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78篇 |
免费 | 237篇 |
国内免费 | 15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47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204篇 |
口腔科学 | 59篇 |
临床医学 | 912篇 |
内科学 | 474篇 |
皮肤病学 | 94篇 |
神经病学 | 127篇 |
特种医学 | 13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353篇 |
综合类 | 1627篇 |
预防医学 | 639篇 |
眼科学 | 44篇 |
药学 | 710篇 |
20篇 | |
中国医学 | 513篇 |
肿瘤学 | 1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91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286篇 |
2013年 | 224篇 |
2012年 | 275篇 |
2011年 | 375篇 |
2010年 | 308篇 |
2009年 | 297篇 |
2008年 | 305篇 |
2007年 | 324篇 |
2006年 | 284篇 |
2005年 | 242篇 |
2004年 | 230篇 |
2003年 | 208篇 |
2002年 | 198篇 |
2001年 | 183篇 |
2000年 | 162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128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目的:研究分析胸腰椎骨折术后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患8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病患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DVT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DVT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DVT...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后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动态变化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价值。方法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集急性颈髓损伤60例,根据ASIA评分,分 A、B、C、D、E级。采集损伤后24小时内、48小时、72小时、7天的静脉血2ml,使用双抗体夹心型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NSE的水平,并选择60例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急性颈髓损伤患者血浆NSE 含量较对照组有升高(P0.05),主要表现在A、B级。约72小时时达高峰,随后下降,7天时恢复至正常水平。损伤评级高(越接近 A 级),血浆NSE 峰值越高。结论血NSE可作为急性颈髓损伤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使用高场强MRI、CT、超声和肌电图四种方法对55例已被临床证实的梨状肌综合征病例进行检查,并对四种检查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施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梨状肌检查的结果显示MRI、肌电图、超声、CT的检出率(阳性率)分别为90.9%(50/55)、61.8%(34/55)、58.2%(32/55)、38.2%(21/55),漏诊率(阴性率)分别为9.1%(5/55)、38.2%(21/55)、41.8%(23/55)、61.8%(34/55);四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MRI对病症的检出率(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场强MRI检查对梨状肌综合征具有无可比拟的诊断优势,能做到发现及时,定位准确,定性明晰,是该病最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对肝硬化伴食道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患者的特定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10月—2019年1月就诊的70例肝硬化伴食道胃静脉曲张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全程护理模式护理组),每组各35例。比较2组生存质量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522、2.036、3.748、2.205、2.094、5.455,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879,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57%)较对照组低(28.57%,χ2=4.377,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4.43±1.17)d]较对照组[(6.66±1.37)d]明显缩短(t=7.315,P<0.01)。 结论 全程护理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肝硬化伴食道胃静脉曲张行内镜下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医院收治的72例AECOPD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原则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40例,分别应用常规西药治疗、麻杏石甘汤结合西药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治疗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FEV1、FVC、FEV1/FVC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结合西药作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以及肺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8.
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内固定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C形臂X线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09例,男68例,女41例;年龄42~92岁,平均67.5岁.结果切口长度平均5.1cm;出血量平均49.5ml;手术时间平均38分钟;骨折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58~82天,平均66.5天;2例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例切口形成血肿;2例术中股骨颈后壁磨穿;1例因过度内旋固定致髋关节外旋受限;其余108例髋关节功能均正常.3例套筒钢板与股骨纵轴不一致;2例股外侧肌医源性损伤.X线评价:5例粗隆上移0.8~1.5cm;109例中未见髋内翻、髋螺钉切割、拔出或穿透股骨头.结论经皮DHS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新的理想的微创治疗技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的手术操作,适时进行康复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微创手术内固定器械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探索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 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神经纤维再生修复的促进作用和对失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手术钳夹损伤坐骨神经后,损伤处神经内注射NGF和bFGF,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每日在术侧腓肠肌内注射药物,术后4、8、12周,进行足印分析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取小腿三头肌称湿重,取脊髓及神经肌肉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联用NGF bFGF,能显著改善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功能指数,有效地减轻由于失神经支配后肌肉的萎缩,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与再生。[结论]联用NGF、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神经纤维再生修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减轻失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的萎缩。 相似文献
50.
47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的生物学特性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66-1998年确诊的ARM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7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52±13)岁。全组行Miles手术23例,复发率26.1%;局部切除12例,复发率75%;非手术治疗12例。随访5年且资料完整的39例中,有淋巴结转移者(25例)平均生存期为8.5个月;而无淋巴结转移者(14例)平均生存期为36.5个月。Miles术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21.5个月,局部切除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18.5个月,非手术治疗者中位生存期为5.5个月。结论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治疗上应重视手术根治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