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255篇 |
免费 | 2587篇 |
国内免费 | 180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63篇 |
儿科学 | 474篇 |
妇产科学 | 411篇 |
基础医学 | 2253篇 |
口腔科学 | 490篇 |
临床医学 | 6797篇 |
内科学 | 4733篇 |
皮肤病学 | 388篇 |
神经病学 | 1076篇 |
特种医学 | 214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4177篇 |
综合类 | 15927篇 |
预防医学 | 6870篇 |
眼科学 | 1001篇 |
药学 | 6312篇 |
82篇 | |
中国医学 | 6235篇 |
肿瘤学 | 17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9篇 |
2023年 | 1025篇 |
2022年 | 1178篇 |
2021年 | 1532篇 |
2020年 | 1079篇 |
2019年 | 1190篇 |
2018年 | 1160篇 |
2017年 | 687篇 |
2016年 | 958篇 |
2015年 | 999篇 |
2014年 | 2743篇 |
2013年 | 2060篇 |
2012年 | 2406篇 |
2011年 | 2668篇 |
2010年 | 2580篇 |
2009年 | 2625篇 |
2008年 | 2612篇 |
2007年 | 2780篇 |
2006年 | 2485篇 |
2005年 | 2703篇 |
2004年 | 2421篇 |
2003年 | 2186篇 |
2002年 | 1786篇 |
2001年 | 1866篇 |
2000年 | 1887篇 |
1999年 | 1825篇 |
1998年 | 1702篇 |
1997年 | 1805篇 |
1996年 | 1710篇 |
1995年 | 1413篇 |
1994年 | 1251篇 |
1993年 | 924篇 |
1992年 | 927篇 |
1991年 | 812篇 |
1990年 | 640篇 |
1989年 | 579篇 |
1988年 | 359篇 |
1987年 | 333篇 |
1986年 | 273篇 |
1985年 | 229篇 |
1984年 | 197篇 |
1983年 | 148篇 |
1982年 | 149篇 |
1981年 | 107篇 |
1980年 | 85篇 |
1979年 | 57篇 |
1978年 | 33篇 |
1965年 | 23篇 |
1963年 | 18篇 |
1958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 探讨合并胆囊疾病的胃癌患者同期行胃癌根治术及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996-01—2011-01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共手术治疗800例胃癌患者。将722例未合并胆囊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将78例合并有胆囊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引流量、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5 a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有胆囊疾病的胃癌患者同期行胃癌根治术及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42.
943.
目的 探讨肛肠手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择期行肛肠手术746例患者资料,并记录人口学特征、合并症、术前疼痛情况、围术期情况等。通过电话随访术后1、3个月时的疼痛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CPSP组和非CPSP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SP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有37例(4.96%)患者发生CPSP。与非CPSP组比较,CPSP组术前合并疼痛、高血压、贫血、术后7 d VAS疼痛评分>3分、术后发生出血、睡眠障碍和便秘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疼痛(OR=3.022,P=0.013)、术前贫血(OR=2.235,P=0.017)、术后出血(OR=3.511,P=0.034)、术后睡眠障碍(OR=2.345,P=0.003)以及术后7 d VAS疼痛评分>3分(OR=4.323,P=0.006)是发生肛肠手术后CPSP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肛肠手术CPSP发生率较低,术前疼痛、术前贫血、术后出血、术后睡眠障碍以及术后7 d VAS疼痛评分>3分是发生肛肠手术CPS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44.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导出乳移平有效成分,并对应其靶点。借助Genecard数据库搜索TNBC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得到乳移平作用于TNBC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乳移平-成分-靶点-TNBC”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利用Pub Chem、Chem3D、PDB等网址和软件,对核心靶点及主要化合物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乳移平共得到14个有效化学成分,72个中药靶点,三阴性乳腺癌有效靶点4423个,取交集靶点共55个,关键靶点为NOS3、PTGS2、JUN等。KEGG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等。生物学过程涉及到信号转导等;分子功能中较为突出的是蛋白质结合;细胞组成中质膜和细胞核为关键。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主要成分有较高结合性。结论:乳移平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可能与β-谷甾醇、豆甾醇、常春藤皂苷等活性成分有关,NOS3、JUN、PTGS2等关键靶点主要通过... 相似文献
945.
周琦李香孙超刘超孙皓李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3,(3):248-250
<正>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胰酶异常激活,作用于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并对其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急腹症。儿童AP的年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3.6~13.2[1-2]。儿童AP病因与成人显著不同,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胆道疾病、药物、特发性胰腺炎、系统性疾病、创伤、感染、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2]。 相似文献
946.
<正>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且预后较差,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1]。现代医学多采用局部手术、常规化疗、精确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单克隆抗体等实施对症治疗,尽管这些手段的应用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的益处,但仍有很多患者面临复发和死亡的威胁。乳腺癌的预后与患者的临床表型、病理与病变组织的分子特征有关[2]。 相似文献
947.
探讨BTG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甲状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共纳入150例甲状腺肿瘤组织,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130例和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以上诊断均经术后病理明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0例甲状腺癌组织和20例良性肿瘤组织BTG2表达情况。1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31例BTG2表达阳性,阳性率23.8%;癌旁组织中84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4.6%;2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12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良性肿瘤组织相比,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TG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腺外侵犯情况、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复发有关(P<0.05)。31例BTG2阳性患者中3例复发,即5年内无复发生存率为90.3%;99例BTG2阴性患者中26例复发,即5年内无复发生存率为73.7%。BTG2阳性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高于BTG2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3.89,P=0.048)。BTG2蛋白表达阴性的乳头状癌更具侵袭性,术后复发概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948.
目的 观察乳腺化生性癌(MBC)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单发MBC与74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患者(74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病灶超声表现。结果 37个MBC病灶中,32个呈低回声、5个呈囊实性回声;9个呈规则椭圆形,28个形态不规则;14个边缘光整,13个内见点状强回声微钙化,2个后方回声衰减;35个肿瘤均呈平行生长;CDFI示29个为AdlerⅡ或Ⅲ级血流。MBC与IC-NST患者之间,Ki-67表达、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阳性、就诊原因、自觉肿物生长迅速与否、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最大径、回声、形态、边缘、方位及后方回声衰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年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及肿瘤微钙化及Adler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BC临床及超声表现均有一定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49.
目的制备包裹吲哚菁绿(ICG)及不同相变材料[全氟正戊烷(PFP)或全氟己烷(PFH)]的两种相变型多功能纳米粒,比较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及体外相变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双乳化法制备包裹ICG及液态PFP或PFH的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分别称为IPNPs、IHNPs),比较两者的一般特性、稳定性及热致相变、光致相变、声致相变和光声成像能力,采用MTT法检测光致相变所需能量的细胞毒性。结果IPNPs及IHNPs粒径分别为(490.53±36.96)nm及(512.23±38.52)nm,电位分别为(-14.40±1.40)mV及(-13.97±1.61)mV,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形态、吸收光谱也均无明显差异,于37℃储存24h均较稳定;IPNPs热致相变、光致相变及声致相变所需能量均低于IHNPs,且IPNPs光声及超声成像增强能力高于IHNPs。经能使IPNPs及IHNPs发生相变的激光能量辐照后,MH7A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34±7.96)%,(54.92±6.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NPs是更适于诊疗一体化应用的多功能纳米粒。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4月为25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行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记录围手术期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11.7±11.3)min,切口长度平均(7.1±3.5)cm,术中出血量平均(55.1±7.7)ml,术后平均住院(6.7±1.6)d;4例患者术后使用止痛剂。术中肠道浆膜损伤1例,未影响补片修补;术后切口轻度感染1例,积极治疗后痊愈,未取出补片,无血清肿、肠瘘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个月,随访率100%,无一例复发。结论: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是安全、有效、可行、实用的,治疗效果较好,结合了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的优点,术后患者康复快,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