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芬太尼、舒芬太尼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术的麻醉效应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随机为舒芬太尼组(SF组,n=20)和芬太尼组(F组,n=20)。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术中、术后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病人气管拔管时间,与两者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诱导期间F组HR减慢发生率高于SF组(P<0.05),围术期SF组血液动力学较F组稳定。术后气管拔管时间两组无明显区别。【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胆总管探查术的麻醉循环较稳定,麻醉恢复迅速平稳。  相似文献   
42.
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小儿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小儿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手术患儿180例,ASAⅠ或Ⅱ级,按三个年龄段分为婴儿组(Ⅰ组)、幼儿组(Ⅱ组)和儿童组(Ⅲ组),每组再分别按2ED95或3ED95的剂量分组,共6组(Ⅰ2、Ⅰ3、Ⅱ2、Ⅱ3、Ⅲ2、Ⅲ3),每组30例。连续监测ECG、SpO2、PETCO2、HR及拇内收肌诱发肌颤搐反应的变化。于5s内单次静脉注入顺式阿曲库铵0.10mg/kg或0.15mg/kg,待四个成串刺激(TOF)的T1为0时行气管插管,并对插管条件进行评级。观察阻滞起效时间、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指数及体内作用时间。结果Ⅰ3、Ⅱ3、Ⅲ3组起效时间显著短于Ⅰ2、Ⅱ2、Ⅲ2组(P<0.05),且Ⅰ2和Ⅰ3较其他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Ⅰ3、Ⅱ3、Ⅲ3组气管插管条件为优的比率明显高于Ⅰ2、Ⅱ2、Ⅲ2组(P<0.05)。Ⅰ3、Ⅱ3、Ⅲ3组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长于Ⅰ2、Ⅱ2、Ⅲ2组(P<0.05);Ⅰ2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长于Ⅱ2、Ⅲ2组(P<0.05);Ⅰ3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长于Ⅱ3、Ⅲ3组(P<0.05)。但是肌松恢复指数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式阿曲库铵3ED95诱导剂量应用于婴、幼儿和儿童均是安全有效的,其起效和插管条件均优于2ED95。且婴儿较年长儿更为敏感。肌松恢复时间与剂量、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骨癌痛行为模型小鼠影像学改变和骨质损害程度.方法 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雄性C57BL/6小鼠股骨骨髓腔,构建骨癌痛动物行为模型.术后7 d始隔日观察小鼠自发痛反应、测定行走评分与热缩腿反射潜伏期.术后第7、15、23天,行双侧后肢X线摄片,评估肿瘤诱发的骨组织破坏程度.同时取术侧后肢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骨质破坏情况,术后23 d另取腰段脊髓做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实验组接种后第11d左右出现明显自发痛行为,表现为自发抬足时间延长;第13天左右出现明显行走诱发患肢痛和热痛敏现象,表现为使用评分持续下降与缩腿潜伏期显著降低.术后23 d放射学结果显示,术侧股骨下段骨髓腔消失,骨皮质中断.同时HE染色可见肿瘤细胞充满骨髓腔,且穿破骨皮质向外生长,侵犯周围肌肉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示术侧腰段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结论 采用Lewis肺癌细胞构建小鼠骨癌痛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 STZ)诱导C57BL/6小鼠糖尿病瘙痒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24只雄性8周C57BL/6野生型小鼠,体重20~28 g,随机分为四组: A组(对照组)单次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溶液 10 mL/kg,pH=4.5;B组STZ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STZ 160 mg/kg;C组STZ腹腔注射40 mg/kg,连续注射5 d,每次给药时间间隔24 h;D组STZ两次中剂量注射,腹腔注射STZ 85 mg/kg+65 mg/kg,两次间隔时间24 h.从给药前4周开始,A组正常饮食,B、C、D组高脂饮食喂养至实验结束.注射STZ前1 d、注射STZ后1、2、3、4周测定动物的空腹血糖(FBG)、体重,采用录像记录30 min搔抓次数.[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造模后血糖升高并在不同时间点达到糖尿病标准(>200 mg/dL)(P<0.05),B组体重较A、C、D组下降(P<0.05),D组在STZ注射后第2、3周搔抓次数较A、B、C增多(P<0.05).[结论]腹腔分两次、间隔24 h注射STZ 85 mg/kg+65 mg/kg并配合高脂饮食是建立糖尿病并发瘙痒小鼠模型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Iso+I/R组),每组各12只。S组进腹后仅分离韧带不阻断血流;I/R,组行肾脏缺血45rain,再灌注2h;Iso+I/R组吸人1.5%(1MAC)异氟醚30min,停止吸入10rain后行I/R。在再灌注2h后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肾组织中TNF-α的浓度,同时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1)与S组比较,I/R组和Iso+I/R组血清BUN和cr表达水平、肾组织中TNF-α浓度均升高[BUN:(17.69±0.99)mmol/LV8(8.37±1.12)mmol/L,t=-23.55,P〈0.01;(12.26±1.11)mmol/Lvs(8.37±1.12)mmol/L,t=-19.09,P〈0.01;Cr:(103.22±13.42)μmol/Lvs(71.48±8.59)μmol/L,t=-21.45,P〈0.01;(86.51±11.49)μmol/Lvs(71.48±8.59)μmol/L,t=-9.87,P〈0.01;TNF-α:(0.51±0.07)rig/mlvs(0.43±0.00)ng/ml,t=-5.79,P〈0.01;(0.47±0.03)ng/Ⅱdvs(0.43±0.00)ng/ml,t=-8.86,P〈0.01]。(2)Iso+I/R组血清BUN和Cr表达水平、肾组织中TNF-α浓度的升高幅度均小于I/R组[BUN:(12.26±1.11)mmol/LVS(17.69±0.99)retool/L,t=15.67,P〈0.01;Cr:(86.51±11.49)μmol/Lvs(103.22±13.42)μmol/L,t=6.68,P〈0.01;TNF-α:(0.47±0.03)ng/mlvs(0.51±0.07)ng/ml,t=2.61,P〈0.05]。(3)I/1t组、Iso+I/R组。肾小管评分较S组升高[(17.26±1.45)VS(0.00±0.00),t=-72.38,P〈0.01;(12.69±1.83)VS(0.00±0.00),t=-39.53,P〈0.01]。Iso+I/lt组肾小管评分较I/R组下降[(12.69±1.83)vs(17.26±1.45),t=19.87,P〈0.01]。结论1.5%异氟醚预处理30min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部分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中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进腹后仅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不阻断肝门血管;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进行30 min的缺血及60 min的再灌注;缺血后处理组(IPO组):缺血30 min时,进行30 s再灌/30 s再闭的3次循环,再全面恢复血液灌注;吗啡处理组(MPC组):肝脏缺血30 min时,鞘内注射吗啡10μg/kg,后松开动脉夹全面恢复血液灌注60 min。各组于再灌注60 min时检测大鼠血清肝病酶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IPO组和 MPC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均明显低于 I/R 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 <0.01);IPO组和 MPC 组血清中 SOD 的活性明显高于 I/R 组(P <0.01);MDA 的含量显著低于 I/R 组(P <0.01)。结论吗啡后处理具有类似缺血后处理的肝脏保护作用,其机制部分可能与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7.
48.
气管拔管与气管插管几乎具有同等强度的心血管反应 ,有约半数病人对拔管过程有记忆。本文报告具有拔管指征病人 15例 ,在拔管时静注咪唑安定 ,以观察病人记忆和心血管反应。1 材料和方法1·1 将 30例ASAⅠ级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有拔管指征时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0 0 5mg/kg ,2min后拔管。对照组则按常规拔管。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差别 (P >0 0 5 )。1·2 麻醉方法 术前药均采用阿托品 0 5mg或东莨菪碱 0 3mg ,鲁米那 0 1g肌注。诱导 :芬太尼 5~ 6 μg·kg- 1,万可松 0 0 8~ 0 1mg·kg- 1,得普利麻…  相似文献   
49.
魏来  陈文雁  孔高茵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063-2065
【目的】探索将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视可尼喉镜(SOS)及减轻病人痛苦完成清醒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60例,排除可能面罩通气困难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局麻组(A组,n=30)和Dex加局麻组(B组,n=30)。记录入室后诱导前(T0)、插管后1min(T1)、插管后3min(T2)三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插管时间(Ti),计算各点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并记录插管过程中恶心、呛咳、躁动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A组表麻后行SOS清醒插管,B组先泵入Dex后行表麻,再行SOS清醒插管。确定导管在气管内后静脉给予镇静药、镇痛药和肌松药,常规方法完成麻醉。【结果】与To比较,A组T1、T2时MAP、HR、RPP明显升高(P〈0.05),B组T1、T2时MAP、HR、RPP有升高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B组MAP、HR、RPP在T0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而T1、T2时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插管时间(TiA)明显长于B组(TiB)(P〈0.05);B组恶心、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在表面麻醉的基础上,右美托咪定能够为视可尼喉镜清醒插管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七氟烷慢诱导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在成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行UPPP的OSAS男性患者3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35~48岁.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组(MR组)和七氟烷组(S组).MR组诱导采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联合咪达唑仑50μg/kg、瑞芬太尼0.8μg/kg静脉滴注,S组诱导采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联合6%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均采用瑞芬太尼0.08 μg/(kg·h)静脉持续泵入.两组均在保留自主呼吸情况下先使用Macintosh喉镜显露声门,如Comack-Lehane分级小于3级,直接经鼻气管插管;Comack-Lehane分级大于或等于3级,盲探经鼻气管插管1次,如果失败改行纤维镜下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患者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时(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并记录两组诱导时间、插管次数以及诱导期间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诱导插管过程中SPO2>95%.两组T1时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组T2时MAP和HR较T1时明显下降(P<0.05),S组T2时HR较T1时明显下降(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诱导时间明显长于MR组(P<0.05),S组Macintosh喉镜明视气道Comack-Lehane分级优于MR组(P<0.05),S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MR组(P<0.05).S组呼吸抑制、呛咳和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MR组(P<0.05).结论 6%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1%丁卡因表面麻醉慢诱导应用于OSAS患者UPPP治疗,不仅可以妥善处理困难气道相关问题,并且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诱导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