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1.
输尿管肿瘤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输尿管肿瘤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7例输尿管肿瘤的早期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阳性发现的特点。结果:持续性镜下或肉眼血尿占97.3%,同侧肾积水占67.6%,伴尿路感染症状占43.2%;术前诊断30例,术中诊断7例;螺旋CT成像确诊率72.2%,输尿管镜确诊率70.0%,逆行造影确诊率50.0%,输尿管拉网活检3例均确诊。结论:输尿管肿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持续性镜下血尿并有原因不明的肾积水者,应及早行螺旋CT成像和输尿管肾镜检查。输尿管拉网活检可作为早期诊断输尿管肿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2.
带蒂双面包皮皮瓣尿道成形术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先天性尿道下裂一期手术成功率 ,研究设计了带蒂双面包皮皮瓣尿道成形术 (PPDIF) ,并总结分析几种一期尿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988年~ 2 0 0 1年间 ,应用不同方法的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190例 ,对比分析单面、双面皮瓣尿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阴囊隔皮瓣法尿道成形术的治愈率 92 .9% ( 13 /14 )、游离膀胱粘膜法尿道成形术治愈率 43 .7% ( 7/16)、Duckett术治愈率 83 .3 % ( 3 0 /3 6)、加盖Duckett术治愈率 77.8% ( 2 8/3 6)、Duckett +Duplay术治愈率 5 0 .0 % ( 4 /8)、PPDIF术治愈率 88.9% ( 16/18)、加盖PPDIF术治愈率 94.4% ( 3 4/3 6)、PPDIF +Duplay术治愈率 84.6% ( 2 2 /2 6) ,其中双面皮瓣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单面皮瓣。结论 :带蒂双面包皮皮瓣尿道成形术的设计应用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 ,与Duckett术相比 ,本术式能明显降低尿瘘发生率 ,且成形后阴茎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33.
例1 男,28岁。因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3年并左腰痛就诊。体检:身高178cm,体重54kg,贫血貌。左侧精索静脉度曲张,平卧位无明显缓解。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35×1012/L,血红蛋白70g/L,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无癌细胞。IVU显示左肾盂输尿管受压征象。膀胱镜检查见左输尿管口喷血,右侧肾盂尿液检验无异常。B超显示双肾无异常,MRI显示左肾静脉于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间受压。诊断为Nutcracker综合征。经输血纠正贫血后,平卧位行自体肾移植术。术后血尿症状消失,随访2年,移植肾功能良好。例2 男,37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5年就诊。5年内因贫血间断输…  相似文献   
34.
传统开放手术对肾鹿角状结石的处理较为困难,风险较大,尤其是有开放手术取石史者。体外冲击波碎石对鹿角状结石疗效差[1]。随着泌尿腔镜技术的发展,美国泌尿学会尿石症临床治疗指南推荐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作为治疗鹿角状结石的首选方案,同时也指出,为清除结石,建立2个或者更多的通道是必要的[2]。作者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6例鹿角状结石患者的资料,探讨一期双通道微造瘘经皮肾镜治疗鹿角状结石的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了12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9例进行外科治疗,12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 随防3~36个月,肾功能均改善或恢复正常,3例继发于恶性肿瘤的患者死亡。结论 静脉尿路造影(IVU)、CT及MRI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腹膜后器官受压或梗阻以及防止再狭窄,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内科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6.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了2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2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的13.5%,平均发病年龄52.3岁.肿瘤最大径2~15cm,均以乳头或乳头管状结构为主,乳头轴心可见泡沫细胞.均有细胞角蛋白CK7表达.病理分型Ⅰ型肿瘤15例,Ⅱ型肿瘤10例.病理分级高分化14例、中分化7例,低分化4例.随访6~60个月,2倒分别于术后8、15个月死于转移,其余均生存.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其分型和分级、分期有关,其确诊有赖于典型病理检查,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7.
198 8~ 1 998年 ,我们收治尿道下裂患者 74例 ,均行手术治疗。现对四种一期尿道成形术的疗效、手术方式、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总结 ,旨在提高手术成功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74例尿道下裂患者 ,年龄 1 .5~ 2 5岁 ,平均 7岁 ;均为首次接受治疗者。其中会阴型 3例 ,阴囊型 7例 ,阴茎阴囊型 2 3例 ,阴茎型 41例 ;并发腹股沟斜疝 2例 ,隐睾 8例。1 .2 手术方法 行横裁包皮内板岛状皮瓣法( Duckett)尿道成形术 36例 ,其中阴茎型 33例、阴茎阴囊型 3例 ;膀胱粘膜法尿道成形术 1 6例 ,其中阴囊型 2例、阴茎阴囊型 6例…  相似文献   
38.
肾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在肾癌的表达情况及肿瘤微血管密度 ( MVD)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LSAB法对 10例肾良性肿瘤、38例肾癌中 VEGF表达进行检测 ,并对肿瘤 MVD进行测定。结果 VEGF阳性率肾癌为 6 5 .8% ,肾良性肿瘤为 2 0 %( P<0 .0 1)。 、 期肾癌为 47.8% , 、 期肾癌为 93.3% ( P<0 .0 5 )。肾癌 MVD显著高于肾良性肿瘤 ( P<0 .0 1) , 、 期肾癌MVD显著低于 、 期肾癌 ( P<0 .0 5 )。随访 2年 :VEGF及 MVD均与肾癌预后有关。结论 VEGF及 MVD在肾癌的形成及浸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二者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9.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8年以来 ,我们采用 4种手术方法Ⅰ期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 74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膀胱粘膜法尿道成形术 16例 ,其中阴茎型 8例 ,阴茎阴囊型 6例 ,阴囊型2例 ;阴囊隔皮瓣法尿道成形术 16例 ,均为阴茎阴囊型 ;横裁包皮内板岛状皮瓣法 (Duckett)尿道成形术 36例 ,其中阴茎型 33例 ,阴茎阴囊型 3例 ;Duckett 尿道口周围皮瓣法 (Duplay)尿道成形术 8例 ,其中阴囊型 5例 ,会阴型 3例。所有手术均要求用小儿外科器械轻柔操作 ,Ⅰ期正位口尿道成形 ,新建尿道段置多孔硅胶管 ,常规经膀胱尿流改道 ,全身及局部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灰区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4~10μg/L]患者PI-RADS v2.1评分及PSA衍生指标水平,探讨二者联合对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16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其中前列腺癌33例为前列腺癌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83例为非前列腺癌组。2组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均行前列腺多参数MRI检查,对MRI图像行PI-RADS v2.1评分。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总PSA(total PSA, tPSA)、游离PSA(free PSA, fPSA)水平,计算f/tPSA(fPSA/tPSA)。比较2组年龄、tPSA、fPSA、f/tPSA、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 density, PSAD)及PI-RADS v2.1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灰区前列腺癌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PSAD、PI-RADS v2.1评分单独及联合诊断灰区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组f/tPSA[0.13(0.12, 0.20)]低于非前列腺癌组[0.18(0.13, 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