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0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52篇 |
口腔科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203篇 |
内科学 | 184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3篇 |
特种医学 | 98篇 |
外科学 | 109篇 |
综合类 | 323篇 |
预防医学 | 110篇 |
眼科学 | 30篇 |
药学 | 13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81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胃Hp感染与癌前病变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目的研究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cmyc,p21,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以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经内镜和病理诊断明确的病变者共120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各30例.以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中cmyc,p21,p53,PCNA的表达,以改良Giemsa法检测Hp.各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肠型胃癌Hp阳性率为833%(20/24),弥漫型6例中Hp阳性1例.非贲门部胃癌阳性率为739%(17/23),贲门癌7例中阳性3例.胃癌Hp阳性率(667%)与CSG(333%)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组Hp阳性的cmyc,p21,p53,PCNA与其Hp阴性者作相应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Hp感染与肠型胃癌的关系更密切,更容易发生于非贲门部.Hp感染可增加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通过使抑癌基因失活及癌基因激活而引起胃癌 相似文献
972.
973.
目的研究结核及恶性胸腔积液胸膜活检时各次活检获得病理阳性结果的特点。方法对确诊的10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及12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活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核胸腔积液首次、第2次、第3次胸膜活检的病理阳性率分别为42.7%(44/103)、26.0%(12/46)、19.4%(6/31)。第3次活检的阳性率同第一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0.05);恶性胸腔积液首次、第2次、第3次胸膜活检的病理阳性率分别为33.9%(42/124)、22.9%(16/70)、34.2%(13/38)。两者前3次活检后病理阳性者均已达到行胸膜活检阳性患者总阳性的94%以上。结论 3次胸膜活检已可达到较高阳性率,提示单次多部位活检可能提高阳性率,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6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患者,尤其伴有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者.腹痛、腹泻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见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病变与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中老年人(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疾病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便血者应考虑缺血性结肠炎可能,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此外,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有诱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975.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药物洗脱支架(DES)显著降低裸支架(BMS)早期狭窄率。然而,DES晚期并发症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支架内再狭窄及晚期支架内血栓。近年,病理及影像学证据表明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是支架晚期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此文系统阐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76.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更多的老年患者在将来可能需要心脏外科手术。有必要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治疗经验。我科自2008年9月至2012年12月共有22例≥8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手术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80~87岁,平均(81.5 相似文献
977.
目的 分析北京市密云县鼠疫监测结果及存在的危险因素,为北京市开展鼠疫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1年,在密云县通过遥感技术、文献检索和现场调查获得密云县自然地理基础数据.根据地理特征和动植物分布状况,在古北口、大城子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生境地区进行调查.采用夹夜法捕捉鼠类,计算鼠密度,鉴定鼠种类;对捕捉的小型鼠类检蚤,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对蚤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夜笼法捕获活鼠,鉴定鼠种类;采集鼠心脏血和当地家犬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鼠疫F1抗体.结果 2009-2011年采用夹夜法和夜笼法共捕获小型鼠类306只,经鉴定为1纲、2目、4科、7属、9种.各年度夹夜法鼠密度分别为0.58%(7/1200)、0.67%(8/1200)、1.33%(16/1200),平均密度为0.86%(31/3600),各年度之间鼠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751,P> 0.05).社鼠为优势种,占47.21%(144/305),岩松鼠占30.82% (94/305),褐家鼠占10.82% (33/305).2009-2010年共梳检活鼠283只,获染蚤鼠52只,染蚤率为18.37%,蚤指数为1.19,各年度蚤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38,P>0.05);共获蚤338只,其中屈褶复角蚤占99.70%(337/338),二齿新蚤占0.30%(1/338).186份鼠血清标本和98份家犬血清标本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密云县的优势鼠种社鼠、褐家鼠是传播鼠疫的动物,鼠疫重要媒介二齿新蚤密度较低及血清学检测无阳性结果,表明密云县尚未发现鼠疫活动的线索,鼠疫远距离传播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鼠疫传播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78.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CT的原始成像(Source images of CT Angiography,CTA-SI)下得到的梗死体积能否用于预测最终梗死体积。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前循环急性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利用CTA-SI测量超早期的梗死体积。测量3~7天时DWI下的梗死体积。Pe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两种影像参数结果的相关性。利用多元逻辑回归及多元线性分析,评估CTA-SI下的梗死体积与临床预后和最终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98例患者中,女性46例(46.94%),平均年龄(65.02±14.14)岁,基线期NIHSS评分为(15.41±5.22)分。其中50例临床预后良好(mRS≤2),48例临床预后较差(mRS2)。CTA-SI与DWI测得的梗死体积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R2=0.70,95%可信区间:0.77 to 0.89)。CTA-SI下的梗死体积是临床预后及最终梗死体积最重要的预测因素(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的CTA-SI可用于最终梗死体积及临床预后的预测,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979.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与消化性溃痔、胃癌的发生有关。通常在慢性胃炎的胃粘膜标本中Hp的检出率可达50%-80%,而消化性溃疡检出率可达90%以上.内镜活检胃粘膜取材组织学观察和Hp检测.不仅是诊断该菌感染的金标准,而且能同时评价炎症程度和活动度。由于仅有活动性炎症的慢性胃炎伴Hp感染时才倡导抗菌治疗,因此Hp组织学评价在临床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诊治, 相似文献
980.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IP)和双丁酰环磷酸腺苷(db-cAMP)对体外大肠癌 HT29细胞对大鼠血管内皮的粘附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取出大鼠主动脉,建立体外癌细胞—血管内皮粘附试验模型。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HT29细胞对大鼠血管内皮粘附作用和其形态学变化,以及 VIP 和 db-cAMP 对细胞粘附的影响并在扫描电镜上计数量化分析。结果在血管内皮上可清晰辨认癌细胞并可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的粘附和侵袭的形态学改变.VIP 组的粘附细胞和高活性粘附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相反 db-cAMP 则无此作用.结论 VIP可促进体外 HT29细胞对血管内皮的粘附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癌细胞 A 激酶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