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观察益肾生膜颗粒在改善克罗米芬(CC)促排卵周期中导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提高子宫内膜厚度和妊娠率的作用。方法:120例应用克罗米芬促排卵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益肾生膜颗粒3疗程,对照组服补佳乐3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排卵率、卵泡数、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以及血清E2、P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排卵率为85.0%,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的成熟卵泡发育个数为2.52±1.09,较对照组2.06±1.03显著增多;妊娠率治疗组为56.7%,较对照组35.0%显著提高;治疗组A型内膜比例为83.3%,平均内膜厚度为9.71±1.35,对照组A型内膜比例为78.3%,平均内膜厚度为9.51±1.2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PI、RI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月经第22~24天血清E2、P均较治疗前升高。结论: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中益肾生膜颗粒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改善子宫内膜类型方面具有类似补佳乐作用,但临床妊娠率、排卵率明显高于补佳乐,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卵泡发育质量以及改善子宫内膜血液供应和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检测喜树碱活性代谢产物SN-38载药纳米微球(SN-38-np)的各项特征,比较该栽药纳米微球与裸药抗人胃癌肿瘤细胞BGC-823的效果.方法:用溶剂分散法制备SN-38/PCL-PEG纳米微球.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微球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SN-38浓度并计算该栽药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及描绘其体外释放曲线.采用MTT法观察该微球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抑制效果,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微球为不规则的圆形,平均粒径小于100nm.载药量11%左右,包封率80%左右;SN-38纳米微球可稳定溶解于水中且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MTT结果显示,较低浓度的SN-38载药纳米微球在72 h抑制肿瘤效果明显优于SN-38裸药,同时计算IC50发现SN-38载药纳米微球在24 h和72 h的IC50明显低于SN-38裸药(P<0.05),两者48 h时间点的IC50相当;细胞内活性氧(ROS)检测结果显示:裸药和载药微球均可明显诱导ROS产生,在较低作用浓度时,SN-38载药纳米微球可比裸药诱导产生更多的细胞内ROS产物.结论:SN-38载药纳米微球可使细胞内达到并维持有效药物浓度,即使在较低作用浓度下亦可持续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浓度下SN-38裸药.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西洛多辛与坦索罗辛对输尿管远端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输尿管远端结石患者46例为试验组,均采用西洛多辛治疗.同期患者5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坦索罗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结石排出率为91.3%(42/46),结石排出时间(8.2±1.7)d,平均镇痛药物使用(0.8±0.3)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3/46).对照组结石排出率为70.0%(35/50),结石排出时间(10.7±2.1)d,平均镇痛药物使用(0.9±0.4)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5/50).试验组结石排出率和结石排出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洛多辛可促使输尿管远端结石排出,缩短排出时间,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重视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TUVP)术后的下尿路症状的认识。方法通过近两年460例病例的总结,得出TUVP术后下尿路症状的预防和治疗。结果 TUVP术后会出现尿频尿急加重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尿道狭窄、膀胱痉挛和尿失禁等。结论全面认识TUVP术后的下尿路症状,做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6.
在应用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方法》(GB/T5009.33---1996)第一篇 格里斯试剂比色法(第一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时,对其操作方法中“样品处理”一项所示方法的正确性产生怀疑。通过对测定原理的分析、样品水溶液pH值测定、样品水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值测定等试验,证明其方法是不正确的。并根据化学计算和沉淀效果试验,指出了合理的“样品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7.
简易四点测量法在颅内血肿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简易四点测量定位法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共126例,男90例,女36例;年龄10-83岁.外伤性颅内血肿56例,其中急性硬膜外血肿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脑内血肿5例,慢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28例,慢性、亚急性硬膜下积液13例;自发性脑内血肿70例.  相似文献   
98.
随着国内改良电休克(modified electric convulsive treatment。MECT)的不断开展,因患者及其家属对该治疗的可接受程度较高,有逐渐取代普通电休克的趋势。目前对该治疗发作是否良好的判断指标为:(1)抽搐能量指数:整个痉挛期放电波形下面积(AUC),抽搐能量指数〉1500表明为强抽搐,〈550表明为弱抽搐。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URBT并结合规律膀胱内灌注化学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术后复发情况,按照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85例NMIBC患者中有12例复发,占比14.12%。2组性别、年龄、BMI、肿瘤直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否初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肿瘤TNM分期T1、肿瘤数目多发、肿瘤低分化、肿瘤再发的比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TNM分期T1、肿瘤数目多发、肿瘤低分化、肿瘤再发是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TNM分期T1、肿瘤数目多发、肿瘤低分化、肿瘤再发是NMIBC患者TURB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
柔性纳米脂质体作为环孢素经皮渗透载体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柔性纳米脂质体对环孢素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技术,比较普通纳米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胆酸钠的柔性纳米脂质体以及胆酸钠胶团溶液对环孢素的经皮渗透促进作用。结果 将脂质体胶体溶液非封闭性应用于离体小鼠皮肤表面,柔性纳米脂质体促进药物穿透皮肤,8 h后皮肤药物的透过量为1.16μg·cm-2,24 h后透过量达到1.88 μg·cm-2,皮肤中药物残留量为(1.78±0.51)μg·cm-2。普通纳米脂质体阻止药物透过皮肤却滞留药物于皮肤中,24 h后残留量为(0.72±0.19)μg·cm-2。1%和40%胆酸钠溶液阻止药物进入皮肤。结论 柔性纳米脂质体具有促进药物经皮渗透而普通纳米脂质体具有滞留药物于皮肤中的作用,胆酸钠胶团阻止药物进入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