外血管架桥、颈动脉结扎和动脉瘤包裹.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9个动脉瘤直接夹闭,21个夹闭塑形,颅内外架桥6个,颈动脉结扎2个,动脉瘤包裹1个.根据GOS评分,42例预后良好(GOS 4 ~ 5分),3例预后差(GOS 2 ~ 3分),1例死亡(GOS 1分).结论 根据床突旁动脉瘤的不同特征,采用相应的策略处理动脉瘤,能提高床突旁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联合应用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直接夹闭或动脉瘤孤立加旁路移植手术,同时行SEP、脑电图和BAEP实时监测,观察手术操作对其的影响。结果 23例患者行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操作时,均不同程度引起SEP、脑电图和BAEP的变化。其中SEP的N20、P25潜伏期延长3~5 ms,波幅较术前降低50%;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0.7~1.0 ms,Ⅰ~Ⅲ、Ⅲ~Ⅴ波峰间期及Ⅰ、Ⅴ波幅电位较术前降低30%~50%以上。结论术中动态监测SEP、脑电图和BAEP的电位变化,可以提示颈动脉阻断后的脑灌注状态,对调整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年5月-2006年3月诊断明确的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于首次发病后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前Hunt-Hess分级分为颅内动脉瘤手术前病情加重组(27例)和手术前病情未加重组(162例)。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对11项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出与手术前病情加重最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诊Hunt-Hess分级(OR=2.739,95%CI:1.721~4.359;P=0.000)、意识障碍(OR=4.863,95%CI:1.687~14.020;P=0.003)和运动功能障碍(OR=3.579,95%CI:1.064~12.042;P=0.039)等3项因素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失语、脑积水、脑内或脑室出血及高血压病史等因素无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诊Hunt-Hess分级≥3级、意识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等项指标可以作为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患者病情的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8.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于术中的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18例25个颅内动脉瘤.术中动脉瘤夹闭前后均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必要时调整动脉瘤夹.术后复查CT判断有无缺血梗死,复查DSA或CTA判断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 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残颈1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远端分支狭窄1例,穿通支闭寨1例,均根据造影结果及时调整动脉瘤夹.术后复查CT无缺血性梗死出现,1例术后因动脉瘤夹闭不全出血,二次手术清除血肿,并调整动脉瘤火.16例复查DSA或CTA见动脉瘤夹闭完全,架桥血管通畅.结论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血管造影对于判断载瘤动脉是否狭窄、动脉瘤是否有残颈、动脉瘤远端血管和穿支血管是否狭窄或闭寒、架桥血管是否通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足一种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术中血管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29.
1996年1月—2000年11月,本院采用侧切法治疗陈旧性肛裂52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9~57岁,其中20~40岁41例,占78.8%;病程0.5~35年,其中1~5年47例,占90.4%。并发哨兵痔合并肛乳头肥大22例;合并肛裂瘘2例。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麻,扩肛2min。用手术刀从截石位5或7点作一放射状切口,小弯钳挑出并切断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形成一开放……  相似文献   
30.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19例。年龄13~59岁,平均42.5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28个月。以面部麻木为首发症状的有31例,占89%。其次为复视、小脑症状。 肿瘤直径小于 4cm 6例;4~6cm例;大于6cm 8例。最大的 1例为 12cm。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 4型[1,2]:①中颅窝型 11例,其中侵及海绵窦4例;②中-后颅窝哑铃型19例,其中有2例侵及海绵窦;③后颅窝型5例;④颅内外型2例,主体位于中颅窝,突破颅底侵入眼眶1例;侵入上颌窦1例。 手术方法与结果 颞下入路切除中颅窝型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