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讨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其构建的理由主要是现行脏腑气血阴阳理论体系存在问题较多 ,某些藏象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以及藏象理论创新发展的需要 ;其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历代文献的有关论述 ,尤其是《内经》的脏腑藏精、精化为气等理论以及临床上脏腑精气阴阳病证的客观存在 ;其构建的理论支撑主要有结构与功能结合的藏象理论、藏动相合的精气理论以及古代哲学气分阴阳思维对藏象理论的渗透等。同时 ,讨论了脏腑精气阴阳的生理学体系和病理学体系的框架结构 ,以及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某些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2.
刚到美国时,老毛病加上水土不服,淋巴结炎和胆囊炎都发作了,我不得不和药店、医生、医院开始打交道。室友和我说,美国看病很贵,“天价1”我听后顿时心惊胆战。  相似文献   
53.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阴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气的涵义有二:一指人体的在内或在下之气,与阳气指在外或在上之气相对.二指具有凉润、宁静、凝敛、沉降、抑制等作用,能抵御阳热邪气侵袭和清除阳热的气,与阳气指代具有温煦、推动、发散、升腾、兴奋等作用,能抵御阴寒邪气侵袭并消除阴寒的气相对.阴气与阳气都是人体之气的一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无尊卑之分.阴气属于气的范畴,不是"功能",也不能以精血津液替代.阴气与阳气既对立制约又互根互用,适用于阐释寒热性病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4.
《内经》中阳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阳虚?阳虚与气虚之间是何种关系?阳虚与精虚、血虚、津液亏虚之间是何种关系?明确回答这几个问题并非易事。对于阳虚,新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明确指出是机体“阳气不足”。但在以往的教科书和其他中医著作中,常把阳虚当作“气虚”而与精虚、血虚、津液亏虚相对待。为了明确和规范阳虚的概念,并逻辑表述阳虚与气虚的关系,今对《内经》中所有有关阳虚的论述作一检索和梳理。  相似文献   
55.
肺阳的概念及其与肺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代医籍在论述肺之生理病理或肺病的辨证论治时,多言肺气、肺津或肺阴,很少提及肺阳.究其原因,可能是以肺气代替肺阳,而将肺气虚与肺阳虚混同,"肺在病理上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如肺阳的升散作用,概括于肺气的宣发功能,肺的阳气不足即指肺气虚,而不再单论肺阳虚.  相似文献   
56.
通过整理《内经》285条“阴阳”语词,得出结论:①165条指代具体的事物或现象;②109条指代阴阳二气;③11条用于篇名或书名。进而分析归纳出《内经》时代天人合一、意象一体的阴阳观:①以自然气象的直观认识为基础;②阴阳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57.
古代崇阴尊阳思想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崇阴尊阳思想的哲学渊源及其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指出道家的宇宙观和儒家的进取精神可能是崇阴和尊阳思想产生的哲学渊源,不同时代的崇阴尊阳思想促使了医学中温补、养阴等学派的产生;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应倡导阴阳平等协调的观点。  相似文献   
58.
河图医学是依据阴阳二分和河图图式而建立的一种自然环境的四时、四方与人体五脏之间相通应的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1)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及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2)脏气升降运动体系;(3)四象体质理论体系;(4)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四时用药理论;(5)药物的气味厚薄及四时应用理论;(6)四象二旦方调四脏体系。以此理论体系为指导,可调养五脏精气神及偏颇体质,治疗与五脏相关的内伤性及外感性疾病。  相似文献   
59.
论心肾相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心肾相交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它概括了心肾生理上的有机联系。历代医家对此尚乏专论,或有论而不详,因此实有整理发扬之必要。本文在复习古典文献的基础上,对心肾相交的理论源流、心肾相交的机理、心肾相交的生理特点及心肾相交理论的临床应用作进一步研讨,提出自己的主观看法,以期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心肾相交的理论源流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主要是从阴阳水火升降理论发展而来的,它是古典哲理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阴阳源于《周易》,《易》以阴阳水火  相似文献   
60.
藏象的概念及其生成之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藏象的内涵应涵括“藏”与“象”两个方面,即藏于体内的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解剖形态、生理病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相通应的事物与现象;藏是藏象的主体,其结构是形态性结构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主体性结构的结合;五脏主藏精而为藏的核心,藏象学说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学理论。藏象的概念源于古人的解剖观察;藏的功能的一部分根据其形态结构推理而得,而其复杂的部分则通过整体观察而赋予;藏象概念的确立益于古代哲学思想诸学说的渗透,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