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8篇
  2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建立、健全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同时把评价结果应用于职称评聘、绩效及评优、评先中。以此为抓手充分体现教学工作在教学医院的重要性,提高临床带教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2.
原花青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PC-3细胞与100、200、300μg/ml的原花青素共孵育,分别在24、48和72h时采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原花青素可引起PC-3细胞形态明显改变;抑制PC-3细胞增殖,不同浓度(100、200、300μg/ml)原花青素对PC-3细胞作用72h时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2%、70.9%和85.2%;FCM检测表明原花青素可诱导PC-3细胞凋亡,300μg/ml原花青素处理7Zh引起36.3%的凋亡率。这3种作用均随原花青素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原花青素可在体外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83.
目的:考察侧柏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侧柏叶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侧柏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侧柏叶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为26.09 mg·L-1),其次正丁醇部位(IC50为39.02 mg·L-1)和醇提物(IC50为98.20 mg·L-1),石油醚部位(IC50为188.27 mg·L-1)和水部位(IC50为325.28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为7.59 mg·L-1,FRAP 4.40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为8.28 mg·L-1,FRAP 3.82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为24.21mg·L-1,FRAP 1.77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为27.53 mg·L-1,FRAP 1.3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侧柏叶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肺癌小活检标本EGFR,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活检初诊为原发性肺癌的139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EGFR,ALK,ROS1基因突变状态。结果:入组的139例患者中,EGFR敏感突变阳性率为38.85%(54/139),其中腺癌突变率为49.52%(52/105),鳞状细胞癌突变率为4.17%(1/24),非小细胞癌(非特指型)突变率为1 2.5 0%(1/8),腺癌患者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癌患者(P=0.0 0 0 1)。男性患者突变率为3 0.3 9%(3 1/1 0 2),女性患者突变率为6 2.1 6%(2 3/3 7),女性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4)。不吸烟患者突变率为53.13%(34/64),吸烟患者突变率为2 6.6 7%(2 0/7 5),不吸烟者突变率显著高于吸烟者(P=0.0 0 1 7)。临床I,I I,I I I期患者突变率分别为33.33%(1/3),0.00%(0/3),8.70%(2/23),IV期患者突变率为47.19%(42/89),分期未知者突变率为42.86%(9/21),IV期患者突变率显著高于I,II,III期患者(P=0.0038)。EGFR的突变类型包括:E19-del占44.44%(24/54),L858R占51.85%(28/54),L861Q占1.85%(1/54),S768I占1.85%(1/54)。A LK融合基因检出率为3.28%(2/61),均为不吸烟的腺癌患者。ROS1融合基因检出率1.72%(1/58),为不吸烟的男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结论:EGFR突变更常见于女性、非吸烟及腺癌患者。ALK融合见于不吸烟的腺癌患者。ROS1融合见于鳞状细胞癌患者。  相似文献   
85.
经过反复的化学实验研究发现,甲酸不发生银镜反应,从反应原理、分子结构和甲酸对银氨溶液的破坏等理论方面较详细地分析甲酸不发生银镜反应的原因.对"甲酸的还原性"提出独到的见解:由于甲酸对银氨溶液的破坏作用;甲酸分子中有p-π共轭效应,因此,甲酸分子不具有典型的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具有醛所特有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86.
曲马多在不同术后镇痛方法中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怡  万朝权  赵国栋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00-2002
目的:比较曲马多在几种常用术后镇痛方法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80例ASAⅠ、Ⅱ级下腹部和下肢手术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Ⅰ组)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Ⅱ、Ⅲ、Ⅳ组)两种镇痛方式,镇痛配方为:Ⅰ、Ⅱ组曲马多600mg;Ⅲ组曲马多600mg+0.75%耐乐品75 mg;Ⅳ组曲马多600 mg+0.75%耐乐品75 mg+欧贝8 mg.记录术后6、12、24和48 h 4组曲马多用药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镇静、镇痛及下肢运动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4组病人在各时段的曲马多用药量及镇痛、镇静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Ⅲ和Ⅳ组的下肢运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Ⅳ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少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马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术后镇痛,镇痛液中加入抗呕吐药能明显减轻其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7.
毫针针刺结合背俞刺络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中医学称之为"面痛",是一种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发作性、短暂的剧烈疼痛.常因刷牙、洗脸、讲话、吃饭等引起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疼痛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一般西药神经镇痛剂治疗效果不满意,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临床应用毫针针刺结合背俞刺络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8.
喉不返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RLN)是喉返神经罕见的解剖变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叶切除或甲状腺全切、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的2246例患者中4例喉不返神经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9.
孙怡  孙淑芳 《贵州医药》2000,24(4):250-251
贵州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文化较落后,因此贵州大学生三项基本形态指数均低于外省.为了解贵州大学生三项生长发育基本指数(身高、体重、胸围)的变化情况,作者对95级的2000名大学生作研究,采用民族间差异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0.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于 2 0 0 2年 5月 2 1~ 2 3日在杭州召开 ,会议代表来自全国 2 8个省、市、自治区 (包括台湾地区 )以及美、英、法、韩国等代表 15 0余位。大会收到论文 2 88篇 ,收入论文汇编 2 76篇 ,现将本次学术会议交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