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评价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治疗近视的早期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术中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应用Moria OUP-SBK角膜板层刀行SBK的近视患者36例(72眼)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瓣厚度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1个月患者裸眼视力0.5~1.5,平均1.05±0.19,裸眼视力≥0.8者70眼(97.22%),裸眼视力≥1.0者65眼(90.28%);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100.00%);残余等效球镜度数为-0.88~+0.88 D,平均(0.05±0.57)D,其中在±0.5 D之间者占63%;角膜瓣厚度为87~119μm,平均(97.39±5.73)μm;术中出现瓣缘出血9眼(12.50%),瓣缘上皮缺损4 眼(5.56%),角膜瓣上方皱褶1眼(1.39%),无游离瓣、纽扣瓣或不全瓣发生,无明显疼痛.结论 SBK治疗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且损害性小,拓展了LASIK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2.
李婧  姜黎  沈政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13-1715
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CL)是一种二十一世纪初应用于临床的最新的角膜成形技术。以核黄素作为光敏剂应用370nm紫外线对角膜进行局部照射,刺激胶原纤维交联,增加角膜硬度。该技术已经在临床崭露头角,有望成为人们比较熟悉的角膜成型技术如传导性角膜成形术和角膜基质环植入术的辅助治疗手段。这些被称为角膜成形学的治疗或手术技术,可望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治疗以往无法治疗的某些角膜疾病。利用CCL,眼科医生可重塑角膜结构,而不需使用如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板层角膜移植术等创伤性技术。用这种方法代替角膜基质环植入术,或与之相结合,可显著提高圆锥角膜的治疗效果。经过几年的苦心研究,CCL的技术方法得到了改进,治疗范围也有所扩大。不仅用来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同时也为难治性角膜溃疡、角膜变性、术后角膜扩张病等角膜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近视眼二次LASIK手术病例临床特点、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44例近视患者(72眼)接受二次LASIK,二次手术间隔时间为13.32±12.06(3~58)mo,二次LASIK术前平均残余屈光不正度为-2.56±1.56(-7.25~+1.13)D;分析年龄、屈光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瓣厚度、残余角膜基质厚度的特点及其对残余屈光不正度的影响。结果:二次术后UCVA为0.89±0.19(0.5~1.2)μm,等效球镜度(SE)为0.05±0.57D。二次术前CCT为502.69±31.45μm,与理论残余的456.08±26.04μm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0.785,P=0.000);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诸多因素中,术前预矫屈光度和切削深度对二次术前屈光度有显著性影响(F=73.442,P=0.000),回归方程:残余屈光不正度=-0.317+0.588×术前等效球镜+0.031×切削深度。结论:本组二次LASIK手术病例表明,预矫屈光度和切削深度是导致屈光回退的主要因素;术后角膜组织增生是LASIK远期屈光回退的机制之一;在严格控制角膜厚度和预矫屈光度的前提下,二次LASIK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4.
武汉市389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近14年来武汉地区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病情况与临床病理特点,为进一步研究UC的发病情况与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近14年武汉市5家教学中心医院经结肠镜与病理诊断为UC的病例,统计患病情况、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以及诊断与预后。结果:近14年UC病例明显增多,呈上升趋势,但仍然是少见病。389例患者中,男女比1.53∶1,均龄42岁,平均病程3.7年。UC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80.2%)、血便(75.1%)。肠外表现18例(4.6%),并发症35例(9.0%),较西方国家低。病变以初发型(40.6%)和反复发作型(44%)为主,轻中度病变多见(86.6%),部位以左半结肠炎为主(76.6%),绝大多数患者经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86%)。结论:近14年来武汉地区UC呈上升趋势,但仍是少见病。临床特点肠外表现和并发症少,病情较轻,经治疗预后较好,但诊断困难、易复发。  相似文献   
75.
姜黎  孙晓东  马俊成 《河北医药》2003,25(4):263-263
目的 探讨对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环扎加压视网膜复位术进行改良后的疗效。方法 使用冷凝封孔,硅胶带环扎术及硅胶块外垫压术,用冷针放液,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或消毒空气加C3F8混合气体。结果 随访0.5-1.5年,29例网膜完全复位,手术成功率为93.2%。结论 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病人在网脱人群中为特殊人群,视网膜脱离性质变化多端,正确及时的手术,可令其预后有明显的改观。  相似文献   
76.
77.
78.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为改善术后眼刺激症状的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对78例156眼在我院实施去上皮瓣Epi-LASIK手术后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40例80眼;B组为对照组,38例76眼。两组术后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羟糖甘滴眼液4次/d,共7d,之后常规滴1g/L氟米龙滴眼液,4次/d,逐月递减1次,共用4mo。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牛血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共7d。术后随访6mo,定期观察两组术后反应、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结果:术后A组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为2.89±1.06d,对照组为4.22±1.47d,小牛血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上皮愈合更快(t=6.45,P<0.05);术后第1d和第2d,A组反应程度评分为1.70±0.44和1.02±0.60,B组为2.89±0.43和1.71±0.55,小牛血组术后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3d后术后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眼术后视力恢复和haze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能够减轻术后反应,加快角膜上皮愈合,起效时间短,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9.
孙琴  李寒冰  鄢丹  李远  胡晓燕  姜黎  肖小河 《中草药》2012,43(2):259-264
目的对板蓝根颗粒制备过程中抗菌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评价。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板蓝根颗粒制备工艺,分别对药材→水提浓缩→醇沉→干燥这4个制备环节所得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并采用管碟法检测各样品的抗菌效价。结果板蓝根颗粒在4个环节的制备过程中,成品的化学指纹图谱共有峰数下降了32%,腺苷、尿苷的量也呈递减趋势,同时抗菌效价也下降了60%。结论目前板蓝根颗粒在满足纯化、成型工艺要求的过程中,药效可能损失较大,应以药效或效价作指导,加强其制备工艺的合理性研究。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人抽吸水烟筒的方法,并就水烟筒对烟气中15种化学成分的过滤效率进行研究。方法用RM20H吸烟机抽吸水烟筒(参数:2烟锅×0.73 g/烟锅的水烟丝,抽吸容量80 ml,抽吸时间2.6 s,间隔17.0 s),烟气分别通过没有装水和装水的定制水烟筒后用剑桥滤片捕集;并采用该方法测定水烟筒烟草主流烟气中15种化学成分的释放量。结果抽吸水烟筒烟草时,所释放焦油和尼古丁的量比ISO标准方法抽吸普通卷烟数值高4~5倍,水烟筒对15种化学成分的过滤效率为2.3%~89.7%,对尼古丁仅有2.3%的过滤吸收作用,对甲醛、乙醛、丙酮、丙烯醛、丙醛、巴豆醛、丁醛、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等易溶于水的化学成分过滤效率较高。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水烟筒烟草主流烟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水烟筒可以过滤掉某些化学物质,但焦油和尼古丁释放量高于直接抽吸卷烟时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