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一氧化氮在实验性大鼠脑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实验性脑动脉瘤组织局部的表达情况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对动脉瘤发生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和双侧肾动脉后支建立脑动脉瘤模型。A组给予氨基胍干预;B组给予生理盐水;C组为阴性对照。5个月后灌注固定取右侧大脑前动脉/嗅动脉(ACA/OA)分叉部标本和动物血清,用HE染色评价动脉瘤的发生率和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评价动脉瘤组织iNOS的局部表达特点,并测量血清硝酸盐含量。结果氨基胍可明显抑制动脉瘤的发生和血清硝酸盐水平。诱导的动脉瘤病理特征和外形与人动脉瘤组织相似,主要表现为内弹力膜断裂或消失,平滑肌细胞层变薄和消失,动脉瘤壁代之以一层纤维结缔组织。在动脉瘤样改变的内膜垫和颈部远侧可见散在的iNOS染色阳性平滑肌细胞。结论动脉瘤的发生与局部增高的NO有关。  相似文献   
22.
健康雄性250~300g SD大鼠30只,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20只,阴性对照组10只。2.5%的水合氯醛腹腔麻醉,颈前正中切口,显微镜下切开皮肤、颈阔肌。显露右侧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沿颈动脉三角间隙分离打开颈动脉鞘,显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约1.5cm。解剖显微镜测微计测量颈总动脉分又近端1mm处直径大小。阻断夹临时阻断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23.
患者 女性,37岁。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意识清楚,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急诊行CT检查显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以桥前池环池为重(Fisher分级Ⅲ级)。遂行DSA检查,发现右小脑前下动脉(AICA)远端动脉瘤。术前准备完善后,于发病36h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右枕下乳突后入路。显露右侧小脑桥脑角,清除凝血块,见AICA与面听神经伴行进入内听道,且有一动脉从内听道内穿出主要供应小脑,  相似文献   
24.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颅内动脉瘤是非创伤性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以及显微手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经过神经血管外科医师长期不懈的探索、创新和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这还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尤其是巨大动脉瘤的治疗仍是神经外科领域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我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间192名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CTA)检查并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评价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可靠性。结果 192例中,CTA检查出动脉瘤162例,脑血管畸形12例;另有假阴性1例,假阳性1例,均通过DSA及手术证实,3D-CTA在aSAH诊断的灵敏性为96.17%,特异性为94.11%。结论3D-CTA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 2014年5月46例行手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38例,年龄22 ~ 72岁,平均50.15岁.17例动脉瘤破裂,9例罹患多发动脉瘤.眼动脉瘤22个、梭性动脉瘤10个、垂体上动脉瘤8个、窝动脉瘤3个、蛇形动脉瘤1个、假性动脉瘤5个.20个动脉瘤≤5 mm,15个5 ~ 15 mm,14个≥15 mm.手术策略包括直接夹闭、夹闭塑形、颅内外血管架桥、颈动脉结扎和动脉瘤包裹.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9个动脉瘤直接夹闭,21个夹闭塑形,颅内外架桥6个,颈动脉结扎2个,动脉瘤包裹1个.根据GOS评分,42例预后良好(GOS 4 ~ 5分),3例预后差(GOS 2 ~ 3分),1例死亡(GOS 1分).结论 根据床突旁动脉瘤的不同特征,采用相应的策略处理动脉瘤,能提高床突旁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联合应用在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直接夹闭或动脉瘤孤立加旁路移植手术,同时行SEP、脑电图和BAEP实时监测,观察手术操作对其的影响。结果 23例患者行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操作时,均不同程度引起SEP、脑电图和BAEP的变化。其中SEP的N20、P25潜伏期延长3~5 ms,波幅较术前降低50%;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0.7~1.0 ms,Ⅰ~Ⅲ、Ⅲ~Ⅴ波峰间期及Ⅰ、Ⅴ波幅电位较术前降低30%~50%以上。结论术中动态监测SEP、脑电图和BAEP的电位变化,可以提示颈动脉阻断后的脑灌注状态,对调整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术中CT在脑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8月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8例.在手术前后行CT灌注成像(PCT)及CT血管造影(CTA)扫描,根据PCT及CTA情况,指导手术操作.结果 术中扫描总时间19~ 21 min.共行PCT77次、CTA 36次,图像质量良好109次(96.46%),差4次.11例颈动脉狭窄,PCT提示rCBF、rCBV增加,rTTP缩短;CTA提示狭窄消失.25例动脉瘤共处理28个动脉瘤,1例脑灌注异常,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后恢复.CT平扫均未见颅内出血.术后随访3~8个月,恢复良好37例(97.4%)、中残1例.结论 术中CT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成像时间短、能提供高质量图像的技术.术中CT有助于及时发现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残留、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是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中一种新型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29.
30.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制定治疗策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53例,在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的基础上行3D-DSA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制定相关治疗策略。结果53例患者中经3D-DSA证实共检出45例57个动脉瘤,3D-DSA较2D-DSA能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立体形态、载瘤动脉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瘤颈及其与载瘤血管关系,准确判断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和外科手术夹闭的可行性,并为栓塞或支架置入提供最佳工作角度。结论3D-DSA可提高颅内动脉瘤特别是<2mm动脉瘤的检出率,为制定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和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