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69篇
神经病学   3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研究镁对帕金森病(P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α-PPT、PDyn及PPE 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6-OHDA损毁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硫酸镁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美多巴、硫酸镁、美多巴及硫酸镁灌胃治疗28d;RT-PCR检测损毁侧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原位杂交法检测损毁侧纹状体PDyn、PPE mRNA转录水平。结果:美多巴组损毁侧纹状体α-PPT和PDyn 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硫酸镁组及联合组损毁侧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增强(P0.05),PDyn mRNA转录水平较美多巴组降低(P0.05);各组PPE 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镁联合美多巴治疗PD可增加纹状体α-PPT mRNA转录水平,缓解单纯美多巴治疗导致的PDyn mRNA转录过度增强。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HSP)反应抑制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表达,加强泛素蛋白酶体降解功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鱼藤酮作用于NGF诱导的PC12细胞建立α-syn胞质内过表达细胞模型,MTT法检测GA不同浓度及用药时程条件下的细胞活力,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及共聚焦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GA预处理后细胞内HSP70和α-syn的表达。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各组细胞内蛋白酶体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MTT示GA20~300nmol·L-1预处理使细胞活力呈浓度依赖性上升,吸光度分别上升至正常的65%、76%、85%和94%(鱼藤酮组为59%,P<0·01),而GA与鱼藤酮同时给药或作用于其后20h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提示GA预处理使HSP70表达上升至正常的3倍左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α-syn过表达现象得以抑制,并证实两者的共定位现象。酶活性测定提示GA预处理使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活性明显增强,荧光指数分别上升至10·4±1·61和96·0±4·77(鱼藤酮组为7·9±0·90和82·4±3·51,P<0·05),PgH水解酶活性也轻度上升。结论格尔德霉素可诱发热休克蛋白反应,主要通过HSP70的作用抑制α-syn的异常表达,促进泛素蛋白酶体降解功能,减轻蛋白水解应激反应,发挥神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43.
凝血酶预处理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凝血酶预处理(TPC)对大剂量凝血酶(TM)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阐明TPC的保护作用。方法:海马神经元分别经生理盐水(Sham组)、小剂量TM(TPC组)及凝血酶受体激活肽(TRAP组)预处理48h后再加大剂量TM作用24 h。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数和凋亡百分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Bc 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TPC组TUNEL阳性细胞数和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Bc l-2表达上调,Bax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Sham组比较,TRAP预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和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Bc l-2表达上调,Bax表达明显下调(P<0.01)。TRAP预处理组与TP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PC可抑制TM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激活PAR-1,促进Bc l-2的表达和降低Bax的表达,可能是TPC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人韦氏记忆测验(WMS)、成人韦氏智力量表(WAIS-RC)对72例脑动脉狭窄患者及18例健康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记忆商(MQ):椎-基底动脉狭窄组[(73.29±26.77)分]较颈内动脉狭窄组[(86.38±21.96)分]减退明显(P<0.05),智商(IQ):颈内动脉狭窄组[(72.25±23.46)分]较椎-基底动脉狭窄组[(80.65±25.22)分]减退明显(P<0.05)。动脉狭窄各组的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均较对照组差(P<0.05),其中颈动脉狭窄组以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符号、填图、木块图等检测减退为主,椎-基底动脉狭窄组以背数、词汇、图形拼凑等检测减退为主(P<0.01),而全脑动脉狭窄组的记忆认知功能减退是全面的。结论脑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动脉狭窄类型不同,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45.
Over past years,it had been believed thatfunctions of astroglias(AS)were merely structuralsupport,neuronal nutrition or processing of exces-sive neurotransmitters or ions.It has recently beenreported that AS is not only involved in the con-ductance and integration of ion messages,and thetransmission,reaction and release of informationsubstances,but also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cross-talk”among neurons[1,2].The relationshipbetweenthe AS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has been at-tracting atte…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线粒体毒素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A)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3-NPA(20 mg·kg-1)3 d后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红四氮唑(TTC)染色、荧光法和干湿重法观察3-NPA预处理对缺血2 h再灌注24h和48 h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缺血2 h再灌注24 h和48 h,3-NPA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变小,血脑屏障通透性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3-NPA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7.
近10年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病率尚未下降,文献报道为十万分之十一,据美国统计每年大约有2万人患SAH。在SAH的头2局,患者多因出血的直接后果、脑血管痉挛和脑梗塞,再出血而死亡。急性SAH的治疗应包括改善脑水肿、降颅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避免脑梗塞和防治再  相似文献   
48.
本文观察了36例经CT证实为脑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的临床病理征,以探讨病理征与脑损害的关系。 资料 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岁。CT示双侧基底节区梗塞9例,单侧17例,单侧伴脑叶梗塞10例。病程5天至1年。全组均有轻偏瘫。肌张力增高23例,伸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纹状体区DARPP-32磷酸化水平变化和直接通路活动的改变在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LID)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SCH23390(D1受体拮抗剂)治疗LID大鼠,观察LID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LID大鼠纹状体区前强啡肽原(PDyn)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纹状体内DARPP-32蛋白Thr-34位点和Thr-75位点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结果:LID大鼠纹状体区PDyn mRNA基因表达和磷酸化的Thr-34位点DARPP-32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Thr-75位点磷酸化无显著改变。经SCH23390治疗后,LID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明显减少,PDyn基因表达和Thr-34位点磷酸化水平降低,Thr-75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大鼠纹状体区PDyn基因表达和Thr-34位点磷酸化水平的升高与LID的形成有关,提示直接通路活动异常及基底节环路功能异常参与了LI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