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所有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2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因素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221例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9例,占13.12%;ST段抬高心肌梗死192例,占86.88%。(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相关的因素为:年龄、性别、族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年龄是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保护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比ST段抬高心肌梗死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62.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及功能紊乱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由于VEC在维持血管张力和血流凋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阻滞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激活,因而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机制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观察71例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探讨VEC损伤与AMI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Stent)术后低血压的防治.方法针对PTCA+Stent术后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对80例PTCA+Stent病人采取预防血管迷走反射、预防血容量不足、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等措施.观察低血压的发生率并与80例按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2.5%.结论对于PTCA+Stent患者采取改良的护理措施,对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4.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效果。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2组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操作常规护理。于预组患者同时制定每日康复护理计划,循序渐进的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主被动翻身,活动肢体,床上或床边的ADL等,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不适应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轻或降低(P<0.05,0.01);平均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实行系统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事件。  相似文献   
6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引起的心肌持久、严重缺血和部分坏死.  相似文献   
66.
笔者于2001年10月~2003年10月,应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患者64例,观察其预防缺血性脑损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总结16例桡骨小头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后注重引流管护理、神经功能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以提高手术疗效,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5年2月-12月63例自愿接受低频脉冲电治疗的剖宫产产妇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择56例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其自然泌乳过程、产后72h泌乳有效率及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变化的情况。所有产妇回病房后半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30min,常规指导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胍丁胺对内毒素(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PS 诱导大鼠急性 肺损伤模型并予以胍丁胺治疗,分为对照组,单纯模型组,低、高剂量胍丁胺治疗组。绘制Kaplan-Meier 生存曲 线观察胍丁胺治疗后大鼠生存率差异,并检测肺组织湿干比及组织炎症情况;检测肺组织中抗氧化酶(SOD)活性、 丙二醛( MDA)含量;收集肺泡灌洗液并提取肺组织总蛋白,检测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结果:胍丁胺可提高LPS 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生存率、显著 降低肺组织的湿重/ 干重比。H-E 染色结果显示胍丁胺可改善肺组织炎症状况。与单纯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 胍丁胺治疗组的肺组织MDA 含量下降、SOD活性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LISA 结果表明,低、高剂量胍 丁胺治疗组的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 分泌降低。结论:胍丁胺可抑制肺部过度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 发挥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小儿阑尾炎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98例小儿阑尾炎临床病理资料,观察阑尾组织学改变。结果阑尾炎的发病年龄以7~14岁多见,共254例,占85.2%;发病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发病月份以4月、7月、8月和9月份较高;病理类型以化脓型为主;镜下见黏膜淋巴组织增生致管腔狭窄者186例,占69.9%;淋巴组织增生,黏膜内出血、水肿,有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阑尾各层不见中性粒细胞者14例。结论小儿阑尾炎的发病与年龄和季节有一定关系,其病因主要为阑尾淋巴组织增生致管腔狭窄梗阻,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