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T3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T3,作用5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TRAIL的阳性率及细胞凋亡。结果(1)随T3浓度增加,TRAIL表达量增加,在1.0×10-12mol/L与1.0×10-11mol/L浓度T3刺激下,TRAIL阳性率分别为(16.78±3.84)%、(18.11±3.0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在1.0×10-10、1.0×10-9、1.0×10-8mol/L时,TRAIL阳性率分别为(23.02±2.28)%、(28.01±1.37)%、(32.43±3.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T3浓度从0mol/L增至1.0×10-12、1.0×10-11、1.0×10-10、1.0×10-9、1.0×10-8mol/L,淋巴细胞凋率分别为:(5.13±0.89)%、(12.53±2.00)%、(15.51±2.45)%、(18.66±1.02)%、(22.76±2.43)%、(28.76±3.32)%,不同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3促进淋巴细胞TRAIL的表达及凋亡,提示在Graves病中T3可能通过TRAIL途径诱导淋巴细胞凋亡,推测此机制可能参与了Graves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82.
李榕  姬秋和  马恒  朱妙章  高峰 《心脏杂志》2003,15(6):501-503,507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的动脉血管对胰岛素 (Ins)反应性的改变及其主要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 ,对比观察成年 (15周龄 )和幼年 (5周龄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及成年和幼年正常大鼠 (WKY)的胸主动脉环 ,在未加干预或施加干预 (机械法去除血管内皮或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处理 )后对 Ins反应的变化。结果 :Ins(1~ 12 0 U/ L )对成年和幼年 WKY胸主动脉血管具有舒张作用 ,而对相应年龄 SHR的舒张作用均降低。在12 0 U/ L Ins时 ,成年 SHR和 WKY大鼠的血管收缩率为 :73 %± 4% vs2 9%± 4% ,P<0 .0 1;幼年 SHR和 WKY大鼠的血管收缩率为 :61%± 5% vs 3 2 %± 6% ,P<0 .0 1。去除内皮或用 10μm ol/ L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处理后 ,Ins对成年和幼年 WKY胸主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均降低 ,且和相应周龄的 SHR无显著差异。此外 ,成年 SHR动脉环在去除内皮前后对 Ins的反应无显著差异 (73 %± 4% vs82 %± 6% ,P>0 .0 5) ,而幼年 SHR在去除内皮后对Ins的反应显著降低 (61%± 5% vs 78%± 5% ,P<0 .0 5)。结论 :Ins对血管的舒张作用是部分通过内皮和一氧化氮 (NO)介导的。成年 SHR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而幼年 SHR内皮功能无明显损害。此外 ,两者可能都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状态 ,从而降低了血管对 In  相似文献   
83.
目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药物对照的三期临床研究比较两种预混人胰岛素(甘舒霖50R与诺和灵50R)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拟入选480例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按3∶1的比例随机进入甘舒霖50R组(360例)或诺和灵50R组(120例),比较治疗12周前后受试者HbA1c、FPG、2hPG水平以及低血糖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甘舒霖50R组与诺和灵50R组HbA1c分别下降了0.91%和0.92%,FPG分别从10.05mmol/L和10.20mmol/L降至8.44mmol/L和8.64mmol/L,2hPG分别从14.72mmol/L和15.35mmol/L降至11.38mmol/L和11.81mmol/L。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低血糖事件(31.94%和30.25%)、夜间低血糖事件(13.33%和12.61%)及不良事件发生率(19.17%和23.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诺和灵50R与甘舒霖50R在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方面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4.
尿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海鸥  姬秋和  马恒  胡玉珍  高峰 《心脏杂志》2005,17(3):218-220,224
目的:观察尿酸(uricacid,UA)对动脉粥样硬化关键环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尿酸组和洛沙坦+尿酸组,每组处理后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尿酸作用后培养细胞的M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40mg/LUA:0.65±0.06;对照:0.37±0.07,P<0.01),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尿酸所致上述效应还存在时间依赖性;洛沙坦能部分阻断尿酸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尿酸作用使血管平滑肌细胞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尿酸能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存在剂量及时间依赖效应;该作用可能部分通过血管紧张素Ⅱ的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85.
Graves病患者血清可溶型TRAIL水平升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50例Graves病(GD)患者、2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与40名健康人血清中可溶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发现GD病患者sTRAIL水平明显升高,提示sTRAIL可能与其病理改变和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3例甲亢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按甲亢严重程度分组,分别测定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醛固酮(ALD)及电解质,判断甲状腺功能与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在无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差异有显著性,经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度甲亢组与轻度甲亢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甲亢程度越重,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血尿碘质量浓度及甲状腺功能在无痛性甲状腺炎患者与其他甲状腺毒症患者中的区别。方法  2 0 0 2 - 0 1~ 0 4在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医院住院初诊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的患者 75例分为无痛性甲状腺炎组、亚急性甲状腺炎组、格雷夫斯病组 ,测量血清学及血、尿碘指标 ,观察各组与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T3 、T4及血、尿碘与甲状腺毒症的种类有关。结论 无痛性甲状腺炎的发病并非少见 ,可通过临床表现、血尿碘和甲功测定等对此类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了解现阶段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治疗情况。方法2009、2010年连续2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门诊就诊的单纯口服药或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按照《数据采集标准操作流程(SOP)》询问患者,收集了解患者治疗、血糖控制和慢性并发症情况,并填写至《监测网登记表》。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为达标。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共入组143123例患者,平均年龄(59±12)岁,63.8%(91312例)至少有一种伴随疾病;2010年共人组172199例患者,平均年龄(59±11)岁,54.7%(94193例)至少有一种伴随疾病。2009和2010年平均HbAlC水平分别为8.0%±2.0%和7.9%±1.8%,达标率分别为20.3%和16.8%,分别有高达79.7%和83.2%的患者HbAlC不达标。在2009年仅使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中,平均HbAlC水平为7.7%±1.9%,达标率为23.4%,76.6%的患者HbAlC不达标。2009和2010年,采用单纯口服药治疗方案的调查患者,无论使用何种治疗方案,HbAlc、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平均值均不达标。结论我国T2DM的HbAlc达标率低,应大力普及和推广糖尿病指南,强化综合治疗达标。  相似文献   
90.
二甲双胍自1957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近年来有多种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在全球使用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单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证据,以及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证据.无论对于血糖控制,还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其都有明确的临床证据.因此,该药已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