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胰胆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Babbitt[1]1969年首次报道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uion,APBDU)以来,人们发现APBDU与许多胆道及胰腺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MRCP、ER-CP、PTC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关的报道逐渐增多[2],对APBDU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APBDU的基本概念解剖学上APBDU是指胰胆管共同通道在十二指肠壁外合流,造成共同通道过长,使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作用不能影响到整个合流部,胆汁、胰液相互逆流而引起胆道及胰腺的各种疾病。APBDU分为两型:①P-C型,即胰管注入胆总管型;②C-P型,即胆总管注入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琼脂扩散法对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血清T_3、T_4及IgG、IgM、IgA含量进行测定。术前血清T_3、T_4较对照组低(P<0.01),免疫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脾静脉血T_3、T_4、IgG、IgM、IgA与外周血无显著差异(P>0.05);脾大部切除前后血清T_3、T_4、及IgG、IgM、Ig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保留脾功能可稳态调节机体内分泌激素和维持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对预防切脾后凶险感染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的疗效.方法 ①探查三尖瓣叶情况;②将后叶、隔叶以及前叶近足侧1/3-1/2的部分,沿瓣环根部将瓣叶切下;③纵行折叠房化的右心室;④将切下的瓣叶缝合于正常三尖瓣环上;⑤自体心包加固三尖瓣环;⑥必要时双孔三尖瓣成形减少反流;⑦修补其他畸形.结果 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均顺利恢复.术后随访1-84个月,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心功能恢复至Ⅰ级者10例,Ⅱ级者3例.结论 改良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治术较好地保持了右心室的几何形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促进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BrdU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高压氧对成年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通过脑内注射内皮素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对这两种诱导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处理加以比较。结果:高压氧暴露10d,侧脑室前角和外侧壁的BrdU~ 细胞数量显著增加,BrdU~ 细胞核计数显著多于正常组,阳性细胞核反应性也显著增强,多为深染的棕黑色细胞核,其效应与MCAO第8天对BrdU~ 细胞的效应类似;高压氧暴露10d也引起了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BrdU~ 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反复高压氧暴露可能具有调节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含氢保存液降低大鼠供心保存过程中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含氢保存液对大鼠供心保存过程中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4组(n=8):对照组(保存液为HTK液),H1组(保存液为含氢浓度约0.2 mmol/L的HTK液),H2组(保存液为含氢浓度约0.4 mmol/L的HTK液),H3组(保存液为含氢浓度约0.8 mmol/L的HTK液)。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法,心脏分别在各组保存液中冷存(4℃) 6 h,复灌后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OD活力,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8-羟基脱氧鸟苷、TNF-α、IL-6含量。结果 供心冷保存(4℃) 6 h后,H1、H2、 H3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P<0.05)。H2、H3组SOD活力高于对照组(P<0.01,P<0.05);对照组8-羟基脱氧鸟苷水平高于H1、H2、H3组(P<0.01),对照组TNF-α、IL-6含量也高于H1、H2、H3组(P<0.01,P<0.05)。结论 含氢保存液能降低供心保存过程中的心肌氧化损伤,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分压氧体外暴露对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 N-乙酰半胱氨酸 (NAC)的预防作用。 方法 :分离成年大鼠脾脏淋巴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 ,置于压力舱内以 4 0 0 k Pa氧气 (含 1.5 % CO2 )培养 4 h。 NAC预防组在培养液中加入 30mm ol/ L NAC。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亚型 ,3H- Td 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 EL ISA法测定细胞经刀豆球蛋白(Con A )刺激后分泌的 IL - 2水平。 结果 :经高分压氧处理后 ,脾淋巴细胞 CD3+ 、CD4 + CD3+ 及 CD8+ CD3+ 比例均显著下降(P<0 .0 1,P<0 .0 5 ) ,CD4 + CD3+ / CD8+ CD3+ 比值未有变化 ;淋巴细胞增殖率及经 Con A刺激后的 IL - 2分泌量显著减少(P<0 .0 1,P<0 .0 5 )。培养液中添加 30 mm ol/ L NAC后 ,各指标值的下降程度均明显减轻 (P<0 .0 1,P<0 .0 5 )。 结论 :高分压氧对离体大鼠脾淋巴细胞功能有直接抑制作用 ,NAC能部分预防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并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8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62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54例,行非切除I生手术73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RR=0.165)、分化程度(RR=2.692)、淋巴结转移(RR=3.014)、神经浸润(RR=2.857)和血管浸润(RR=2.365)均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佳手术方法,有效的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受侵神经和血管的彻底切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病例资料①病例1:女,64岁,发现腹部包块3个月人院。查体:见右侧腹壁有-7cm×6cm大包块,随腹壁活动,遂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报告为纤维肉瘤,故再行扩大切除术,即再切除肿瘤周边2cm范围的正常腹壁组织。因腹壁残留11cm×10cm大的缺损区,  相似文献   
19.
HBO对内皮素-1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的效果.方法:动物麻醉后,将3 μl ET-1(60 pmol/μl)注射到大鼠大脑中动脉附近,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ET-1 HBO组大鼠术后1 h给予HBO[100% O2, 2.5 atmosphere absolute(ATA), 2 h]治疗;ET-1组不予治疗.所有动物在术后4、8和24 h进行神经学评分,24 h断头取脑,测定左右半球脑含水量,进行TTC和H-E染色. 结果:ET-1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较高(20/24),梗死体积稳定,重复性好.经HBO治疗后,ET-1 HBO组与ET-1组相比,4、8和24 h的神经学评分均明显改善(4 h和8 h有P<0.05, 24 h有P<0.01),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H-E染色示脑损伤明显减轻.结论:ET-1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是研究人类脑缺血疾病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HBO治疗能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0.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主要综述fMRI产生的历史、成像原理、成像技术和方法、已经取得的成绩以及将来研究发展的方向等。fMRI产生技术广泛应用的20世纪90年代,主要受快速成像技术的影响,从有创走向无创,从而受到神经、认知和心理科学领域的极大关注。fMRI原理是根据神经元兴奋后局部氧耗与血流增幅不一致,而BOLD效应机制成像,间接显示神经元活动。成像主要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和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技术、二者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上各有优劣。最后几年来,fMRI技术对脑功能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估计将在这一领域继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将来fMRI可能主要在BOLD效应的生理过程、临床应用以及高场磁体的应用等领域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