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973靶向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SOCS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T-483细胞,对其转染并分为空白对照组(NG组)、阴性转染组(NC组)、抑制miR-1973表达组(miR-1973-inhibitor组)。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采用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G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折顶技术联合直角钳撬拉辅助复位治疗老年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老年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术中应用折顶技术联合直角钳撬拉进行复位并髓内钉固定(研究组),36例术中应用有限切开复位联合其他复位方法并髓内钉固定(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分型、合并内科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Baumgaertner等及张世民等的骨折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个月。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根据Baumgaertner等及Chang等的骨折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骨折复位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3.
口腔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拟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的患病情况,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观察TMJOA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后的关节骨质变化,评价正畸治疗对关节骨质的影响.方法:选取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患者共10 032例,将病例记录完整且无可累及颞下颌关节的全身系统性疾病、颌面部外伤史、正畸矫治史和颌骨手术史者纳入为研究对象.调查正畸矫治前患者中TMJOA的患病情况,并应用x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正畸前患者中TMJOA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错(牙合)类型等因素的关联性.研究TMJO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比分析TMJOA患者正畸前后关节骨质变化情况.结果:正畸前患者中TMJOA的检出率为1.6%(159/10 032),女性检出率(1.9%,124/6 409)高于男性(1.0%,35/3 623)(χ2=13.925,P<0.01).TMJOA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x2=136.381,P<0.01).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中TMJOA检出率是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的1.683倍(Wald x2=9.007,OR=1.683,P<0.01),安氏Ⅲ类和Ⅰ类错(牙合)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 x2=0.266,OR=1.141,P>0.05).完成正畸治疗的85例TMJOA患者中,63例(74.1%,63/85)在正畸中保持骨质病变稳定,9例(10.6%,9/85)骨质病变好转,13例(15.3%,13/85)骨质病变加重.结论:正畸前患者中TMJOA检出率与年龄、性别、错(牙合)类型等因素相关.大部分TMJOA患者(74.1%,63/85)在正畸治疗中颞下颌关节骨质情况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腮腺的解剖学和肿瘤影像学资料对人体腮腺进行体表解剖分区。 方法 基于腮腺肿瘤的CT影像学资料,本研究提出了腮腺解剖分区的方法,以鼻翼、口角、耳垂以及下颌支后缘等体表标志点,确定A、B两条线,将腮腺分为Ⅰ、Ⅱ及Ⅲ区。解剖观察腮腺区结构,并对影像学上腮腺肿瘤的发生部位进行分区分析。 结果 腮腺Ⅰ区内主要包括面神经分支、耳大神经、颈外静脉及下颌后静脉,Ⅱ区内主要包括面神经分支以及面横动脉,Ⅲ区内主要包括耳颞神经以及颞浅动、静脉。对照分析影像学资料,可以发现在不跨区生长的肿瘤中,Ⅰ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38.89%),肿瘤跨区生长不会发生在Ⅰ区/Ⅱ区内,发生跨区生长的肿瘤大部分为直径较大的肿瘤,其中62.5%肿瘤直径大于3 cm。 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腮腺解剖分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剖学和肿瘤生物学价值,可为腮腺肿瘤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多种实验途径探讨miR-133a-3p通过调节氧化还原因子1(Ref-1)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8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肝癌手术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相邻正常组织标本,用qRT-PCR检测miR-133a-3p在癌组织和癌旁相邻正常组织中以及在肝癌细胞系HepG2、Huh-7、SK-Hep1、SMMC-7721和肝正常细胞Hep-3B中的表达;构建miR-133a-3p-mimics(miR-mimics组、miR-NC转染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qRT-PCR检测转染前后miR-133a-3p在HepG2中的表达;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epG2细胞转染前后增殖能力变化;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前后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RNA转录组测序检测HepG2细胞转染前后转录组RNA表达差异并作通路富集分析;qRT-PCR检测筛选RNA-seq中RNA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ef-1在HepG2细胞转染前后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和qRT-PCR分别检测Ref-1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表达;最后HepG2细胞同时转染了miR-mimics和Ref-1 miR-inhibitors,进行联合干预,随后CCK-8、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分别检测了联合干预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miR-133a-3p在肝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同时其在肝癌细胞HepG2中的表达最低;qRT-PCR结果表明miR-mimics可有效促进miR-133a-3p在HepG2中的表达;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iR-133a-3p过表达后可以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RNA-seq结果显示HepG2转染前后Ref-1的表达差异最大;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epG2转染成功后,Ref-1表达随miR-133a-3p的过表达而降低。免疫组化和qRT-PCR结果显示Ref-1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联合干预后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抑制作用更加强烈。结论:miR-133a-3p可能通过抑制Ref-1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医院腹部恶性肿瘤术后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病例,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术前住院天数、麻醉ASA分级、手术时间、引流管数量、是否有中央静脉插管、术后住院天数等,并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Logistic回归方法统计。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糖尿病、手术时间≥230 min、术前住院时间≥6 d、麻醉ASA≥Ⅲ级4个变量与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中的4个变量均是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医院感染增加了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不同根管内容物对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诊断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 VRF)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正畸治疗或牙周病而拔除的结构完整的单根管干燥离体牙24颗,沿釉牙骨质界去除牙冠,进行根管和桩道预备后制备为研究样本。将24个样本分为两组,每组12个。A组为对照组(无VRF组),根据根管内容物分为5个亚组:空白组、纤维桩组、牙胶尖组、钛桩组和金钯桩组;B组为实验组(VRF组),亚组分组同上。VRF组使用统一方法制备为VRF模型,以专用根管钉使牙根发生颊舌向完全裂开后再粘接复位;对照组不进行模拟VRF的操作。钛桩和金钯桩根据根管预备情况个性制作,通过X线检查确认桩与根管壁的密合性。所有样本均置于猪下颌骨牙槽窝中进行CBCT扫描,由经验丰富的牙体牙髓病学专科医师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专科医师进行盲法判读,统计分析诊断准确率。结果:空白组、纤维桩组、牙胶尖组、钛桩组、金钯桩组中VRF的诊断准确率依次为95.83%、91.67%、87.50%、79.17%和45.83%,与空白组相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疑似DIC患者的111例,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的标准,分为DIC组和非DIC组。在临床怀疑DIC时检测诊断DIC相关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及TM、TAT、t-PAIC、PIC。比较组间TM、TAT、t-PAIC、PIC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切点及诊断效能。结果 DIC组的TM、PIC和t-PAIC值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值诊断DI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861、0.819;cut-off值分别为:24.950U/mL、2.836μg/mL、13.100ng/mL;灵敏度分别为:60.7%,89.3%,71.4%;特异度分别为:81.0%,82.8%,87.9%,采用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95.7%。结论联合检测血浆中的TM、tPAIC和PIC水平等对早期诊断DIC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动物实验,分析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对大鼠镇静、呼吸抑制的影响,并探讨药物具体作用机制.方法:收集80只健康SD雄性大鼠,翻正反射实验分组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镇静实验分组为实验组4、实验组5、实验组6,肺功能实验、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