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肿瘤呈囊实性,细胞形态一致,核分裂相罕见,瘤细胞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CD56(+)、CD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myc、hnRNP K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1例胃癌组织及71例对照胃组织中c-myc与 hnRNP K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胃癌组织hnRNP K阳性率为78.9%(56/71),高于非胃癌组织47.9%(34/71),P<0.01,并且在胞质、胞核均有表达.c-myc在胃腺癌中的阳性率为56.3%(40/71),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nRNP K的表达与c-myc呈正相关(r=0.241,P<0.01).以上两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均呈高表达,P<0.05.结论:c-myc、hnRNP K在胃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同时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提示hnRNP K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及转移过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c-myc基因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胃PF患者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胃PF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息肉状或隆起性肿物;组织学特征为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瘤细胞梭形,间质富含小的薄壁血管和黏液样基质,核呈短梭形或卵圆形。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SMA强阳性,CD10局灶弱阳性。结论胃PF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诊断需与胃肠道间质瘤、侵袭性纤维瘤等间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中医特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产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实验组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投诉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投诉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后,可降低医患纠纷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直肠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合原位杂交HPV16/18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肠鳞状细胞癌常见于40-50岁年龄组患者,男性略多,多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形态学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表达鳞状细胞癌标记如p63,CK5/6;个别病例可见HPV16感染。结论:大肠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病变,临床表现与常见的腺癌相似,外科手术为最有效的治疗,预后较腺癌差;有时内窥镜镜下易与间质瘤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结肠组织胞浆菌病(H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结肠HP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泡沫状组织细胞及梭形细胞增生,肉芽肿形成,PAS和六胺银染色显示组织细胞内较多圆形结构,直径约2~4μm。结论 HP在我国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容易误诊,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筋膜炎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假肉瘤样增生,1992年由montgomery首次报道.称之为不典型压疮样纤维组织增生。1993年perosio和weiss首次使用“缺血性筋膜炎”描述该病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大肠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直肠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合原位杂交HPVl6/18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肠鳞状细胞癌常见于40—50岁年龄组患者,男性略多,多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形态学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表达鳞状细胞癌标记如p63,CK5/6;个别病例可见HPVl6感染。结论:大肠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病变,临床表现与常见的腺癌相似,外科手术为最有效的治疗,预后较腺癌差;有时内窥镜镜下易与间质瘤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DLX6-AS1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qRT-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前列腺癌细胞PC3、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中DLX6-AS1、miR-195-5p的表达;将si-NC组(转染si-NC)、si-DLX6-AS1组(转染si-DLX6-AS1)、miR-NC组(转染miR-NC)、miR-195-5p组(转染miR-195-5p mimics)、si-DLX6-AS1+anti-miR-NC组(共转染si-DLX6-AS1和anti-miR-NC)、si-DLX6-AS1+anti-miR-195-5p组(共转染si-DLX6-AS1+anti-miR-195-5p)用脂质体法转染至PC3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细胞荧光活性。结果 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相比,前列腺癌细胞PC3中DLX6-AS1的表达显著上调,miR-195-5p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抑制DLX6-AS1、过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