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加支架术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无疼痛、疗效确切等优点。然而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传统护理要求术后拔出动脉鞘管后应用砂袋压迫6h。术侧肢体伸直24h,卧床48—72h。卧床期间术侧肢体保持伸直位,患者常因此而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甚至有些患者为此而放弃这项治疗,以至于影响介入工作的开展。分析原因主要为术后严格平卧和术侧肢体长时间处于强迫伸直位,以及紧张、焦虑情绪所致。为此,我们有计划地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将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注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后疼痛和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后疼痛及皮下出血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可减少注射后疼痛及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脂质体包载辅酶Q10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超声水合法制备包载辅酶Q10的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表征。应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建立小鼠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模型,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辅酶Q10溶液组及辅酶Q10纳米脂质体组并给于相应的药物治疗。药物干预结束后,应用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学习及记忆功能,同时采用Western blot结合ELISA分析小鼠海马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表达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探讨辅酶Q10对于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结果:载药纳米脂质体形态圆整、分散性好,粒径小于100 nm,包封率高达89.43%±3.43%。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模型组小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平台穿越次数及停留时间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相比于模型组,辅酶Q10溶液组及纳米脂质体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平台穿越次数及停留时间显著升高(P<0.05),其中纳米脂质体组行为学改善更加明显,水迷宫指标较单纯溶液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及ELISA分析证实,相比于模型组,应用不同形式辅酶Q10治疗干预组小鼠海马组织Nrf-2蛋白表达及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纳米脂质体包载辅酶Q10能够增加药物的入脑效率,通过调控Nrf-2/ARE途径抑制VaD小鼠脑内的氧化应激损伤,改善VaD动物的学习及认知功能,有望成为治疗VaD的新型药物形式。  相似文献   
94.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由于多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近年来,股骨头坏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患此病者约2 000万人,我国约有500万人[1],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2006年3月4日我科收治了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合并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取了全髋置换 股骨粗隆开放整复 内固定术,术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男,71岁,初中文化,右小腿跛行5 a,未作检查和治疗。2006年4月7日在行走时不慎跌倒,右髋部着地,急诊入院,X线片示右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入院后经常规术前准备,于2006年4月11日在硬麻 腰麻下行右全髋置换 右股骨粗隆开放整复 钢丝内固定。术中见患者右侧髋臼发育不良,右股骨头扁平伴半脱位,右粗隆间粉碎骨折(碎成4块),先行粗隆间骨折整复,用四道双重钢丝固定后行limu翻修髋假体全髋置换,股骨柄长达26 cm,手术达到关节置换及骨折固定的要求。术后旋转引流管1根,分别缝合、修补关节囊、臀小肌及臀中肌,逐层缝合伤口。术后患者出现恶心...  相似文献   
95.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6 0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小剂量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 ,治疗 6个月 ,应用心脏彩色超声仪监测治疗前及用药后 1、3、6个月左心室结构及心功能指标变化 ,观察不同剂量缬沙坦对心室重塑、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 :两组治疗后 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 3个月以后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6个月时更为明显。大剂量治疗组与小剂量治疗组在 3个月时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 6个月时大剂量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功能均较小剂量组有显著改善 (P<0 .0 5 )。结论 :缬沙坦能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改善左心室重塑 ,短期疗效满意。增加缬沙坦剂量 ,其心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比汉族、维吾尔族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血清雌激素(E2)水平和一氧化氮(NO)含量有无差异。方法:入院后确定诊断绝经后女性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汉族50例,维吾尔族50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雌二醇(E2)水平和一氧化氯(NO)含量。结果:(1)汉、维民族女性血清E2水平与NO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1=0.6112,r2=0.6037.P<0.001)。(2)维吾尔族女性患者E2水平高于汉族女性(P<0.05),(3)维吾尔族女性患者血清NO含量略高于汉族,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汉族冠心病患者E2水平较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低,NO含量是否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护理。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观察药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及心电图改变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索治疗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8.
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是一种严重而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AM1)的早期,为心血管内科的常见急症,其发生率为2%~10%。本组30例均为AMI合并Ⅲ°AVB同时伴血液动力学改变,经药物治疗无效,后用临时起搏器治疗者。现将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
为了预防PTCA支架术后迟发性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的发生,本研究对2004年8月-2006年2月住院行PTCA支架术后3 d局部出现重度出血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查阅相关文献得知,术后出现股动脉穿刺局部渗血、血肿者并不少见,多数出血发生在术后24h内,73.33%患者发  相似文献   
100.
为了预防PTCA支架术后迟发性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的发生,本研究对2004年8月-2006年2月住院行TPCA支架术后3d局部出现重度出血患者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查闲相关文献得知,术后出现股动脉穿刺局部渗血、血肿者并不少见,多数出血发生在术后24h内,73.33%患者发生在拔除鞘管后的前3h,强调前期严密观察。本文报道2例支架术后迟发性重度出血患者,对出血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法及预防出血的护理措施,以利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