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是否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对脑电活动的影响当中起诱发作用。方法收集118例轻-中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40例正常成人的相关信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APOE基因型。在伤后1~3 d,对所有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测;在清醒、安静、闭目、血糖正常状态下对所有正常成人进行脑电图检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定量脑电数据。结果40例正常成人中,APOEε2、APOEε3、APOEε4基因型之间定量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7);118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中,脑电活动在APOEε2、APOEε3、APOEε4基因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与APOEε3携带者比较,APOEε4携带者的慢活动明显增多,而APOEε2携带者的慢活动相对减少。结论携带不同APOE基因的正常成人脑电活动无差异;在颅脑创伤的诱发下,APOE对脑电活动的影响则表现出亚型特异性;APOEε4对颅脑创伤后的脑电活动带来负面影响,APOEε2则对创伤后的脑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
TCD无创监测颅脑外伤患者ICP变化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经颅多普勒(TrarI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评估TCD无创监测I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32名脑外伤患者行持续床旁ICP监测,术后次日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床旁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的频谱图像及各参数并记录即时的颅内压值,按颅内压进行分组,将颅内压增高的各组的TCD频谱图像和参数与颅内压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频谱图像:颅内压轻度增高组的频谱图像和颅内压正常组无明显差别,在颅内压中度增高组中有D峰前切迹加深现象,颅内压重度增高组中有S2峰消失和"单尖峰"出现,舒张期血流下降明显.(2)TCD参数:随着ICP增高,Vs、Vd和Vm均逐渐下降,以Vd下降最明显,而P1和R1则逐渐升高.结论:TCD进行无创的颅内压监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颅脑外伤患者在颅内压增高明显时能有提不,但不能在颅内压增高的早期作出明确的提示,对颅内压增高的判断频谱图像优于参数.  相似文献   
23.
开颅术后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药物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癫痫的病因、机制等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癫痫的认识也越来越多,并随着抗癫痫新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癫痫手术的开展,对癫痫的治疗应力求最大限度的控制发作,甚至是治愈.  相似文献   
24.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用CT灌注成像(CTP)观察活体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病理生理的改变成为可能,而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更使得CTP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已经被应用于脑、肺、肝脏、胰腺及肾脏等器官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治当中.本文就当前CTP在脑血管病、脑肿瘤和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5.
我们曾收治1例伴有肿瘤囊变、出血及脑实质内多发转移的老年髓母细胞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 男,60岁,于1989年12月20日入院。入院前30天低热,寒战,胸片示“左下肺炎症”,按“肺炎”治疗,症状改善。10天后头痛,呕吐,走路不稳,左肢乏力,症状渐重。头颅CT扫描示:左小脑低密度占位性病变,伴轻度脑积水。查体:神志清楚,右侧鼻唇沟浅,左上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增  相似文献   
26.
目的:综合分析神经干细胞分化诱导机制的研究现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01/2006-10有关神经干细胞分化诱导机制的文章,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分化",限定语种为中文;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2-01/2006-10期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differentiation",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神经干细胞分化诱导机制研究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检索到80篇相关文献,其中31篇符合要求。资料综合:神经干细胞是一种终生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目前对于影响其分化的机制仍不清楚。现在得到的共识是,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是由细胞因子、特殊蛋白质和激素、化学物质等局部环境因素和自身基因信号共同调节的,二者互相作用,彼此补充,共同作用于神经干细胞,决定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方向。结论: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成需要的细胞表型,是神经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的必要条件。目前对于神经干细胞分化诱导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6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24h、3、7、14d血清S-100B蛋白、NSE、GFAP水平,其中12h~3d的平均值作为初期值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析;7~14d平均值作为后期值结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并与峰值及平均值比较。结果 (1)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NSE、GF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重型(GCS6~8分)与特重型颅脑损伤组(GCS 3~5分)相比,3种标记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预后不良组(GOS 1~3分)标记物峰值、平均值及后期值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GOS 4~5分)(P<0.005),3个值均与预后呈负相关,后期值与预后的相关性最大。3种标记物中GFAP后期值差异尤为显著(P<0.001)。结论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NSE、GFAP水平升高,但不能作为评判重型颅脑损伤或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依据。3种标记物水平对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中GFAP后期值是评估严重颅脑损伤预后的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8.
热应激对大鼠轴索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轴索损伤后相应的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及热应激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HSP70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5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单纯视神经牵拉伤组(B组,18只)、单纯热应激处理组(C组,18只)和热应激预处理牵拉伤组(D组,18只).对B组大鼠右侧视神经施予牵拉,对C组大鼠施予热应激处理,D组大鼠热应激预处理24 h后再对右侧视神经施予牵拉,B、C、D组分别在4,8,16 h、1,3,5 d各处死3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OLs)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RGCs及OLs HSP70表达情况. 结果牵拉伤后视神经轴索、RGCs及OLs的形态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热应激预处理再致伤后上述病理改变有显著改善.单纯牵拉伤和单纯热应激处理均可使RGCs及OLs HSP70的表达增加,而热应激预处理再致伤使HSP70的表达明显增强,高峰表达时间提前,维持时间延长. 结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共同参与了轴索损伤后的病理过程.热应激能使HSP70表达增强、提前和延长,提高其神经保护作用.增强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是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9.
358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方法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阻生智齿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食物的精制致使咀嚼功能降低,颌骨的发育逐渐退缩,使第3磨牙(智齿)失去萌出的正常位置所产生的。所以,智齿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颌骨内:垂直低位、水平位、颊舌向生长……。  相似文献   
30.
热休克蛋白70的免疫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细胞在受热和其他理化因素(如缺血、缺氧、重金属离子、氨基酸类似物、病毒感染、DNA损伤等)作用后,发生热休克反应( Heat shock response,HSR) ,抑制一些正常蛋白质的合成,同时启动一类新的蛋白合成基因-热休克蛋白基因,合成热休克蛋白。它是上个世纪70年代由美国学者Ti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