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文从生物学角度论述导致野生刺五加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为有性繁殖能力弱,叶、根、根茎的不合理采集破坏无性繁殖。结合刺五加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加强规模化野生抚育及半野生栽培和科学采收是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2.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研究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情况,探讨瓣膜钙化对冠状动脉钙化的预测价值。 方法对169例慢性肾病V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并用多层螺旋CT扫描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按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11~100、101~400和≥400将患者分为3个危险等级;并根据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无瓣膜钙化组、主动脉瓣钙化组、二尖瓣钙化组以及主动脉瓣、二尖瓣同时钙化组。Logistic回归分析瓣膜钙化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危险分级之间的比值比。 结果受检的169例血液透析患者中88例(52.07%)患者存在瓣膜钙化。当患者出现主动脉瓣钙化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400的比值比为4.61,95%可信区间为1.22~17.4(P=0.02),出现二尖瓣钙化时,冠脉钙化积分≥400的比值比为5.31,95%的可信区间为1.37~20.5(P=0.01),当出现主动脉瓣、二尖瓣同时钙化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400的比值比为16.94,95%可信区间为5.16~55.58(P=0.001)。 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冠状动脉钙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超声心动图评价瓣膜钙化可以预测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出现及危险分级。  相似文献   
153.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ICR雄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四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溶剂组(DMSO)、蛛网膜下腔出血+虾青素组。通过建立小鼠视交叉注血方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于手术后24 h记录神经功能评分,并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的NOX2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TNF-a/IL-1β水平,干湿法检测脑组织中含水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H后小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加重,脑水肿加重,脑组织中的NOX2蛋白及脑组织中凋亡阳性细胞数也显著增多,TNF-a/IL-1β值明显升高;应用虾青素干预以后,小鼠神经功能改善,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同时,虾青素能够降低SAH后小鼠脑组织中NOX2蛋白,TNF-a/IL-1β水平值也明显降低。结论虾青素对s AH后早期脑损伤(EBI)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基于"药材–成分–靶标–通路"关联网络,揭示鸡骨草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鸡骨草中OB≥30%且DL≤0.18的活性成分,补充文献报道中鸡骨草代表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预测靶标,整合Ge...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提高临床对永存左上腔静脉瘤的认识,分享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后转归。结果 患者系体检发现左侧胸腔占位入院,经胸部CT及血管成像检查确诊为永存左上腔静脉瘤,并进行瘤体切除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永存左上腔静脉瘤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可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6.
近20年来熊胆的药效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肝胆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抗肿瘤、祛痰镇咳、清热明目等方面展示出良好的药效活性,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熊胆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除以往认识的熊去氧胆酸及牛磺熊去氧胆酸等胆汁酸成分外,还有具有良好抗丙型肝炎活性的熊胆大分子成分-熊胆蛋白,以及多肽等,是人工能够合成的熊去氧胆酸类成分所不能替代的,为熊胆的药用不可替代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7.
茵陈蒿汤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茵陈蒿汤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按体重分别给予茵陈蒿汤冻干粉,连续给药14天,于第10日起模型组和给药组同时灌胃给予乙醇50%(v/v)连续5天(5g/kg),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于第15日处死大鼠,分离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液,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乙醇脱氢酶(ADH)、γ-L-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活性和效价,观察肝脏组织学情况。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ADH、γ-GT及TG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述指标仅轻度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低剂量和中剂量也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高剂量轻微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GS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在治疗组低剂量和中剂量中也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治疗组高剂量中轻微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组织病理学也得出上述相同的结论。结论:茵陈蒿汤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8.
三氧化二砷作为剧毒药广为人知,传统中药称其为"砒霜",而从中药砒霜中诞生的亚砷酸注射液其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又为世人所瞩目,但仍伴随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介绍了三氧化二砷的代谢途径及急慢性毒性机制,提出亚砷酸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机制假设,为研究开发消除不良反应的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9.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从中药/方剂口服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中筛选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设计,其理念及方法符合中药整体作用模式,并体现了人体对药物的代谢、转化作用和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现已成为公认并被普遍应用的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方式。该文对以往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在进一步认识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性基础上,提出整合系统生物学的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新研究策略:以证候为切入点,以方剂为研究对象,在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阐明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前提下,评价方剂整体效应,在有效的状态下,筛选与效应生物标记物高度关联的中药血清移行成分,发现并确定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通过整合系统生物学方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扩展,将开启诠释中医药理论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0.
证候和方剂是中医学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的科学性和临床的有效性是中医药科学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及方剂的复杂性极大地限制了方剂的效应评价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如何解决证候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关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是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是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有机结合,在解决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基础上,建立方剂药效生物评价体系,进而发现与临床疗效直接相关的药效物质基础,阐明作用机制的方法学体系。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将"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方剂体内直接作用物质-药效生物标记物"研究有机结合,建立血清中外源性中药成分与内源性标记物群2组变量相关(plotting of correlation between marker metabolites and serum constituents,PCMS)分析方法,评价方剂整体效应及方证相应关系,揭示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的应用研究策略;该策略的实施将促进方剂向化学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方向发展,为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带来方法学创新,有助推动中医方-证相关研究,揭示生命本质并为人类健康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