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评估垂体后叶素对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低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行心脏瓣膜置换术CPB后发生低血压患者24例,静脉注射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负荷量0.6 U,随后以1 U/h~4 U/h泵入维持.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后CPB前(T1)、CPB停机后给予垂体后叶...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采用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评价不同浓度肝素加压冲洗液对患者围术期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 h以上择期胃肠道恶性肿瘤全麻手术患者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18~75岁,BMI 18~29 kg/m2,ASA Ⅰ—Ⅲ级,根据加压动脉冲洗液中肝素浓度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肝素2 U/ml组(H1组)、肝素4 U/ml组(H2组)和对照组(C组)。H1组使用肝素浓度为2 U/ml注入500 ml生理盐水;H2组使用肝素浓度为4 U/ml注入500 ml生理盐水;C组使用500 ml生理盐水。三组冲洗液放置于压力为300 mmHg的加压袋中。分别于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后10 min(T0)、手术开始后2 h(T1)和术毕(T2)抽取颈内静脉血1 ml,采用Sonoclot分析仪对血样行玻璃珠激活凝血时间(gbACT)、凝血速率(gbCR)和血小板功能(gbPF)检测。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48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记录术中手位置调整次数、手动冲洗动脉次数、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尿量和术后48 h腹腔总引流量。于术后24 h内随访并记录渗血、血肿和感染等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H1组gbPF、T2时H2组gbPF均明显降低(P<0.05),但其数值仍在正常范围内。不同时点三组gbACT和gb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24 h比较,术后24 h三组Plt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24 h比较,术后48 h三组Plt明显降低(P<0.05)。不同时点三组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中手位置调整次数、手动冲洗动脉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围术期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浓度为2 U/ml或4 U/ml的肝素稀释液和生理盐水均可用于有创动脉压监测管道的加压连续冲洗。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全麻病人尿量和体内主要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颌面外科整形患者6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5组(n=12):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EX 0.2、0.5、0.8、1.1μg/kg 4组(D1~4组)。术中监测尿量和血浆中Na+、K+、Ca2+浓度,比较各时段数据差异。结果与C组相比,D1组尿量无明显变化(P>0.05),D2~4组明显增多(P<0.05),而D3与D4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且各组中上述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DEX具有利尿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大剂量(0.8μg/kg)具有封顶效应,且对Na+、K+、Ca2+浓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5.
56.
57.
有关吗啡外周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研究尚少。我们1997年~1998年使用吗啡复合液行臂丛麻醉、术后镇痛,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对象:骨科上肢择期手术病人脱例;*SAI~刀级;男28例,女32例;年龄24~63岁。术前用药苯巴比妥O.1、阿托品O.sing肌注。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穿刺时多数病人有异感。根据麻醉用药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各3O例),I组使用吗啡3mg+0.375%布毗卡因20ml;亚组(对照组)使用0.375%布毗卡因20ml。术中均使用喷陡50mg、非那根25mg强化麻醉。手术历时30~180分钟。方法: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阻滞完… 相似文献
58.
本院2001年11月-2005年6月共行肝脏移植手术8例,其中1例为再次肝移植、1例为亲体肝移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该手术的术中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分次小剂量无水乙醇卵圆孔封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建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6(2):120-121
本文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卵圆孔封闭治疗,采用两种不同的无水乙醇注入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特别是失明和角膜溃疡等)情况,并进行对比. 临床资料ASA Ⅰ~Ⅱ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7例,男12例,女15例,30~68岁,平均56.4岁;右侧痛16例,左侧痛11例,第Ⅱ支痛6例,第Ⅲ支痛8例,Ⅱ、Ⅲ支痛13例,病程2~30年,所有病人均有内科服药治疗史.其中,15例患者有外周封闭治疗史,效果不佳,2例病人为开颅三叉神经减压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腹膜通气对窒息兔的氧合作用和腹膜通气对兔窒息后心搏持续时间的影响,为腹膜氧合技术应用于严重呼吸系统损伤的氧合支持提供依据. 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空气组和氧气组,每组8只.气管切开置管,颈动、静脉置管,并安置腹腔进出气流导管.采用夹闭气管导管制作窒息模型,进行相应腹腔通气处理.观察动物窒息前、窒息后每分钟的血气、平均动脉压(MAP)和心搏持续时间等指标,并比较其差异. 结果 氧气组在窒息后4 min内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第4分钟为(77.6±11.2)mm Hg(1 mm Hg =0.133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1±10.1)mm Hg.氧气组的心搏持续时间为(6.48±0.89) min,较对照组的(5.03±0.51) min显著延长. 结论 腹膜通气氧合能缓解窒息情况下的兔PaO2下降和PaCO2升高,延长窒息兔的心搏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