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 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软骨素酶(chABC)鞘内注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以及脊髓组织中神经干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chABC治疗组(C组),BDNF治疗组(D组),联合治疗组(E组),采用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法(CBS)对大鼠术后1周、2周、4周和2个月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脊髓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 术前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正常,术后1~2周,B、C、D、E各组CBS评分降低,但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2个月,C、D、E组CBS评分逐渐降低,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不同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数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1周,C、D、E组大鼠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第2~4周,C、D、E组BrdU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A组比较,B组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数目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2周、4周、2个月,C、D、E组脊髓组织Nestin阳性细胞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后1周,A组星形胶质细胞比例逐渐降低,神经元细胞比例逐渐升高。B组细胞3种细胞比例均较低,随着时间延长,神经元细胞比例缓慢升高,星形胶质细胞比例缓慢下降。C、D、E组脊髓受损后脊髓受损后4周~2个月,C、D、E组神经元比例逐渐升高,星形胶质细胞逐渐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chABC鞘内注射后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感觉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能与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以及神经元细胞的分化有关,但两者联合后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2.
腹膜假性黏液瘤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膜假性黏液瘤CT表现.材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19例,男4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2岁.19例全部作了CT平扫,8例CT强化扫描.结果19例中单发9例,多发10例.病变大小2cm×1cm×1cm~20cm×15cm×12cm,单发平均最大径8.6cm.圆形、椭圆形9例,不规则形10例.病变无明显壁者6例,有部分或全部壁者13例,壁钙化5例.平均囊内密度14.5Hu,7例有不完全分膈.强化CT显示病变壁有中等强化.结论发生于腹盆的单发或多发囊性病变,其内容物密度超过水CT值者应考虑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定量评估超重及肥胖人群左房心肌形变的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于厦门州信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完成心脏磁共振检查的49例超重者(24 kg/m2≤BMI<28 kg/m2)、49例肥胖者(BMI≥28kg/m2)及49例健康对照组(18.5 kg/m2≤BMI<24 kg/m2)的病例资料,通过CVI42软件采用心肌特征追踪技术对左心房进行定量分析,获得左房储存应变(εs)、管道应变(εe)、泵应变(εa)、正向峰值应变率(SRs)、早期负向峰值应变率(SRe)及晚期负向峰值应变率(SRa)。比较三组间左房形变参数的差异以及BMI与左房形变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超重组εs和εa减低(P=0.026、0.006),肥胖组εs、εe和εa均减低(P均<0.05)。超重组与肥胖组间εs、εe和ε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SRs、SRe和S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BMI与εs、εe、εa及SRs负相关(r=...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核素敷贴治疗婴幼儿毛细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134例毛细血管瘤患者应用核素敷贴治疗1-2个疗程。结果128例毛细血管瘤患者痊愈,总治愈率为95.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核素敷贴治疗婴幼儿毛细血管瘤安全、简便、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5.
126.
目的:应用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深圳地区正常人群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04-09/2005-03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体检的深圳地区人群(居住年限10年以上,无职业聚集性)242人,男性122人,女性120人,排除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及有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疾病者。将受试者按年龄分成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及60岁以上5个年龄组。用定量CT(120kV,195mA,扫描时间0.75s/层,层厚10mm)测量L1~3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骨矿密度数值,同时计算骨密度10年丢失率(即上一年龄组的骨密度与本年龄组的比值)。结果:242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L1~3松质骨骨密度值: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及6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分别为(165.35±15.61),(164.93±17.80),(153.62±20.34),(141.42±19.55),(119.78±19.65)mg/cm3,女性分别为(175.14±14.24),(174.99±15.57),(165.38±20.65),(135.38±21.39),(105.13±15.63)mg/cm3。无论男女,20~29岁和30~39岁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0岁以后各年龄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值逐渐降低。②不同年龄组的松质骨与皮质骨骨密度年丢失率无差异(P>0.05)。结论: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7.
空蝶鞍综合征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磁共振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磁共振相位对比法(MRI PC-cine)观察空蝶鞍综合征鞍区脑脊液的流动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筛选11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测量其鞍区脑脊液流动情况,在正中矢状位T1WI或T2WI图像上选择鞍区层面,编码速率20cm/s,计算鞍区水平脑脊液流动方向、流速、流量率等情况并研究其与心动周期的关系。结果空蝶鞍综合征鞍区脑脊液流动在1个心动周期内表现为双向流动,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速、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速、平均向下流速、平均向上流速、平均流速分别为(1.50±0.91)cm/s[(382.36±281.94)ms]、(1.84±1.36)cm/s[(286.55±276.62)ms]、(0.64±0.67)cm/s、(0.91±0.57)cm/s、(0.69±0.64)cm/s。收缩期向下最大流量率、舒张期向上最大流量率、平均向下流量率、平均向上流量率、平均流量率、平均净流量率分别为(0.015±0.082)ml/s、(0.018±0.013)ml/s、(0.067±0.068)ml/s、(0.077±0.061)ml/s、(0.007±0.055)ml/s、(0.055±0.046)ml/s。平均心动周期为(800.47±141.38)ms。结论MRIPC.cine能无损伤地研究人体脑脊液的流动和比较精确地确定脑脊液的流速、流量率和方向,是一种优于其他方法研究脑脊液流动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PFL)急性损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MRI成像及临床证实的36例急性MPFL损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MPFL及膝关节其它结构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36例MPFL损伤中,17例发生股骨侧,11例发生在髌骨侧,8例发生在韧带体部。36例MPFL损伤中,挫伤为19例,部分撕裂11例,完全撕裂6例。36例MPFL损伤中,11例存在髌骨半脱位,3例存在髌骨脱位,25例存在骨挫伤,8例存在骨软骨骨折,16例存在内侧副韧带损伤,17例存在股内侧斜肌损伤,15例存在半月板损伤,36例均有不同程度关节积液。结论 MRI诊断MPFL损伤以横断位最佳。MRI可以对MPFL损伤进行准确诊断和分级,典型的其它结构伴发损伤对诊断急性MPFL损伤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9.
130.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PCNL)术后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和采用多种材料进行肾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1年2月至2015年3月PCNL术后肾出血患者共27例,均予肾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情况分别行超选择多材料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弹簧圈及无水乙醇].术后总结造影表现及进行患者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7例患者中26例血管造影呈阳性改变,其中动静脉瘘12例、假性动脉瘤11例.26例造影结果阳性者均成功进行栓塞治疗(其中2例进行了第2次栓塞),另1例造影阴性者予以术中灌注止血药,术后所有患者均出血停止,随访6个月未见有复发出血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管造影能明确PCNL术后肾出血原因,超选择肾动脉多材料栓塞具有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其止血效果显著,对PCNL术后肾出血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