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建立宁夏农村地区癫痫的防治和管理有效模式,并逐步向其它农村地区推广。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宁夏农村地区140个乡,共计378.6万人群。通过对县、乡、村医生的专业培训,筛选惊厥性癫痫患者,采用苯巴比妥单药免费治疗,分别在第3、6、9和12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培训了172名县、乡、村医生。确诊为惊厥性癫痫患者2907例。治疗效果:79%发作次数明显减少,59%发作终止,副作用随疗程的延长而减少。结论宁夏农村地区癫痫的防治和管理模式是有显著成效的,该防治管理模式对常见、多发慢性疾病在中国农村地区防治管理值得借鉴。苯巴比妥单药治疗惊厥性癫痫发作,疗效肯定,副作用少、价廉、方便,适合在农村贫困地区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2.
重症肌无力120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0例M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G多见于青壮年,女多于男(1.73∶1),首发症状以眼外肌受累者最多见占65.9%(眼睑下垂56.7%、复视9.2%),其次为四肢肌无力(15%)及延髓肌无力(12.5%),合并胸腺瘤21例(17.5%),病情加重及危象发生常与感染有关。本组病例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病情危重者在激素冲击治疗同时加血浆置换治疗,伴胸腺瘤者行胸腺切除术。基本痊愈32例;显效57例;好转31例;有效率100%。结论:根据受累肌群肌无力的特点,结合新斯的明试验及神经重复频率刺激检查可及早作出诊断,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成人颅内感染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CSF)乳酸脱氢酶(LDH)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速率法测定颅内感染患者(发病3~7d内)血清LDH,并行腰穿取CSF检测LDH、白细胞数、蛋白含量等。结果颅内感染组(病毒性脑炎22例,结核性脑膜炎20例,化脓性脑膜炎18例)CSF-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脑患者最高,化脑次之,病脑最低,但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清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SF中LDH与血清LDH无相关性(r=0145,P>005)。结论成人颅内感染急性期存在明显的CSF-LDH增高,且不同病原感染所致CSF-LDH升高的水平均不相同,故检测CSF中LDH有助于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脂代谢相关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BCA1)的R219K多态与脑梗死及血脂的关系。方法收集国内8家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77例(脑梗死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34例(对照组)。全部患者经过头颅MRI或CT确诊,生化指标经全自动生化仪统一测定,用PCR-RFLP方法分析R219K多态。结果ABCA1基因R219K基因型分布为RR 20.20%、RK 52.55%、KK 27.25%。ABCA1基因R219K多态R等位基因频率为46.47%,K等位基因频率为53.53%。ABCA1基因的R219K多态RR型及R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分布较对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层后比较发现,男性R219K多态RR型及R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分布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脑梗死患者R219K多态RR型及R等位基因较女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差异在脑梗死组女性与对照组女性中不存在。ABCA1基因的R219K多态在人群中和脑梗死患者中各基因型间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BCA1基因的R219K多态RR型可能是男性患脑梗死的易感基因,其机制可能与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45.
梁成  孔繁元 《临床荟萃》2005,20(9):505-505
为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颅内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我们检测了40例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RP含量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对宁夏地区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3个家系(2个汉族家系、1个回族家系)进行SCA3/MJD基因检测,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3家系受试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系谱调查,部分行头部MRI和肌电图检查,以及SCA3/MJD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数目检测。结果3家系中共计8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汉族家系1中6例、汉族家系2中1例和回族家系中1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以共济失调与构音障碍为主要表现,其次为眼外肌麻痹、眼球震颤、慢眼动、锥体束征等。其中汉族家系1和回族家系明确诊断为SCA3/MJD家系,两家系中7例患者(汉族家系1中6例、回族家系中1例)及2例临床表型正常亲属(两家系中各1例)检测出SCA3/MJD异常等位基因,其CAG重复数目为66~81次。汉族家系2中1例患者及汉族家系1中4例临床表型正常亲属SCA3/MJD基因CAG重复数目为20~33次。正常等位基因与异常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9,P=0.000)。结论宁夏地区回、汉族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中存在SCA3/MJD基因型,基因检测分析有利于明确诊断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且能够检出症状前患者。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LSCM )技术对脑脊液淋巴白血病细胞 ,淋巴瘤细胞内质网进行立体、动态、定量研究。方法 :将所观察脑脊液细胞分为正常淋巴细胞组、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组、鞘注治疗后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组、淋巴瘤细胞组。以内质网荧光探针DioC6(3)标记后 ,得到内质网的断层扫描图像、荧光强度地形立体分布图并且定量测量内质网的荧光强度值。结果 :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淋巴瘤细胞与正常淋巴细胞相比 ,鞘注治疗前后淋巴白血病细胞相比 ,内质网空间立体分布有明显差别 ,平均荧光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研究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白血病、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细胞分化程度和功能状态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病毒性脑膜呐炎、化脓性脑膜脑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中的IFN-γ、IL-10和S-100B蛋白含量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32例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病脑组)和28例化脓性脑膜脑炎患者(化脑组)作为观察组,30例与观察组相匹配的紧张性头痛或神经症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其脑脊液和血清中IFN-γ、IL-10和S-100B蛋白的浓度.结果 病脑组和化脑组患者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IFN-γ、IL-10、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急性期病脑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P<0.01),急性期化脑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IL-10、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病脑组(P<0.01);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IFN-γ/IL-10比值关系为:病脑组>对照组>化脑组(P<0.01);急性期昏迷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无昏迷患者(P<0.01).结论 IFN-γ、IL-10、S-100B蛋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过程,脑脊液或血清中的S-100B蛋白浓度反映了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程度,脑脊液和血清中IFN-γ、IL-10及IFN-γ/IL-10比值的测定有助于病毒性脑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9.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博尔纳病病毒p24基因片段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脑电图(EEG)、MRI对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并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SMCs)中博尔纳病病毒(BDV)p24基因片段,探讨病毒性脑炎与BDV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毒性脑炎患者的CSF、EEG、MRI的阳性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用荧光定量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nRT-PCR)方法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及对照者PBMCs中BDVp24基因片段,并总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CSF、EEG、MRI检查结果比较,CSF高于MRI检查结果阳性率(x2=9.6,P<0.01);CSF高于EEG检查结果阳性率(x2=7.58,P<0.01);MRI检查阳性率高于EEG(x2=5.82,P<0.01).PBMCs中BDVp24基因片段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4例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4例BDVp24基因片段阳性患者主要以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结论 脑脊液、MRI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优于EEG,部分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与BDV感染有关,主要以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为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0.
眩晕为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之一 ,可由多学科和多系统疾病所引起 ,现将其常见者分述如下。1 耳源性眩晕  系指由内耳前庭感受器受到病理损伤所致 ,常伴有听力障碍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但无其他神经系统受损迹象。常见病因有 :1 1 Meniere(梅尼埃 )病 占耳源性眩晕的 6 6 % ,中年后发病为最常见。确切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 ,可能是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引起迷路动脉痉挛、迷路内淋巴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 ,使迷路内淋巴积水和淋巴液压力增高 ,导致内耳前庭末梢器缺氧及敏感的耳蜗毛细胞变性等病理变化所致。以发作性眩晕、慢性进行性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