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1.
目的 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客观定量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整体心肺功能变化,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评估运动康复对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探讨CPET在CHF患者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制定和运动康复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临床诊断为CHF的患者20例,按照随机原则和患者参与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0)患者给予不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康复组(n=10)患者给予包括运动处方的康复治疗,根据CPET检查结果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进行运动康复,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为无氧阈以上Δ50%功率,30 min/d,5 d/周,共12周。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CPET指标、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距离(6MWD)、QoL评分。结果 康复组患者均安全无并发症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运动CPET检查和全程运动康复12周。治疗前,对照组与康复组患者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WD、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无氧阈(L/min、ml·min-1·kg-1)、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峰值氧脉搏(ml/次)、LVEF、6MWD较对照组升高,BNP水平、QoL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静息及峰值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BNP水平、LVEDD、LVEF、6MWD、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后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LVEF、6MWD较治疗前升高,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CPET可以客观定量评估CHF患者病情,精准制定高强度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运动康复12周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QoL,是CHF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正常人在不同功率递增速率下完成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心肺运动试验(CPET)对峰值呼吸交换率(RER)的影响,以探讨峰值RER能否作为判定受试者达到最大极限运动状态的依据和停止运动的指征。方法 2016年10—12月选取6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习工作、无任何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CPET实验室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CPET。先后在两个不同工作日的同一时间段,分别在第1天直接用10 W/min完成低功率递增速率CPET;次日根据健康志愿者的年龄、性别和其预计值等,以30~60 W/min完成高功率递增速率CPET。分别计算并比较两次CPET的核心指标〔运动时间,峰值运动时的呼吸交换率(RER)、摄氧量(O2)、功率负荷(WR)、心率(HR)和脉搏(O2P)、无氧阈(AT)、二氧化碳通气有效性平均90s最低值(V?E/V?CO2-lowest 90s)和摄氧有效性峰值平台(OUEP)〕和CPET各时段的RER。结果 低功率递增速率CPET运动时间长于高功率递增速率CPET〔(1 133±150)s 与 (491±81)s,P<0.001)〕,峰值RER、峰值WR低于高功率递增速率CPET〔(1.13±0.08)与(1.31±0.14),P=0.004;(157±25) W/min 与 (212±48)W/min,P=0.010〕。两次CPET在静息期、热身期和AT时R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功率递增速率CPET峰值时RER低于高功率递增速率CPET(P<0.05)。结论 正常人选择不同的功率递增速率能显著地改变CPET的峰值RER。CPET临床实施中,既不能机械地以达到某个特定RER值作为停止运动的标准,也不能以峰值RER未达到某个特定值来否定受试者的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的CPET为极限运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对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心肺运动试验(CPET)者收缩压及心率数据进行再分析,以期探讨CPET终止指征之85%最大预计心率(MPHR)及收缩压的最佳界值作为终止试验标准的依据是否可行。方法 对第4版Principles of Exercise Testing and Interpretation一书中于1974年1月—2004年1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CPET实验室按照标准连续递增功率方案完成症状限制性最大极限CPET的精选85例受试者共112例次CPET进行分析。除1例次无心率记录外共有111例次CPET记录了心率;除15例次没有进行直接动脉测压外共有97例次直接动脉测定收缩压值的CPET。计算峰值心率≥85% MPHR的CPET例次及其所占百分数、峰值运动时和达到85% MPHR时CPET测定指标的差值及百分差值,收缩压≥210、220、250 mm Hg的CPET例次及其所占百分数、峰值运动时和收缩压≥该特定值时CPET测定指标的差值及百分差值。结果 CPET的峰值心率≥85% MPHR的有64例次,占58%。该64例次CPET峰值运动时与达到85% MPHR时的运动时间、功率、心率、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摄氧量、氧脉搏和呼吸交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97例次直接动脉测压的CPET中,收缩压≥210、220、250 mm Hg 的分别是39、28、9例次。峰值运动与达到210、220 mm Hg时的运动时间、功率、心率、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摄氧量、氧脉搏和呼吸交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收缩压≥250 mm Hg时与峰值运动时的所有测定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多数CPET患者峰值心率≥85% MPHR,但也有很多患者没有达到此值;所以即不能以85% MPHR作为停止运动的标准,也不能以未达到85% MPHR而否定CPET患者的极限努力。大多数CPET患者收缩压没有达到210 mm Hg,所以不能以收缩压不够高来否定患者的极限努力,也不能以210、220 mm Hg来停止运动;但是可以考虑250 mm Hg作为终止运动的指征。  相似文献   
24.
背景 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不同学科指南中对于最大极限运动的定义不统一。若以某峰值呼吸交换率(RER)、某心率或某血压特定值作为终止试验标准,一方面会让部分患者的功能指标等被低估,另一方面会因达不到该特定值而产生危险,在进行CPET时,为了客观、定量、精准地验证患者的结果是准确的,Max试验可行。目的 验证临床受试者完成的CPET是否为最大极限运动,设计Max试验验证客观、定量功能评估的准确性及以某指标的特定数值作为停止CPET的标准是否可行。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完成症状限制性CPET后再次施加130%自身峰值功率完成Max试验的60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前20例体检健康者(正常组)先尝试完成Max试验,后40例心脏疾病患者(病例组)进行Max试验。Max试验方法:在完成CPET恢复5 min后,先蹬车≥60 r/min,再次给予受试者130%自身峰值功率的个体化恒定功率,鼓励受试者运动至不能坚持的极限状态。计算Max试验摄氧量最大值、心率最大值与CPET峰值摄氧量、峰值心率的差值百分比。若摄氧量、心率差值百分比任一指标<-10.0%定义为Max试验失败,否则为成功。结果 病例组峰值摄氧量(L/min、ml?min-1?kg-1、%pred)、无氧阈(L/min、ml?min-1?kg-1、%pred)、峰值氧脉搏(ml/次、%pred)、峰值RER比值、峰值收缩压、峰值运动负荷、峰值心率、摄氧有效性峰值平台(OUEP)(比值、%pred)低于正常组,二氧化碳通气有效性平均90 s最低值(E/CO2-lowest)(比值、%pred)、二氧化碳通气效率斜率(E/CO2 slope)(比值、%pred)高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与病例组均安全无任何事件完成CPET和Max试验。正常组Max试验成功16例(80.0%),其中证明CPET为极限运动12例,为非极限运动4例;失败4例(20.0%)。病例组Max试验成功37例(92.5%),其中证明CPET为极限运动34例,为非极限运动3例;失败3例(7.5%)。结论 对于峰值RER低而被质疑的症状限制性CPET,在5 min后再完成Max试验可以证实CPET客观定量评估结果的准确性。Max试验方法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中医院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兴国 《中医药导报》2007,13(8):114-114
中医院在新时代的医疗竞争市场,要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中医传统医学优势,才能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个体化强度运动康复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就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完成人体参数指标、代谢指标测定和心肺运动试验.实验组在原...  相似文献   
27.
心肺运动试验是在不同运动负荷下对人体的心肺功能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测手段.本文介绍了心肺运动试验的常用指标,并重点探讨了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通过心肺运动试验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对患者通气有效性及其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IPF的28例患者(IPF组)和2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心肺运动试验,并测定相关参数.结果 两组间年龄[(58±10)比(59 ±5)岁]、性别、BMI[(23.8 ±2.7)比(25.0 ±2.8)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IPF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CO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4.8±14.6)%比(101.8±10.8)%、(73.8±14.6)%比(97.0±10.1)%、(77.5±14.9)%比(95.4 ±24.5)%、(75.6±12.4)%比(99.8±5.4)%、(80.7±15.4)%比(95.8±11.3)%、(66.3±13.7)%比(103.2±17.3)%,均P< 0.01.IPF组PaO2、SaO2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2.7 ±7.3)mmHg(1 mmHg =0.133 kPa)比(92.6±3.8)mmHg、(94.3±2.1)%比(98.3±0.7)%,均P<0.01,而IPF组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3±5.7)mmHg比(17.8±1.9) mmHg,P<0.01].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显示,IPF组每分钟通气量与CO2排出量(VE/VCO2)的线性斜率、VE/VCO2最小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7.4±5.3比25.7±2.5、39.2±6.7比30.6±2.7,均P<0.01;IPF组4个时期的VE/VCO2和死腔气量与潮气量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1);IPF组峰值运动负荷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0.4±29.9)%比(104.8±29.7)%、(68.7±29.8)%比(98.7±36.4)%,均P<0.01.IPF患者无氧阈时的每分钟通气量与C02排出量比值(VF/VCO2@AT)、VE/VCO2线性斜率及VE//VCO2最小值与静息时的肺CO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分别为r=-0.589,P<0.01;r=-0.481,P<0.05;r=-0.527,P<0.05),其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VE/VCO2@AT、VE/VCO2线性斜率、VE/VCO2最小值呈负相关(分别为r=-0.548,P<0.05;r=-0.539,P<0.05;r=-0.564,P<0.05).结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使患者的通气有效性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9.
山东省120所县级和县级以上医院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调查高尔,王家富,张冠敏,孙兴国,于建泉,张立(麻醉学系261042)为了解山东省麻醉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状况,为麻醉专业队伍的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在山东省卫生厅和山东省麻醉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应用...  相似文献   
30.
小儿全麻连续监测SpO_2的体会王秀莹,黄雪琦,孙兴国(潍坊医学院附院,261031)我院从1991年对780例非气管插管全麻的病儿连续监测SpO2(报警低限在95%)和脉搏波.年龄1~10岁,手术包括五官科420例,外科360例,其中全麻+硬膜外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