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孔佩艳  曾东风  李杰平 《西部医学》2010,22(7):1177-1178,1181
正常的造血过程需要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或龛)之间复杂的双向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维持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造血干细胞龛发生结构或功能的紊乱将影响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正常的多系分化过程,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白血病干细胞同样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有可能在造血微环境的内稳态机制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化疗过程中躲避在造血龛内,并最终导致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2.
VCAM-1基因的克隆及VCAM-1-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蕾  陈幸华  张曦  彭贤贵  孔佩艳  刘林  刘红  张怡  刘耀 《重庆医学》2005,34(9):1310-1312
目的克隆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 cDNA全长,并构建VCAM-1-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半巢式RT-PCR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C中分三段扩增得到VCAM-1cDNA片段,采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SOE)并经SacⅠ酶切、T4连接酶连接获得VCAM-1完整片段,克隆至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得到VCAM-1-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证明VCAM-1-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扩增人VCAM-1基因,构建VCAM-1-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为探索VCAM-1修饰人脐血基质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romal cell,hUCBSC)重建造血微环境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3.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曦  陈幸华  刘林  孔佩艳  彭贤贵  刘红  刘耀  高蕾  高力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5,34(9):1299-1300,1303
目的探讨白血病骨髓基质对白血病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白血病患者和正常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行基质细胞培养,动态观察贴壁时间、小丛形成时间、集落形成时间、融合形成时间等生长特性,计数CFU-F集落,检测基质细胞VCAM-1、Fn及培养上清液中的IL-6、TNF-α含量.结果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延迟,贴壁形成时间、小丛形成时间、集落形成时间和融合形成时间均明显晚于正常骨髓基质组(P<0.05);CFU-F计数和VCAM-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Fn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存在造血微环境异常.  相似文献   
204.
24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春丽  刘林  孔佩艳  刘红  陈幸华 《重庆医学》2005,34(9):1331-1332,1335
目的探讨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985~2005年收治住院的24例PRCA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PRCA的发病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查11/16例异常,血清蛋白电泳4/9例γ球蛋白明显增高;O型血患者比例高,占56.5%.治疗有效率80%.结论 PRCA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O型血患者比例高;本病预后较好,免疫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5.
总结1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的护理经验。遵医嘱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种类,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护理中对症支持处理,细致进行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及基础护理等。8例患者病情缓解出院,2例死亡。  相似文献   
206.
例1,女,29岁。2006年6月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增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6.88×10^9/L,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计数4080×10^9/L。于2006年7月查骨髓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异常增生,考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未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7.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主要并发症.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HLA单倍相合亲缘供者HSCT.采用延长、强化联合免疫抑制促进植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加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骨髓(BM)加外周血干细胞(PBSC)混合移植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重建供者造血.18例(51.4%)发生急性GVHD(aGVHD),其中Ⅰ度8例,Ⅱ度5例,Ⅲ度3例,Ⅳ度2例,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为28.6%.12例(34.3%)发生慢性CVHD(cGVHD),均为局限性.23例患者存活,总存活率为65.7%,2年无病存活率(DFS)为62.9%.12例患者死亡,7例死于复发,5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其中肺部感染2例,Ⅳ度GVHD 2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结论 随着预处理方案、GVHD预防方案及移植物成分的优化,HLA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明显改善,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8.
目的观察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为中心的序贯疗法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8年12月对121名淋巴瘤患者施行以APBSCT为中心的序贯疗法(移植前大剂量化疗-APBSCT-生物治疗-移植后巩固化疗),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患者95名,何杰金淋巴瘤(HD)患者26名,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121名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非何杰金淋巴瘤首次缓解(NHL-CR1)57例(无病存活42例,带病存活6例,死亡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再次缓解(NHL-CR2)28例(无病存活18例,带病存活4例,死亡6例);非何杰金淋巴瘤未缓解(NHL-NR)10例(无病存活2例,带病存活3例,死亡5例);何杰金淋巴瘤首次缓解(HD-CR1)8例,其中无病存活8例;何杰金淋巴瘤部分缓解(HD-PR)13例(无病存活11例,带病存活2例);RE5例(无病存活3例,带病存活1例,死亡1例)。结论以APBSCT为中心的序贯疗法是治疗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9.
患者,男,63岁。2005年1月11日因“确诊毛细胞白血病6年余,右侧胸痛2个月,痰中带血10天”收入我院。1998年7月初,患者感上腹部闷胀不适,偶感钝痛,体重减轻约10kg。1998年10月6日入我院,体检:生命征平稳,轻度贫血貌,心肺无异常发现,肝肋下5cm,脾1线13cm,2线15cm,3线3cm。血常规WBC26.6×109/L,Hb97g/L,PLT68×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毛细胞7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D2069%强阳性,PAS59%阳性;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94%阳性;电镜示细胞表面多量绒毛状突起;明确诊断为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腹部超声示脾肿大、肝肿…  相似文献   
210.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为近40年新兴的临床应用科学,已广泛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而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genei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具有复发率低,采集的干细胞浓度高等优势,因此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可分为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供者和无亲缘关系的志愿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