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1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124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68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796篇
内科学   473篇
皮肤病学   72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21篇
综合类   1445篇
预防医学   656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567篇
  11篇
中国医学   440篇
肿瘤学   9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神经鞘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治疗,且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神经鞘瘤52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结果及术后长期随访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52例病人中,21例病变位于食管,31例位于胃。内镜下整块切除51例,整块切除率为98.1%,1例食管上胸段病变行分块切除。中位手术时间为53.5(20.0 ~108.0)min。51例病人中,26例接受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11例接受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15例接受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出血,且无中转手术的病例。1例(1.9%)在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及局部肺不张,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好转;1例(1.9%)出现术后出血,予心电监护,输血、抗感染、抑酸、止血、补液等内科治疗后好转;1例(1.9%)术后发生电凝综合征, 予以禁食、输液、静脉使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6(32.0~48.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神经鞘瘤具有可靠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病人恢复好,可作为上消化道神经鞘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2.
龚晓君 《新中医》2024,56(5):133-137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联合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 法:选择90 例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对照组 给予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冲服。1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6 个 疗程。比较2 组临床疗效、鼻部症状评分、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78%,高于对照组86.67% (P<0.05)。治疗后,2 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 G(IgG) 水平高于治疗前,免疫球蛋白E(IgE) 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gM、IgG 水平高于对 照组,IgE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IL-4、IL-13、VCAM-1 水 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的疗 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3.
晏冬  佟庆  孔盼盼  张冰 《新疆医学》2023,(9):1153-1156
<正>随着科技和信息的发展,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新型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为医学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3]。其中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于2007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提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4]。其本质是将“教”与“学”进行了翻转,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TH)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50例TH的临床与CT、MRI进行总结,结果 50例TH中存活41例,死亡9例,有梗阻性脑积水呈进行性加重者7例,其中3例作引流术均缓解,另4例保守治疗均死亡。结论 TH多见于高龄与高血压患者,眼球运动障碍对TH的诊断及预后的估计有帮助。丘脑痛对早期诊断帮助不大。如存在梗阻性脑积水且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早进行手术引流,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究结直肠间质瘤预后相关因素,并通过列线图预测该肿瘤生存概率,为指导临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获取199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结直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资料,对入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将分析得到的独立预后因素绘制成列线图,之后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生存准确性.结果: 546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发病年龄64岁,区域淋巴结转移率9.4%.546例患者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发病年龄 > 64岁,未婚/离婚,结肠间质瘤(与直肠间质瘤相比),非手术治疗,组织分化级别高,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更差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P均<0.05), 美国东部地区诊治患者比西部地区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时间(P = 0.027),以上独立预后因素预测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为0.76(95%CI: 0.72-0.80)和0.75(95%CI: 0.72-0.78).在174例组织分化级别和肿瘤部位明确的患者中,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年龄,组织分化级别和是否行手术治疗(P均<0.05),而肿瘤部位仅与肿瘤特异性生存显著相关(P = 0.041),未证实与总生存显著相关(P = 0.057),采用这4个预后影响因素预测546例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是0.71(95%CI: 0.66-0.75)和0.73(95%CI: 0.70-0.77), 能较准确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总生存率.结论: 结直肠间质瘤预后受多个临床病理因素影响,列线图能为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为观察坐位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蜡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时,坐位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体位。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对澄江县1991~1995年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完成血源乙肝疫苗接种的人群,按接种后间隔1~5年分组,每组随机抽取100名儿童,采末梢血,共得517份免疫者的血清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Bs、HBsAg。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2年内抗-HBs阳性率在90%以上,以后随间隔年眼的延长而明显下降,间隔5年降至60%,人群平均保护率达78.57%.  相似文献   
78.
为修复面部软组织的凹陷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萎缩和缺陷达到美容外科的目的,我们采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法  相似文献   
79.
影像检查在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造影、B超、CT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83例恶性黄疸包括胰腺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癌分别进行胃肠造影、B超、CT和ERCP检查,分析四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和正确率,不同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检查方法。结果:B超为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检查,诊断阳性率为9767%,诊断正确率为6069%,特别对壶腹癌诊断正确率达8182%,接近于CT和ERCP。ERCP对恶性黄疸检查阳性率为9848%,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872%,且假阳性和假阴性均较低,特别对胆总管下段病变如壶腹癌、胰头癌等的定性明显优于CT和B超。CT的诊断阳性率为9259%,正确率为8616%,同时能显示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胃肠造影有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对恶性黄疸检查敏感性较低。结论:B超和CT均为无创伤性检查,可作为恶性黄疸常规检查方法,并可了解肿瘤及其周围组织情况。ERCP可作为B超和CT的进一步检查方法。胃肠造影不能作为恶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必需检查。  相似文献   
80.
心内直视手术仅靠术前2周的健康教育显然不够~([1]),笔者通过对患者和家属对健康与支持需求的调查,旨在使患者得到适时合理的教育与支持,为手术成功和恢复健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