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n=32)及对照组(n=31),两组病例均予治疗性生活方式转变(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s,TLC)干预。治疗前及治疗36周后分别检测腰椎骨密度(BMD—LS)、股骨颈骨密度(BMD—Fn)、股骨近端骨密度(BMD-Ftot)及血脂谱。结果氟伐他汀组在治疗后36周BMD—LS、BMD—Fn、BMD—Ftot分别升高了3.1%、1.3%、1.0%,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8%、1.6%、1.4%,两组各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氟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分别降低了25.7%、37.9%、23.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升高了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提高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同病因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4例分成两组(各7例),分别予PGE1加常规治疗及只用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超声学指标。结果 PGE1治疗组治疗后三尖瓣返流速度降低(t=6.25,P〈0.001),三尖瓣跨瓣压差降低(t=4.08,P〈0.01)。两组治疗前后两次三尖瓣返流速度的差值(ATR))和跨瓣压差的差值(ATGP)进行组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PGE1可以明显降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进口伊洛前列素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各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共17例,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和有创动脉监测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对比吸入伊洛前列素前后的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和氧合指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吸入伊洛前列素后各项血液动力学和氧合参数对比:心率[(87±12)次/分VS(85±14)次/分,P=0.13];平均右房压[(10±5)mmHg VS(9±5)mmHg,P=0.23];平均肺动脉压力[(78±23)mmHg VS(67±19)mmHg,P=0.03];肺循环阻力[(15.8±5.3)woods VS(11.6±4.7)woods,P=0.02];心排量[(4.3±1.1)L/minVS(4.9±1.4)L/min,P=0.04];平均肺血管楔压[(10±4)mmHg VS(10±3)mmHg,P=0.35];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5±3)%VS(67±3)%,P=0.14];平均体动脉压[(84±12)mmHg VS(83±11)mmHg,P=0.08];体循环阻力[(17.2±5.1)woods VS(15.1±4.0)woods,P=0.08];动脉血氧饱和度[(92±4)%VS(93±3)%,P=0.44];不良反应轻微,呛咳、颜面潮红各2例,头痛1例。结论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可以显著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参数,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耳皱与冠心病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60例冠心病与58例非冠心病者进行了耳皱检查。结果耳皱阳性者与耳皱阴性者相比,前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不增加;随着增龄,发生耳皱阳性者危险性增多,二者呈明显的正量-效关系。结论耳皱对冠心病不具有诊断价值,耳皱是伴增龄逐渐明显的皮肤老化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45.
木文报道临床诊断病毒心肌炎,经咽拭液分离病毒,双份血清中和抗体4倍升高,再用COX B_(1-6)型标准血清鉴定为阳性者 65例。另设对照组40例。两组均用动态心电图24小时描记显示,室性早搏的61.54%,其中平行收缩型室早87.5%,频发多源性室早10%,二平,三联室早2.5%,室速占15.38%,房早47.9%,窦速64.52%,以上两组 P<0.01。ST—T改变两组差异亦非常显著 P<0.01。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对尿清蛋白的影响。方法 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氯沙坦组(治疗组,43例)50~100mg·d-1口服,疗程12周;培哚普利组(对照组,39例)4~8mg·d-1服,疗程12周。治疗前后做动态血压及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测定尿液中清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75%(33例),降压幅度(以mmHg计)收缩压(SBP)为21.舒张压(DBP)为13,谷/峰(T/P)比值SBP为0.73,DBP为0.71。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例),降压幅度SBP为22,DBP为12,谷/峰比值SBP为O.71,DBP为O.72,两组结果相似。治疗后两组尿Alb减低(P<0.01)。氯沙坦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氯沙坦对高血压有确切疗效,干咳发生率低,减少尿清蛋白的排泄,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利钠肽C受体(NPR-C)途径在C型利钠肽(CNP)舒张猪冠状动脉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猪冠状动脉环张力测定法,观察CNP和NPR-C激动剂cANF4-23对猪冠状动脉的舒张作用,然后加入NPR-C阻断剂cANF4-28、Gi蛋白阻断剂百日咳毒素(PTx)和四种钾通道阻断剂,观察对两者舒张血管效应的影响。结果10-6 mol/L的CNP和cANF4-23对血管的最大舒张率分别为36.51%±3.96%和42.37%±17.60%,两组舒张血管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NF4-28和PTx均能降低CNP和cANF4-23的舒张血管作用(P<0.05);四乙胺、格列苯脲或氯化钡均能明显抑制CNP的血管舒张作用(P<0.05);氯化钡使cANF4-23的血管舒张作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 NPR-C受体途径的舒张血管作用可能是通过Gi蛋白耦联内向整流钾通道实现的。  相似文献   
48.
胺碘酮、慢心律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联合应用胺碘酮与慢心律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8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与慢心律治疗2周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效27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3.75%,无效3例,无效率6.25%;治疗前后心电图P-R间期及QRS波群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平均Q-T间期无明显延长;无1例发生心衰、猝死等严重后果。结论胺碘酮与慢心律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耐受性好,可用于多种心脏病理情况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22)和多支病变组(n=42),射血分数(EF)结果分为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n=36)和冠心病心力衰竭组(n=28)。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结果与对照组和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相比,冠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降低(P〈0.05,P〈0.01),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和hs—CRP增高(P〈0.05,P〈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患者FT3明显降低(P〈0.01),rT3和hs—CRP增高(P〈0.05)。在校正其他因素后,FT3水平下降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风险比为0.72,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心功能不全时会有改变,T13,FT3降低,rT3升高,且FT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因此其可作为反映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升高,反映炎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焦虑性障碍误诊为缺血性心脏病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虑症常伴有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失眠、紧张、惊恐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貌似缺血性心脏病,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或误治。现将近年来诊治过的因明显心血管系统症状而就诊的22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2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6.24岁,病程3个月至2年。临床表现为间断性或持续性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或左胸疼痛或紧束感,严重者可有濒死感,同时伴心情紧张、冷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甚至有1例患者昏倒。本组中有2例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较好(130/80mm Hg,1m m H g=0.133kPa),6例在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