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全程营养支持治疗对鼻咽癌急性放射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放疗患者87例。自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始终采用口服营养制剂或鼻饲者定义为全程营养支持,共有患者26例,设为观察组;其余61例设为对照组。放疗采用6MV X线调强放疗,鼻咽部DT 66~74 Gy/30~33 f,颈部淋巴结转移灶DT 66~70 Gy/30~33 f。放疗期间记录生活质量(KPS评分)和体质量,同时采用RTOG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用体质量指数(BMI)评价营养状况,在放疗30次时评价放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对照组中有7例中断放疗,其中有5例未能按计划完成放疗。观察组放疗第4周和放疗结束时的KPS评分、BM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放疗结束时,两组口干症状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皮炎、黏膜炎、吞咽痛和骨髓抑制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疗依从率为88.5%(23/26),高于对照组的37.7%(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降低鼻咽癌急性放射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2.
83.
粉防己碱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增殖抑制和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分为不同浓度Tet处理组,并设立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流式细胞术Annenxin V/PI EGFP观察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凋亡的影响;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观察Tet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Tet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癌细胞体外生长(P〈0.05)。Tet处理细胞72 h后,电镜下可见细胞缩小,核裂解,凋亡小体形成;随着Tet浓度的提高,各Tet处理组DNA凝胶电泳梯形条带和细胞凋亡率渐趋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Bcl-2 mRNA的表达渐减弱,Bax基因mRNA表达渐增强(P〈0.05)。结论:Tet可抑制癌细胞生长,促进癌细胞凋亡,其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基因表达和上调Bax基因表达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人肝癌细胞株7402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7402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et的细胞抑制效应;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Tet对7402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照射后7402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再分布并观察Tet能否去除放射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Western blot检测CyclinB1、Cdc2和Cdc25C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细胞分裂指数实验观察Tet对照射后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et作用于人肝癌7402细胞株24h后,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Tet(0.5μg/ml)能明显降低放射后7402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其放射增敏比(SERDq)为1.7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照射明显导致7402细胞株G2期阻滞,Tet能够去除放射引起的7402细胞G2期阻滞。Western blot显示细胞在受到X射线照射后,CyclinB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dc2和Cdc25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分裂指数也明显降低;经Tet处理后,CyclinB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dc2和Cdc25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裂指数则增高。结论:Tet对7402细胞株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t去除放射引起的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食管癌自适应放疗时,三种累加方法所得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根治性食管癌自适应放疗计划,PTV:50 Gy/25 f,PGTV:60 Gy/30 f。在治疗20~25 f期间重新CT模拟定位,根据肿瘤靶区退缩情况制定自适应放疗计划。通过人工计算(A组)、治疗计划系统(B组)和MIM多模态形变配准系统(C组)三种方法分别计算双肺、心脏及脊髓的累加受照剂量。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双肺V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33,P<0.001),A组最小为(51.95±12.67)%;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V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0,P<0.05),A组最大为(17.69±12.48)%。脊髓D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P<0.001),A组最大为(43.98±2.23)Gy。结论食管癌自适应放疗时,人工计算方法会低估双肺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并会高估脊髓的最大受照剂量。建议采用TPS计算或MIM多模态形变配准系统进行OARs受照剂量的累加计算。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V-ATP酶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Baf-A1)对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凋亡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ESCC细胞Eca109和KYSE150经Baf-A1处理后的细胞活力并计算20%抑制浓度(IC 20)和50%抑制浓度(IC 50),采用BCECF-AM探针检测IC 20浓度的Baf-A1处理后的细胞质pH水平,IC 20浓度的Baf-A1联合8 Gy辐射剂量处理后行流式细胞术和γ-H2AX共聚焦显像实验观察Baf-A1对ESCC细胞凋亡的影响,基于克隆形成实验观察Baf-A1对ESC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定量PCR检测E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因子的水平。结果Eca109和KYSE150细胞经Baf-A1(0、1、10、100、1000 nmol/L)处理后的细胞活力均呈浓度依赖的方式下降,对应IC 50分别为163.4和175.3 nmol/L;经Baf-A1(0、5、10、20、40、80、160 nmol/L)处理48 h后的IC 20约为60 nmol/L。Baf-A1处理ESCC细胞48 h后的ATP6V0C水平降低且细胞内BCECF绿色荧光减弱。8 Gy照射后,Baf-A1处理ESCC细胞的凋亡率升高,γ-H2AX信号延长且凋亡抑制因子Bcl-2和DNA损伤修复因子PARP水平降低而促凋亡因子Bax水平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击多靶模型拟合曲线显示,Baf-A1处理的Eca109和KYSE150细胞与对应对照细胞相比,增敏比分别为1.23和1.29。结论通过V-ATP酶抑制剂Baf-A1改变肿瘤细胞的酸环境可提高ESCC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为ESCC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87.
脊柱是癌症晚期患者发生骨转移常见受累部位,常伴有剧烈疼痛,易出现病理性骨折,甚至导致患者截瘫,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目前临床上单一使用某种治疗难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我科使用放疗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方法治疗骨转移瘤取得较好疗效,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Tet)和屈洛昔芬(DRL)单独及联合用药后对K562细胞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02的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其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Tet(1μmol/L)、DRL(5 μmol/L)单独及联合作用于K562和K562/A02细胞后NF-κB核转位水平和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K562/A02细胞NF-κB核转位水平[(65.0±4.2)%]及胞核NF-κB蛋白表达(3.545±0.219)明显高于K562细胞[(39.6±0.9)%和2.366±0.141](P<0.01);②Tet、DRL单独及联合作用6、12 h,对K562细胞NF-κB核转位水平及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③两药单独及联合作用6、12 h,可明显降低K562/A02细胞NF-κB蛋白核转位水平和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P<0.05和P<0.01),两药联合作用增强(P<0.05),作用12 h较作用6 h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K562/A02细胞的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K562细胞,NF-κB的活化可能参与了K562/A02细胞耐药的发生;抑制NF-κB活化可能参与了Tet和DRL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过程.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探讨磁性纳米Fe3O4颗粒[MNP(Fe3O4)]和5溴汉防己甲素(5-BrTet)联合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潜在可能性。采用流式细胞术、Wright染色和光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NP(Fe3O4)或5-BrTet与柔红霉素(DNR)联用对K562/A02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而联合应用MNP(Fe3O4)和5-BrTet可协同促进DNR诱导K562/A02细胞凋亡,且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同时可见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结论:MNP(Fe3O44)或5-Br/Tet联合DNR均能有效促进K562/A02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作用增强,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及BAX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0.
本研究旨在探讨5一溴汉防己甲素(BrTet)和汉防己甲素(Tet)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采用MTT法检测阿霉素(ADM)联合应用BrTet、TeL,对K562/A02细胞和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内ADM浓度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采用RT—PCR测定细胞mdrl基因mRNA表达水平。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比较BrTet、Tet在体内的逆转耐药作用。结果发现,BrTet在0.25、0.5以及1μmol/L浓度条件下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BrTet显著增加K562/A02细胞内ADM浓度,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时抑制P—gp的表达,下调mdrl mRNA的表达。在荷瘤鼠模型中,BrTet明显增加ADM对K562/A02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从单用ADM的5.8%上升至26.1%,而在K562移植瘤中没有显著差异。结论:BrTet在体内体外试验中均显示出显著的逆转MDR作用,其活性可能与抑制P—gp的过度表达和增加抗肿瘤药物的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