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2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篇 |
儿科学 | 18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121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208篇 |
内科学 | 176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3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15篇 |
综合类 | 460篇 |
预防医学 | 213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136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06篇 |
肿瘤学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64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复合自适应滤波器用于体感诱发电位信噪比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可靠、快速提取体感诱发电位为目标,试图解决相干叠加方法既费时又不能反映体感诱发电位时变特征的缺点。运用以自适应噪声减法器和自适应增强器为基础构造的复合自适应滤波器提取体感诱发电位。仿真实验表明,运用复合自适应滤波器可实现从强噪声背景中快速提取体感诱发电位,能更快地识别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幅值,并且系统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2.
每次刺激所产生的诱发电位的峰值和潜伏期以至波形是时变信号。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诱发电位的提取方法由传统的平均叠加方法,向逐步减少累加次数,最终实现单次提取诱发响应波形,实现动态提取诱发电位的方向发展,因此对诱发电位的少次以至单次提取成为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对近年来快速提取诱发电位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分别从自适应滤波、小波变换、神经网络及独立成分分析等4个方面对算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3.
硬膜外脊髓电刺激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临床实验证实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ESCS)与减重步态疗法(PWBT)相结合,能明显提高患者脊髓损伤康复后的行走能力,对运动能量代谢产生显著影响,但相应的神经与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开发研制一种小型低功耗的先进ESCS刺激仪,为ESCS机理的实验研究提供所需的刺激模式.基于印刷电路板工艺,采用聚酰亚胺对银电极触点进行绝缘封装,改进电极的设计.进行ESCS刺激仪性能的动物实验验证,改变电压幅值、频率和波宽等刺激参数,观察实验猫肌肉的抽搐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小型低功耗ESCS刺激器能提供所需的多通道多模式刺激信号,电池供电和低功耗设计可提供使用安全性,ESCS电极满足柔韧性和生物兼容性要求,可为ESCS和PWBT组合疗法的机理研究提供先进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34.
杨立枫张洋王楠马骥李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31):5001-5006
背景:恢复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法效果均不十分理想。采用微创手术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创伤较小,全螺纹空心钉可增加骨折断端的稳定性,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微创全纹空心螺钉加压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用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骨折累及关节面但骨折块小于等于2块的患者。目的:试验假设微创闭合复位与全螺纹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更好,更有利于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方法:以前瞻、随机、对照方法设计临床试验方案,将中国辽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外科门诊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为C型臂X射线机透视辅助微创闭合复位与全螺纹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组,常规切开复位(包括掌侧和背侧切开)与锁定钛板内固定组,均固定24周。主要结局为术后24周骨折端X射线以及CT检查;次要结局为以PRWE问卷功能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以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评估骨折愈合速度,以目测类比评分变化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程度。试验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NCT02784678)。试验经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讨论:研究试图证明以微创闭合复位复合全螺纹空心钉内固定方法修复桡骨远端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更有优势,修复后骨折断端稳定性好,可早期开展腕关节功能康复而有利于功能恢复,若试验结果达到此目的,将为桡骨远端骨折的外科干预手段提供更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35.
纳米二氧化钛(TiO2)颗粒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经在化工、医药、食品、化妆品、废水处理、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研究应用的进一步深入,其市场前景将变得更加广阔.研究表明,TiO2在常规尺度时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而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时,其表面张力和表面能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剧增,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导致纳米微粒在热、磁、光敏感性和表面稳定性等方面不同于常规粒子,与人体接触后,可通过呼吸道、食道、皮肤渗透等方式进入人体,其特殊的理化性质能够产生一定生物学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B16F10/ESAT-6-GPI-IL-21瘤苗用于C57BL/6小鼠的安全性及其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应用免疫荧光、FCM检测瘤苗细胞ESAT-6-GPI的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瘤苗细胞IL-21的表达情况;动物实验检测瘤苗体内应用的安全性;制备荷瘤鼠术后免疫模型,评价瘤苗免疫效果。结果:B16F10/ESAT-6-GPI-IL-21瘤苗细胞表面有靶抗原ESAT-6-GPI表达,并分泌IL-21。于C57BL/6小鼠皮下接种2×105个B16F10/ESAT-6-GPI-IL-21瘤苗细胞,60天内未见致瘤,但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结论:B16F10/ESAT-6-GPI-IL-21瘤苗致瘤性明显下降,低剂量应用具有安全性,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围产期子宫切除术后再次腹腔探查手术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7月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收治的88例产后出血致围产期子宫切除病例,其中14例为再次探查手术组,74例为非再次探查手术组.比较两组的如下各项指标:分娩方式、子宫切除指征及方式、再次探查手术的间隔时间及手术方式、并发症、失血量、输血量、格拉斯哥评分、呼吸机辅助呼吸率、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重症监护病房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及结局等.结果 88例围产期子宫切除患者中再次探查手术者14例,发生率为15.91%,均因子宫切除后腹腔内出血行再次探查手术.再次探查手术组患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再次探查手术组(92.9%与43.2%,x2=11.598,P=0.001),同时羊水栓塞比例也显著增高(28.6%与2.7%,x2=8.663,P=0.003).再次探查手术止血方式:宫颈残端切除(5例),残端缝扎止血(8例)和右附件切除及腹膜后血肿清除(1例).再次探查手术组比非再次探查手术组患者具有更高的出血量、输血量、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率[(8752.9±4593.0)ml与(3742.4±2689.9)ml,P=0.000;(8163.6±3903.1)ml与(2958.8±2323.0)ml,P=0.000;100.0%与41.9%,P=0.000;100.0%与24.3%,P=0.000];同时格拉斯哥评分≤8分比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比例显著增高(71.4%与25.7%,x2=9.179,P=0.002;71.4%与14.9%,x2=17.735,P=0.000);且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延长[ICU入住时间:(11.4±10.0)d与(1.3±2.3)d;住院时间:(24.0±13.1)d与(12.7±7.0)d,P均=0.000].14例患者均临床痊愈出院.结论 围产期子宫切除术后再次探查手术的发生率不低,腹腔内出血是再次探查手术的主要原因.再次探查手术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及子宫切除方式选择不当等有关.再次探查手术患者并发症严重.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ause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exploration after peripartum hysterectomy due to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 Clinical data was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including 88 critically ill obstetric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ipartum hysterectomy due to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the Obstetric Critical Care Center of Guangzhou from January 1999 to July 2009,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re-explored group (n= 14) and non-re-explored group (n=74)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patient underwent re-exploration after peripartum hysterectomy. The main demographic data and clinical detai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cluding mode of delivery, indication and type of hysterectomy, interval from hysterectomy to re-exploration, surgical intervention, complications, blood loss, blood transfusion,Glasgow Coma Score(GCS), the need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and hospital stay. Results Fourteen out of the 88 (15.91%) patients underwent re-exploration due to internal bleeding after peripartum hysterectomy.Removal of cervical stump was performed in five patients and stump hemostasis in eight cases.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re-exploration and non-re-explored group on thepercentage of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92.9% vs 43.2%,x2=11.598,P=0.001) and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28.6% vs 2.7%, x2 =8.663, P=0.003).0.000], blood transfusion [(8163.6± 3903.1 ) ml vs (2958.8± 2323.0) ml, P = 0.000],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 rate (100.0% vs 41.9%, x2 = 15.909, P= 0.000), the need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100.0% vs 24.3%,P=0.000),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GCS≤8 score (71.4% vs 25.7% ,x2 = 9.179, P = 0.002 ), the number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 71.4% vs 14.9%, x2 = 17.735, P = 0.000),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 ( 11.4 ± 10.0 ) d vs ( 1.3 ± 2.3 ) d, P =0.000] and hospital stay[(24.0±13.1) d vs (12.7±7.0) d, P=0.000]. Allof the 14 cases were clinical recovered before discharge. Conclusions The rate of re-exploration after peripartum hysterectomy is not low, and internal bleeding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s. The re-exploration after peripartum hysterectomy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coagulopathy and the mode of hysterectomy, and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more sever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检测正常胎盘和胎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方法 收集5例足月剖宫分娩胎盘和胎膜样本,运用RT-PCR法检测胎盘和胎膜组织中TLR2 mRNA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n blot印迹方法检测TLR2蛋白质在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T-PCR显示在mRNA水平,胎盘和胎膜组织中均有TLR2表达;Westen blot印迹显示TLR2抗体在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左右的位置有一条明显的条带;免疫组化研究显示TLR2在胎盘的合体滋养细胞、胎膜的羊膜上皮细胞及平滑绒毛膜滋养细胞中有表达.结论 TLR2在人胎盘和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提示其在妊娠期先天性免疫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