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输尿管囊肿的临床及X线表现(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输尿管口狭窄及输尿管壁发育不全 ,使输尿管下端形成一个囊肿或囊样扩张。此病发病率低。本文报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输尿管囊肿 12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输尿管囊肿的临床及X线表现 ,目的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1 资料与方法男 7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5 1岁 ,最小 4岁 ,平均 3 0岁。 12例中 ,腰痛、腰部胀满不适 7例 ,尿频、尿痛、尿急、尿线中断 3例 ,排尿困难及尿失禁 1例 ,尿常规检测RBC +~ + + +者 4例。病程 1周~ 4年。 12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及腹部平片检查 ,膀胱造影 5例 ,逆行肾盂造影 2例。全部病例均经…  相似文献   
102.
腹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是目前惟一一种能在活体上进行分子扩散测量,分析病变内部结构及组织成分,反映活体组织功能状态的功能性成像。Hahn首先在 1950年提出水扩散对磁共振信号的影响。之后由Stejskal和Tanner发展成为可测量的磁共振技术 [1]。1986年Libenhan将扩散成像技术应用与临床后,对扩散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已经近20年 [2]。最早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研究超早期、早期脑缺血,现已成为脑缺血检查的一种常规序列 [3]。随着磁共振硬件、软件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90年代初,快速成像技术,如平面回波成像 (EPI…  相似文献   
103.
影像学检查对结肠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对结肠癌诊断的影像学检查程序。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2例结肠癌的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纤维内镜、常规腹部B型超声和CT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纤维内镜、B型超声、CT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0 .1%、89.5 %、5 3 .8%和 5 3 .3 % ,前两者与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Ρ <0 .0 5 )。肝脏转移瘤诊断符合率B型超声、CT扫描为 10 0 %。结论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内镜是结肠癌筛选的重要方法 ,B型超声、CT扫描所见是结肠癌术前分期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4.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附2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24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RAML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男8例,女16例,年龄23—73岁,病程3个月-2年。结果24例RAML中,双侧发病6例,单侧发病18例,病灶大小1—15cm不等。CT表现为肾脏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混杂密度肿块影,其内并见脂肪征、蜂窝征和线样征。2例合并病灶周围环形钙化,3例病灶合并出血。增强检查表现为病灶内软组织成分强化。结论典型的RAML有其特征性的CT征象,确诊的依据足病灶内是否含有脂肪组织。CT检查在RAML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5.
金属内支架置入并放化疗食管癌性狭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金属内支架置入并放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放化疗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6岁,平均66岁。病程1-6个月,平均6个月。全部病例经食管镜或病理确诊为食管并置入内支架后行放化疗。31例放疗,剂量DT60-70Gy/6-7周,4例经胃左动脉灌注顺铂200mg,阿霉素60-70mg,5-氟尿嘧啶100mg。对照组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5-75岁。病程1-18个月,平均6.5个月。结果 食管癌置入内支架放化疗随访观察,食管内支架通畅时间1-5年者占20%,再狭窄率为48%,比未放化疗食管癌置入支架组能畅时间长,再发狭窄率低。结论 中晚期食管癌入内支架后进行放化疗能有效地防止再狭窄,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6.
大肠多发炎性息肉的X线特征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后的大肠多发性息肉的X线特征及其进一步发展趋向。材料和方法对58例大肠多发性息肉的X线表现特征与临床、病理及内窥镜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大肠多发炎性息肉全部由溃疡性结肠炎发展而来,其中肉芽肿性息肉32例;纤维性息肉19例;腺瘤性息肉5例;腺瘤性息肉伴少许癌细胞浸润2例。结论(1)大肠多发炎性息肉是由于慢性炎症刺激所致的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及腺体组织增生混合而成,少数可发生恶变;(2)在大肠慢性炎症中,以溃疡性结肠炎最易导致多发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形成;(3)X线双重造影检查显示除典型慢性炎症征象外,多发息肉形似“蟾蜍皮”或“蜂窝状”结肠双对比征象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7.
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输尿管息肉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 35例 37条输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息肉位于输尿管上段者 2 4例 ,占总数的 6 1.5 % ;②中度肾积水 2 2例 ,占总数的 5 6 .4 % ;③输尿管梭形膨大扩张 ,范围大于充盈缺损长度者 37条 ,迂曲走行 2 1条 ;④输尿管及其内充盈缺损的形态可变。结论 尿路造影是诊断输尿管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孙兴旺  李志明 《临床荟萃》2012,27(2):159-160
新生儿期的消化道梗阻,多见于消化道先天畸形,是常见的急腹症,X线检查是临床首选的诊断方法,消化道畸形种类较多,临床表现各异。多数消化道畸形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才能治愈,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为此,本研究对临床资料完整的9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Ex3、Survi—vin-2BmRNA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高分化20例,中低分化3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Ex3、Survivin-2B mRNA表达。结果:Survivin、Survivin-△Ex3及Survivin-2BmRNA在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34.0%、26.0%,大肠癌高分化组和中低分化组SurvivinmRNA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Survivin-△Ex3mRNA阳性表达率有上升趋势,Survivin-2B mRNA阳性表达率有下降趋势。50例大肠癌组织中表达Survivin—△Ex3和(或)Survivin-2B者均有Survivin表达。结论:提示Survivin在大肠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Ex3具有抗凋亡作用;Survivin-2B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Survivin基因有望作为大肠癌生物治疗的一个良好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10.
背景:应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ationic bovine serum albumin,C—BSA)复制实验膜性肾病动物模型的实验中,造模的合适剂量以及不同剂量C—BSA造模后成模比较的系统报道不多。目的:观察不同剂量C-BSA对膜性肾病成模的影响,探讨合适的C-BSA造模剂量。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2/2008-01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学实验室及传染免疫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由泸州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M66000的天然牛血清白蛋白,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成都有限公司提供。干预: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BSA3,10,16mg/kg组,每组10只。C-BSA3,10,16mg/kg组大鼠预免疫1周后,隔日尾静脉分别注射C-BSA3,10,16mg/kg正式免疫,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均连续4周。主要观察指标:正式免疫第4周末处死大鼠,观察:①各组大鼠光镜、电镜、免疫荧光下的肾脏组织学改变情况。②各组大鼠处死前24h尿蛋白定量及尿蛋白浓度,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实验过程中C—BSA10,16mg/kg组死亡3只,随机补充。①肾脏组织学改变:光镜下造模各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均匀增厚,C—BSA16mg/kg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较其他组明显;电镜下C-BSA 16mg/kg组基底膜上皮下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钉突”形成较其他组明显;免疫荧光C-BSA10,16mg/kg组可见IgG、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耀眼的弥漫性细颗粒状沉积,较C—BSA3mg/kg组更为明显。②临床指标变化:C-BSA10,16mg/kg组胆固醇、尿蛋A浓度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C-BSA16mg/kg组血浆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c-BSA造模所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程度不一,C-BSA16mg/kg成模效果最佳,且模型稳定,临床表现典型,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