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44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519篇
预防医学   182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199篇
  8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五虎汤对婴幼儿哮喘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共刺激分子CD80、 CD83和CD86表达的影响,为探讨五虎汤防治本病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妊娠糖尿病(GDM)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雌性大鼠分成4组:正常妊娠组、GDM模型组、低剂量褪黑素[5 mg/(kg·d)]治疗组及高剂量褪黑素[10mg/(kg·d)]治疗组,每组6只.不同剂量褪黑素治疗14天后,检测大鼠胰腺组织形态病理变化及细胞凋亡水平,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细...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利福平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患者血浆中的利福平依赖性抗体(Rd-Ab)的特性及其诱导出血的可能机制,并探索治疗RITP药物的效果和作用特征.方法 提取RITP患者血浆,通过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及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血清中Rd-Ab的特性.取NOD/SCID小鼠,建立RITP模型,观察抗体对血小板的破坏机制,评价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单独或联合使用对保护血小板的疗效.结果 体外实验证实RITP患者血清中存在利福平依赖性抗体(Rd-Ab),该抗体与血小板的结合可被抗糖蛋白Ⅱb/Ⅲa单抗AP2完全阻断,证明其与糖蛋白Ⅱb/Ⅲa的结合位点是钙离子依赖性抗原决定簇.血小板聚集试验显示,Rd-Ab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小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Rd-Ab可致小鼠体内人血小板被迅速清除,单用糖皮质激素可阻断Rd-Ab诱导的人血小板清除,延长血小板平均寿命(MPL),该作用在24h后起效,72h疗效达最佳,而IVIG可即刻起效.与RITP小鼠模型组相比(MPL l.1±0.2h),糖皮质激素单独治疗组和IVIG单独治疗组的MPL分别延长至4.7±0.7h和4.2±1.1h(P<0.05),两药联合治疗组血小板MPL达6.2±1.5h(P<0.05).结论 Rd-Ab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上的钙离子依赖性抗原决定簇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Rd-Ab可导致小鼠血中人血小板的迅速清除,糖皮质激素和IVIG干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清除,IVIG起效更快,但两药联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4.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辨证规律,构建出血瘀证血清诊断模型,初步探讨其发病及辩证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按照年龄及性别等匹配的原则募集180例研究对象,包括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血瘀证患者、壮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壮族健康者及汉族健康者各30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样本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蛋白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识别差异蛋白,进而建立并验证血清诊断模型,并最终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液质联用串联质谱分析。[结果]在分子量为1 000~50 000 Da范围内组间共检出13个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峰(P<0.05)。对其中的6个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中有2个为高表达,4个为低表达。所建立的壮族LIDP血瘀证血清学诊断模型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3.75%。经113例独立血清样本盲法验证,该模型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95.79%,阳性预测值为94.44%。[结论]由13个差异表达蛋白构成的诊断模型可区分壮族LIDP血瘀证与LIDP其他中医证型及健康人。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双套管脉冲持续冲洗结合VSD在治疗骨折术后继发骨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5例骨折术后继发骨髓炎患者资料,行常规病灶清除术后,改良组15例采用双套管脉冲冲洗结合VSD持续引流7天,并与传统组10例持续灌洗引流14天比较,随访6个月。疗效评价指标包括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局部炎症消退时间及复发率等。结果:按上述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均一期愈合,均无复发病例,但改良组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术后7天(P=0.001和P=0.002)、14天(P=0.000和P=0.000)较传统组下降明显。同时改良组在住院时间(P=0.001),术后换药次数(P=0.000),局部炎症消退时间(P=0.001)等相较传统组有显著性改善。在手术时间(P=0.646)和复发率上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双套管脉冲持续冲洗结合VSD法将可调控的脉冲冲洗技术与VSD技术相结合,能迅速控制炎症,有效促进骨髓炎清创术后的恢复,便于术后管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骨髓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6.
通常将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2小时抬高的ST段下降程度作为判断阻塞冠脉是否再通的标准,并将溶栓后ST段变化情况用于溶栓后患者危险分层,指导是否选择介入疗法(PCI)。本文在采用静脉溶栓后1小时ST段下降程度作为预后的指标,观察是否可采用更早期ST段下降程度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红外线热成像仪与接触式皮温仪在皮瓣术后血运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分别采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和接触式皮温仪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显微外科病房行皮瓣修复术的50例患者进行术后即刻至术后第7天的皮温监测,比较不同护士操作耗时,两种仪器在皮瓣测温效率、在不同测量时间上的温度差异,以及红外线热成像仪在距皮瓣区域不同高度测得温度数值差异。结果 不同护士使用两种设备的操作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对皮瓣区域进行测温耗时更短[(39.28±3.52) vs.(103.85±9.09) s,P<0.001];红外线热成像仪所测皮温高于接触式皮温仪(P<0.001),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在30 cm处测量的皮瓣温度高于50 cm处测量的皮瓣温度(P=0.006),但二者的温差均趋于稳定。结论 红外线热成像仪无论在测温时间、操作便捷性,还是对皮瓣术后温度变化敏感性方面都优于接触式皮温仪。红外线热成像仪采集的热像图,可为皮瓣血管危象识别提供重要依据,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可视性、客观性的血运监测辅助设备,在术...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干预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8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心理安慰、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和心电图检测等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康复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SDS和SAS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同时两组躯体功能、心理情感、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4个分项评分均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上升值更显著(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干预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可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而且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对比肝癌患者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成像所得到的灌注伪彩图、灌注参数及辐射剂量,探讨七期增强CT评估肝癌血流灌注特性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25期CT灌注扫描,将得到的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获得各灌注参数的伪彩图并测量肿瘤区、肿瘤活性区及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 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 HPI),同时记录扫描辐射剂量;选取25期CT灌注图像中的7期导入CT Kinetics后处理软件,得到相应的灌注伪彩图及肿瘤区、肿瘤活性区、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灌注参数,并计算辐射剂量。比较七期增强CT扫描与常规CT灌注成像灌注伪彩图质量评分的差异,探究七期增强CT扫描及常规CT灌注成像中肿瘤区、肿瘤活性区及相对正常肝实质区各灌注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七期增强CT扫描与常规CT灌注成像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各灌注参数伪彩图所得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在肿瘤区及肿瘤活性区的HAP、PVP、HPI相关性较好;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HAP、PVP、HPI有一定的相关性;3)七期增强CT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CT灌注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期增强CT扫描可以模拟常规25期CT灌注评价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妇科2011年6—8月收治的180例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9—11月收治的180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进行物理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