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茵陈蒿汤不同配伍变化对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配伍对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理论基础,以UPLC—UV—Q—TOF/MS为核心技术,对茵陈蒿汤不同配伍的体外体内样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测并鉴定了茵陈蒿汤大鼠血中移行成分21个;21个血中移行成分中有8个成分只有在茵陈蒿汤全方配伍的情况下才能被机体吸收,而这8个成分大都具有较强的保肝利胆活性。结论:方剂为“有制之师”,并非药物间的简单加合,只有在科学配伍的前提下,才能使需要的有用成分优化吸收;同时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可进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22.
目的:通过研究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肾虚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阐明六味地黄丸补肾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总组分组、混合组分组、5-羟甲基-2-糠酸(5-HMFA)组、丹皮酚组和六味组共7个实验组,按5 mL/kg体重连续9 d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蒸馏水、总组分药液、混合组分药液、5-HMFA药液和丹皮酚药液;第5~9天,除空白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按5 mL/kg体重每天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 mg/kg,于实验的第10天测定体重等10项评价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动物的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子苷的混合物组作用最显著。结论:初步确定所分离得到的六味地黄丸的血中移行成分是六味地黄丸补肾的药效物质基础,其中以莫诺苷,獐牙菜苷和马钱子苷的作用最为明显,是补肾的核心成分。  相似文献   
123.
目的:鉴定粗糙龙胆斑枯病特异性的病原菌,为改进农业防治和中药防治等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黑龙江省北安、七台河、佳木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四个不同地区的龙胆斑枯病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分别得到15、9、12、8个菌株,总计44株病原菌,利用GC—MS气质联用色谱法检测菌株全细胞脂肪酸并进行聚类分析和DNA分子生物学标记技术进行系统地鉴定。结论:北-11022、七-31022两菌株与Septoria microsporaSpeg在化学特性、DNA分子标记方面不能聚为一类,并各为一类,且形态上存在差异,但均属于Septoria micmspora Speg.种下的两个变种,分别为新变种Septoria microspora(Speg)var.sp.X.J.Wang和新变种Septoria micmspora(speg)var.sp.S.F.Wang.。  相似文献   
124.
马鞍山市志贺菌福氏4c亚型毒力基因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马鞍山地区志贺菌福氏4c亚型感染株毒力分布特点,分析其流行模式。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48株志贺菌福氏4c亚型菌株的ipaH,ial、set、sen等4种毒力基因。结果ipaHi、als、ets、en等4种毒力基因在48株志贺菌福氏4c亚型的分布分别为100?%,96%,88%;其毒力基因模式主要分成5型,其中Ⅰ型是本地区主要流行模式。结论马鞍山地区志贺菌福氏4c亚型普遍携带ipaHials、et、sen等4种毒力基因;毒力强、感染力强是该血清型成为本地主要流行型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5.
对110家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调查显示,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为70.0%,健康证持证率为79.2%.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完善、凉菜制作和餐具洗消保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卫生管理和索证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意识较差.针对现状提出的管理对策是必须建立农村食品卫生监督体系,探索农村食品卫生监管的长效机制,开展对农村大中型聚餐、业余厨师和出租餐具的监管,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和执法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及早改变农村食品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26.
王玲波  孙晖 《中国药业》2008,17(16):23-23
目的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紫草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法提取紫草籽油,用GC-MS法分离并分析其化学成分.DB1701型石英毛细管柱(30m×0.25 mm,0.25 μm),载气为氦气,流速为0.5 mL/min;程序升温从100℃(保留4 min)开始,以5℃/min升至250℃(保留24 min).结果 鉴定出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5.80%,不饱和脂肪酸占85.95%,亚麻酸占42.59%.结论 GC-MS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紫草籽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27.
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血中移行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军  张宁  孙晖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81-1884
目的:首次进行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知柏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的血中移行成分的比较研究,试图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角度初步阐明地黄丸类方的配伍规律。方法:利用RP-HPLC建立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给药后的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比较分析,确定各复方的血中移行成分;进而通过单味药样品的对照,鉴定出衍生方与主方的差异血中移行成分及生药来源。结果:六味地黄丸及类方出现了14个共有血中移行成分,另外,知柏地黄丸产生了5个血中移行成分,桂附地黄丸产生了2个特有血中移行成分。结论:血中移行成分的数目与状态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层面上反映了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功效上的异同,提示从经典方剂及其类方的体内成分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将是阐明复方配伍规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8.
本文通过国内外关于茵陈四逆汤研究的文献回顾,综述了茵陈四逆汤及其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现代研究的现状,并对如何在药效物质基础层次诠释茵陈四逆汤及治疗黄疸证类方的配伍规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侧根对质量影响机理及生长调节剂对防风药材质量。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奈乙酸(NAA)、赤霉素(GA)处理种苗后移栽,秋季采收药材的根,测量药材直径及各部位所占的比例,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中的四种色原酮成分。结果:25mg/kg、100mg/kg、500mg/kg的NAA可提高移栽防风根中四种色原酮类活性成分的含量,其中500mg/kg NAA的四种色原酮总含量最高。4种色原酮含量在韧皮部为0.6784%,木质部为0.1153%,全根为0.9480%,侧根为1.4433%。侧根中韧皮部的比例为0.861%,主根的0.684%。结论:4种色原酮类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韧皮部,侧根中韧皮部比例大,NAA处理可使防风产生大量侧根,从而提高防风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0.
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近期地震,在ICU内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与病死率极高,对高危患者进行严密监测,能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护理,阻断由单一受累脏器向多脏器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降低病死率。肺部改变、肾改变、脑改变、心血管改变、胃肠道改变、肝脏改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脏器衰竭越多,病死率越高,2个器官衰竭病死率为30%,3个达70%,4个为90%~100%。严密的观察监测及积极护理,是维持良好的呼吸、循环、胃肠功能、肾功能,能使器官受损的严重性和数目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