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MRI评价无明显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X线上无明显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皆行MRI检查进一步评估骨折的稳定性及骨折移位程度,并根据MRI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结果:35例患儿最初经X线检查确诊为无明显骨折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随后根据MRI检查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不稳定骨折组11例,稳定骨折组24例。稳定骨折组与不稳定骨折组在患儿性别、年龄及损伤后X线和MRI检查时间间隔、外伤后复位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MRI发现不稳定骨折组中5例骨折移位≥2 mm者行手术内固定治疗,6例骨折移位2 mm者采取外固定治疗,随访发现外固定治疗者中2例发生继发骨折移位遂行手术治疗。稳定骨折组患儿皆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未出现继发骨折移位。完全骨折组与不完全骨折组均愈合良好,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传统X线检查难以准确判断无明显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稳定性,而MRI是一种评价骨折稳定性的安全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MRI可为无明显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分析γ-synucle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切片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γ-synuclein的表达.结果 60例NSCLC组织中γ-synuclein表达的阳性率为46.7% (28/60),20例正常肺组织中γ-synuclein表达的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中分化的NSCLC患者中的γ-synuclein的阳性表达率为34.8%,低分化为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Ⅱ期NSCLC患者中γ-synuclein的阳性表达率为28.6%,Ⅲ、Ⅳ期患者γ-synuclein的阳性表达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γ-synuclein的阳性表达率为87.5%,无淋巴结转移者为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γ-synuclein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型、胸腔积液及吸烟无关.结论 γ-synuclein可能与NSCLC的发生、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5.
〔摘 要〕 目的:分析采用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 98 例 DCM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9 例。对照组患者 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采用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的心 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HR、SBP、DBP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3.88 %,高于对照组 79.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 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 DCM 的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倍他乐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全脑功能连接改变及差异。方法 对轻、中度AD患者(轻、中度AD组,各25例)及2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5名)行静息态fMRI。计算全脑116个脑区的功能连接,以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功能连接的差异,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功能连接对的差异。结果 与轻度AD组比较,中度AD组小脑内部及后扣带回与颞叶海马等的功能连接减低,双侧海马间、后扣带回与内侧眶部额上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轻度AD组双侧海马间、小脑蚓部间功能连接增加,后扣带回与颞部海马、眶部额中回及背外侧额上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减低;中度AD组表现为小脑内部以及后扣带回与颞部海马、眶部额中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减低,后扣带回与内侧眶部额上回以及双侧海马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加(P均< 0.05)。结论 中度与轻度AD患者脑功能连接异常存在差异,包括小脑内、双侧海马间连接异常,后扣带回连接减低以及微弱代偿。  相似文献   
37.
天然蒙脱石防治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天然蒙脱石对烧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防治作用。 方法 SD大鼠5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烧伤对照组与烧伤治疗组各24只。后两组大鼠预先喂服转染了质粒pUC19的示踪菌JM109,证实质粒已定植于其肠道后,制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模型。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立即喂服天然蒙脱石0. 6g d-1 kg-1,烧伤对照组大鼠不喂服药物。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以及烧伤对照组、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12h和1、3、5d血液、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并行酶切鉴定;检测大鼠肠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用病理学方法观察整段小肠的损伤情况,测量空肠黏膜绒毛高度并计算基底膜细胞核分裂相。 结果 血液细菌培养:伤后1、5d,烧伤对照组阳性鼠数多于正常对照组,烧伤治疗组阳性鼠数少于烧伤对照组(P<0 05).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定量:烧伤治疗组伤后1、5d为(38±16)、(68±20)集落形成单位(CFU) /g;烧伤对照组伤后1、5d为( 228±67 )、( 183±29 )CFU/g,明显高于前者(P<0. 01 ).MDA、SOD含量:烧伤治疗组与烧伤对照组伤后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空肠绒毛高度及基底膜细胞核分裂相明显高于或多于烧伤对照组(P<0. 05或0. 01)。 结论 天然蒙脱石对严重烧伤大鼠肠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FAD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并探讨其与NSCLC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5例肺癌组织及2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FADD的表达,TUNEL法检测NSCLC中癌细胞凋亡.结果 55例NSCLC组织中FADD表达的阳性率为83%,23例正常肺组织中FADD表达的阳性率为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中FADD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s =0.483,P=0.000),与肿瘤的TNM分期呈负相关(rs=-0.404,P=0.002).NSCLC中FADD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均P<0.01).与肿瘤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块大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胸腔积液无关.所选36例NSCLC中均检测到癌细胞的凋亡,FADD蛋白中等阳性、强阳性的NSCLC中癌细胞凋亡程度较高,而阴性表达的NSCLC中凋亡程度较低.结论 FADD表达异常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FADD表达水平与NSCLC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倍他米松加利多卡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规察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加2%利多卡因(n=56),根据疼痛范围进行相应神经支局部注射;对照组按传统治疗方法给予抗癫痫药卡马西平(n=32)。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治疗后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第2周末治疗优良率为87.5%,有效率为98.2%,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8.1%.P〈0.01)。3个月末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75%,有效率为9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68.7%(P〈0.01,P〈0.05)。观察组中44例病程1年以下患者经2-3次治疗后效果显著(有效率为100%),12例病程〉1年者(6年2例)有效率为91.7%,显示病程与治疗效果有明显关系。结论复方倍他米松加2%利多卡因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简单易行,疗效显著,对早中期三叉神经痛患者有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0.
中医药学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基本特点,临床体现为复杂干预及个体化诊疗,基于西医传统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难以准确有效反映中医药临床疗效。基于中医健康观、疾病观,充分考虑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对治疗的不同期望和需求,可采用实用性随机平行对照、单病例随机对照等临床设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模型或体系,从而进行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