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研究旨在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性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逆转耐药与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P糖蛋白(P—gp)及其基因的关系,为TET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K562/A02细胞实验分组为:①单用柔红霉素(DNR)对照组;②DNR+TET0.5mg/L组;⑧DNR+TET1.0mg/L组;④DNR+TET2.0m8//L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实验各组K562/A02细胞P2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实验各组细胞P—gp的表达,采用半定量PCR(RT—PCR)测定细胞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K562/A02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随着TET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gp蛋白的表达随着TET浓度的增加而减低。K562细胞中mdr1基因几乎无表达,K562/A02细胞中mdrl基因高表达,随着TET浓度的增加K562/A02细胞mdrl基因表达不断降低。结论:TET对K562/A02耐药具有逆转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逆转耐药可能与其上调P21蛋白的表达、下调mdrl及P—g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疗治疗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生活质量(QOL)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疾病控制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8.5%和48.3%,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0.3%和3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QOL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疗能明显改善食管鳞癌患者的QOL,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3.
口腔癌组织中Bcl-2和Bax基因表达与凋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口腔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Bcl-2和Bax基因表达及凋亡细胞的研究,探讨口腔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凋亡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口腔癌组织标本及42例癌旁正常口腔组织中Bcl-2和Bax基因表达,利用TUNEL方法检测口腔癌组织标本中凋亡的情况.结果Bcl-2、Bax基因在口腔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3%和47.8%;在正常口腔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8%和81.0%.Bcl-2、Bax基因在口腔癌组织及正常口腔组织中的阳性及阴性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在口腔癌组织中的阳性及阴性表达,其细胞凋亡的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Bcl-2、Bax基因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γ=-0.4669).结论口腔癌组织中Bcl-2基因阳性表达时,其本底凋亡指数较阴性表达时低;而Bax基因阳性表达时,其本底凋亡指数较阴性表达时高,二者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着拮抗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预测因素,以指导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28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辅助放化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e antigen,CEA)水平,以放化疗后肿瘤TNM分期降期与否和肿瘤消退程度(肿瘤长径)作为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判断标准,分析CEA检测值的变化与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疗效及预后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病理完全缓解组(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组与非pCR组患者,CEA的水平在新辅助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69),新辅助治疗后,CEA的下降程度在两组中未见差异(p=0.827)。经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长径退缩显著组,CEA下降程度也较显著,CEA下降≥50%组内,新辅助治疗后肿瘤长径退缩≥25%的患者占70.6%,CEA下降<50%组内,此部分患者仅占54.6%。 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后CEA明显下降的患者其肿瘤退缩更显著,提示CEA可能作为一项直观的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全盲下危及器官(OARs)勾画指南的统一学习对鼻咽癌放疗时OARs勾画的体积及受照剂量分布差异的影响。方法 在全盲模式下,由4名医师对8例鼻咽癌患者在CT横断面上勾画双侧颞叶、内耳、中耳,后统一学习OARs勾画指南,比较学习前后上述OARs体积的差异及其受照射剂量的变化。结果 学习前后内耳及中耳绝对体积没有明显差异(P>0.05);学习后,左右两侧的颞叶的体积均较学习前有所缩小(P<0.05);上述3种OARs的一致性指数(AI)在学习后明显提高(P<0.05)。从剂量学来看,与学习前相比,除了左侧内耳Dmean,右侧内耳的Dmean及两侧内耳的V50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了左侧中耳Dmean,右侧中耳的Dmean及两侧中耳的V5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颞叶的D2和左侧颞叶的Dmax、D1、D2在学习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指南的统一学习使双侧内耳Dmean和V50、左侧中耳的V50、左侧颞叶D1和右侧颞叶D2的Kappa值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不同观察者勾画的OARs体积和剂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统一学习明显提高了颞叶、中耳及内耳勾画的准确性及一致性,从而使放疗计划的评价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136.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逐渐延长,首次放疗后在照射野内或旁复发或诊断新发肿瘤病例显著增长。但各种正常组织修复放疗损伤能力差异很大,因此合理的再程放疗决策需要深入认识各OAR放疗后长期修复的能力。脊髓是放疗计划中首先需要限制剂量的OAR,放射性脊髓炎大多在放疗结束后6月至 3年内发生[1],其临床症状表现决定于脊髓平面、脊髓受损范围及病变程度,早期症状有浅感觉异常,肌无力等,随着病变进展,症状多样化,如步态不稳、轻瘫、偏瘫等。放射性脊髓炎主要是白质病变,外侧束多见,血管内皮损伤是放疗损伤的重要机制,其次有神经髓磷脂崩解、轴突变性、神经胶质细胞肿胀,镜下形态学可见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管腔闭塞、外渗及白质凝固性坏死或软化灶[2-3]。笔者对脊髓再程放疗的动物实验及临床数据进行文献综述,以期有助于临床上参考。  相似文献   
137.
SBRT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可能与常规分割放疗不同,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单次大剂量照射可使肿瘤细胞膜破坏,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成为“原位肿瘤疫苗”,继而可激发免疫系统杀灭残余肿瘤;当单次分割剂量>8~10 Gy时,照射1~6 h后可通过酸性鞘磷脂酶途径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快速凋亡,进而肿瘤血管闭塞,出现二次肿瘤杀伤效应。本文综述原发性肝癌利用SBRT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了解其是否通过上述机制增加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8.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对人肺癌细胞株SPC-A-1增殖、凋亡及HMGA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吉西他滨对人肺癌细胞株SPC-A—1增殖的抑制效应:利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细胞AO/EB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吉西他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观察吉西他滨对人肺癌细胞株SPC-A-1凋亡相关基因HMGA1mRNA的影响。[结果]吉西他滨对人肺癌SPC-A-1细胞株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0.1μmol/L、1μmol/L和10μmol/L浓度吉西他滨处理细胞72h后,AO/EB荧光染色法计算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是18.56%±1.04%、39.45%±0.83%、48.48%±0.85%(P〈0.05);细胞经1μmol/L的吉西他滨处理72h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显示有特异性的DNA梯状条带;0.1μmol/L、1μmol/L和10μmol/L吉西他滨处理细胞72h后,凋亡率分别为20.65%±0.83%、38.53%±0.97%、51.48%±1.04%,对照组为5.19%±0.89%(P〈0.05):随着吉西他滨浓度的增加.HM—GA1基因表达下调,各组与β-actin条带灰度比值分别为0.856±0.030、0.696±0.007、0.543±0.037,对照组为0.907±0.007(P〈0.05)。[结论]吉西他滨可抑制人肺癌SPC-A—1细胞株的生长,促进凋亡,可能的机制和下调HMGA1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9.
Caspase 3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中表达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凋亡蛋白酶Caspase 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 方法:用PCR法扩增出Caspase 3基因cDNA,然后插入pCMV-Myc载体,扩增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6p,使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其性质. 结果:经测定诱导3h后Caspase 3活性最高. 结论:可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中诱导表达出有活性的Caspase 3,为研究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0.
汉防己甲素配合放射线增敏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用于鼻咽癌放疗的增敏作用及其毒副反应。方法:11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放疗第1天开始服用汉防己甲素,每次40 mg,每天3次,直至放疗结束,放疗采用6MV-X线常规分割外放射治疗,鼻咽部DT66~72 Gy/33~36 F/6~7 W,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治疗量DT60~66 Gy/30~33 F/6~7 W。对照组单纯放疗,其设野和剂量均同治疗组。结果:放疗结束后1个月鼻咽部MRI复查评价疗效,近期有效率治疗组为89.3%,对照组为69.6%,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放疗期间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口干、咽痛和消化道反应等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中汉防己甲素是一种理想的放射增敏剂,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