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针对应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疾病编码工作中时常出错的现象,透视编码错误的成因,提出改进路径,以提升疾病编码质量。方法 结合工作实际,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应用计算机系统开展疾病编码出错的成因;进一步归纳分析,找到纠错路径。结果 应用计算机进行疾病编码发生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编码人员过度依赖计算机系统,对ICD-10编码及疾病不够熟悉,简单套用电子编码库;二是计算机系统也存在优化的空间。结论 编码员自身应不断加强学习医学知识,提高编码准确率;规模较大的医院可按临床科室对编码员进行分工,便于其对ICD的某些章节能够了如指掌,对相关疾病了解亦较为深入,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条件成熟时,可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单眼视的模拟方法及周边视觉拥挤效应的测量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估模拟单眼视下的周边视觉拥挤效应是否较正常情况更严重。方法:实验研究。于2015 年3-11 月期间选取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在校健康学生和教师20例。正常对照时,双眼均给予清晰的视标(模糊度数为0 D);模拟单眼视时,左眼给予清晰的视标,右眼给予模糊的视标(模糊度数分别为0.75、1.50、2.50、3.50 D,顺序随机)。视觉拥挤效应的目标视标的偏心度(Ecc)为2.5°、5.0°、7.5°(顺序随机),阈值测量方法为心理物理学的阶梯法。通过比较模拟单眼视状态与正常对照状态的视觉拥挤效应的特征和差异,评估模拟单眼视对视觉拥挤效应的影响。不同模糊度数及不同Ecc时视觉拥挤效应的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矫正过的t检验。结果:视觉拥挤效应显著依赖于模糊度数(F=13.37,P<0.001)和Ecc(F=296.90,P<0.001)。模糊度数与Ecc的交互作用显著(F=4.03,P<0.001)。当Ecc分别为7.5°、5.0°时,不同模糊度数下测得的视觉拥挤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9,P<0.001;F=3.74,P=0.01),模糊度数越大,视觉拥挤效应越重。当Ecc为2.5°时,不同模糊度数下测得的视觉拥挤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13,P=0.34)。结论:相比于正常对照情况,模拟单眼视下的视觉拥挤效应加重,并且与模糊眼的模糊度数及目标视标的Ecc相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近视儿童配戴单光镜后对周边视网膜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入选10~15岁近视儿童48例,睫状肌麻痹下使用Grand Seiko WAM5500型红外验光仪测量右眼视网膜中心凹0°以及鼻颞侧10°,20°,30°的屈光值,分别在裸眼和配戴单光眼镜时测量。结果:近视儿童的平均屈光度为-3.99±1.22D,相对周边屈光度在水平视野上为远视性离焦。随着注视角度的增大,相对远视性离焦量增大。戴镜后的相对周边远视性离焦量较裸眼时增大(P<0.01)。戴镜前后的J180及J45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近视儿童配戴单光镜后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量增大。根据周边视网膜的聚焦状态改进镜片的设计可能会成为近视矫正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4.
背景视网膜周边屈光状态会影响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不同的矫正方式对周边屈光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目的比较青少年近视配戴渐进性多焦点镜(PALs)和单光镜(SVLs)下周边屈光状态及其两种状态间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横断面研究设计。共纳入受试者40例40眼;年龄10~15岁,平均(12.54+1.45)岁;男女比例为23:17;等效球镜度为-1.50—-6.00D,平均(-3.74±1.09)D,散光度〈-1.50D;矫正视力均≥20/25。用质量分数1%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3次麻痹睫状肌后,使用Grand Seiko WAM5500型红外验光仪测量受试眼周边屈光状态,测量点为黄斑中心凹(0°)、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各10°、20°、30°共7个点的周边屈光力,各点测量6次,取其平均值。受试者按随机序号原则分别在PALs和SVLs矫正状态下完成周边屈光状态的测量,分析参数包括M值、相对周边屈光不正(RPRE)、J45、J180值,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ALs和SVLs的矫正视力分别为4.98±0.65和4.97±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2,P=0.639)。两种矫正状态下,随着偏心角度的增加,周边M值、RPRE屈光力逐渐向“远视性离焦”偏移,而周边J180屈光力逐渐向“近视性离焦”偏移;以上3个参数周边6个点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45值周边变化不显著,在颞侧偏负,鼻侧偏正;在M值、RPRE、J180、J45值的周边6个角度中,部分角度的上述屈光力与中心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光镜比较,渐变镜的周边M值及周边RPRE值均偏近视性离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光镜,渐变镜矫正了部分周边远视性离焦,核心表现在M值和RPRE参数。PALs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可能与周边屈光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形觉剥夺(或视网膜的影像模糊)是近视发展的危险因素,但基本的模糊图像的视觉处理的机制还不很清楚.测试近视发展不同阶段儿童在不同对比度下的视觉分辨力,探讨学龄儿童近视发展的可能因素.方法 筛选年龄8~13岁的儿童78人,等效球镜-0.50-5.00 DS,矫正屈光不正,视标背景亮度为250 cd/m2状态下,检查四种对比度视力(100%、25%、10%、5%).根据前半年的近视进展情况是否重配矫正眼镜,研究对象被分为三组:(1)无进展未重配,(2)稍有进展未重配,(3)有进展重配.根据后半年的近视进展情况,研究对象被重新分为重配和未重配两组.对各组对比度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对比度从100%到5%,平均对比度视力明显下降(F=129.872,P<0.012).对比度视力的下降程度在三组不同近视进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8,P<0.032),无进展未重配、稍有进展未重配和有进展重配的平均LogMAR视力分别为0.225±0.098,0.243±0.095和0.266±0.118.后半年重配组相对于未重配组的四种对比度视力均下降(F=1.873,P<0.009),低对比度视力下降更明显(F=4.538,P<0.001).研究发现近视进展和对比度视力下降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不同对比度情况下,近视进展期儿童视觉分辨力相对较差,对比度视力与屈光不正程度数无相关.非光学系统的视觉神经系统改变可能是近视进展期儿童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姜丹  叶腾  戴宇森  胡磾  姜珺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16-2118
目的:探讨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的配戴人群分布以及患者的依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研究方式,调查2008-02/12至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学专科验配RGP镜片的患者,通过电话问卷回访了解初次配戴RGP镜片患者的一般情况、配戴的目的、配戴依从性等。结果:有效受访者454例,男女配戴比例为1∶2.66;被调查者按年龄段分为10~12周岁45例(9.9%)、13~18周岁243例(53.5%)、大于18周岁166例(36.6%),其中13~18周岁所占比例最高;选择配戴RGP镜片的原因依次为近视进展迅速(57.5%)、高度近视或远视(51.5%)、方便(41.2%)(多项选择题);配戴期间平均复查时间少于3mo 68例(15.0%)、3~6mo 98例(21.6%)、7~9mo 26例(5.7%),大于9mo 50例(11.0%),未复查212例(46.7%);各年龄段的坚持配戴率,10~12周岁38.1%,13~18周岁39.7%,大于18周岁32.1%;停止配戴RGP镜片原因主要有:眼部常有不适感(69.9%),配戴麻烦(27.3%),镜片丢失(13.8%)(多项选择题)。结论:13~18周岁是配戴RGP镜片的主要年龄阶段,控制近视的进展是主要的配戴目的,配戴不适、配戴过程繁琐是造成患者自行停止配戴的主要原因,各年龄段配戴者的依从性无明显差别,配后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女性患者的配戴比例高于男性,依从性也明显高于男性。调查也显示学历对验配率和依从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光学压平区偏中心状态及不同瞳孔直径下人眼高阶像差的动态变化,探索偏心性质和程度对视觉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30例年龄为(23.6-2.3)岁的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等效球镜度为-0.75—.4.00D,平均(-2.61±0.83)D。在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角膜地形图,检测波前像差(在自然瞳孔下检查,分别提取3mm和6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高阶像差结果),并通过分析戴镜后的角膜地形图形态,测量出角膜塑形镜压平区中心相对于瞳孔中心的偏心量(包括偏心距离和角度),只取右眼数据进行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平均偏心距离分别为(0.53±0.26)mm、(0.54±0.32)mm和(0.60±0.35)mm,偏心的方向主要集中于颞上方,偏心距离和角度在戴后3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后各时间点,偏心距离与戴前等效球镜度、初始散光量均不相关。在3mm与6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总三阶像差、总四阶像差、总彗差(包括垂直彗差和水平彗差)、总三叶草和球差均方根值在戴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均比戴前有明显增加,但各项像差在戴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戴后的各个时间点,6mm瞳孔直径的像差结果都较3mm时大。戴后不同瞳孑L直径下,垂直或水平偏心距离与相应方向彗差在戴后各时间点均呈正相关;而总偏心距离与总高阶像差、总三阶像差、总四阶像差、总彗差、总三叶草和球差在戴后各时间点均不相关。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偏心客观存在,程度较小并在1周后稳定;术后偏心会造成人眼高阶像差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抑郁障碍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伴抑郁障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服用抗抑郁药物不同分为A组40例、B组39例、C组37例,A组采用糖尿病药物予以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口服阿戈美拉汀治疗,观察12周.治疗前后检测3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变化,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随对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统计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3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其中降低幅度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各种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C组(P<0.05);治疗后C组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B组,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对Ⅱ型糖尿病伴抑郁障碍患者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戈美拉汀、帕罗西汀治疗均能提升血糖控制水平,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安全性高,但联合阿戈美拉汀控制效果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普诺瞳®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应用于视力矫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双眼近视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配戴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普诺瞳®RGPCL(型号:RAR、RAS),对照组配戴香港易安易光学有限公司生产的RGPCL(型号:XO RGP)。在配戴当天,配戴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访视,对双眼进行评估,包括裸眼远视力(UCDVA)、框架镜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RGPCL矫正远视力(CD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K值、角膜内皮细胞、镜片适配状态、镜片情况及不良反应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CMH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155例患者完成初次配戴,观察组76例,对照组79例。戴镜当天,观察组和对照组RGPCL CDVA分别为右眼0(-0.10,0)、0(-0.20,0)和左眼0(-0.20,0)、0(-0.2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戴后各随访时间点,2组双眼的UCDVA、框架镜BCDVA、RGPCL CDVA、裸眼主观验光SE、戴RGPCL主观验光SE、角膜K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戴镜3个月,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组结膜充血发生率、角膜上皮点状着色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诺瞳®RGPCL与XO RGP型号的RGPCL用于矫正近视的疗效一致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0.
近50 年来,近视的发病率急剧增加[1],儿童过早地发生近视以及错误的治疗会造成近视快速发展,不但导致屈光度增加,更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眼部并发症[2,3]。近视管理白皮书是在教育部等8 部门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基本框架下,面向全国视光工作者以及近视患者,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制定出可信、可行、可及的近视管理规范方案。本共识是在对国家策略和实施方案等有关精神充分研究和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近视科学研究和我国近视发病特征提出的,旨在保障近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规范近视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