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6篇
  免费   724篇
  国内免费   558篇
耳鼻咽喉   73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523篇
口腔科学   168篇
临床医学   2410篇
内科学   1325篇
皮肤病学   173篇
神经病学   383篇
特种医学   5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89篇
综合类   4476篇
预防医学   1884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1588篇
  25篇
中国医学   1681篇
肿瘤学   488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663篇
  2013年   745篇
  2012年   822篇
  2011年   904篇
  2010年   810篇
  2009年   957篇
  2008年   848篇
  2007年   855篇
  2006年   789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629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537篇
  2000年   504篇
  1999年   348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307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83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87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17篇
  1964年   12篇
  1962年   13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大肠息肉679例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 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3 680例肠镜检查者中,发现大肠息肉679例,其中男468例,女211例,检出率18.45%; 好发年龄以30~69岁为主,占80.41%;炎性、增生性、腺瘤性、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33.87%、32.11%、31.37%、1.77%、0.59%;息肉部位分别为直肠34.18%、乙状结肠23.12% 、降结肠14.96%、横结肠12.13%、升结肠11.49%、盲肠4.11%.679例大肠息肉患者中有30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4.42%.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分别为5.88%、4.21 %、23.08%.息肉直径≤1.0 cm,无癌变发生;1.1~1.9 cm息肉,癌变率4.24%;≥2.0 c m息肉,癌变率21.37%.结论 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年龄大于50 岁为危险因素,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常见;左半结肠、直径≥2.0 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 ;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切除,并应建立良好的随访机制,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62.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集聚而成,其既是一个代谢组织,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会出现功能紊乱,而脂肪组织功能障碍在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肥胖患者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导致脂肪组织血流灌注量和氧供减少,脂肪细胞坏死,诱发炎症反应,引发IR。该文从脂肪组织功能障碍角度探讨肥胖导致IR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的手术方法、效果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 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连续收治的19例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18例、右侧1例,统计分析手术患者的各项术前、术中和术后指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为(62.3±6.6)岁,平均手术时间为(258.0±66.6)min,平均手术失血量为(210.0±157.8)mL,平均支气管吻合时间为(26.0±5.8)min,平均血管吻合时间为(47.7±7.2)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6±4.5)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鳞癌1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1例;TNM分期Ⅲa期11例,Ⅲb期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4例,包括术后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1例,心律失常1例,术后漏气2例;无支气管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无血管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16.4±6.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术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该手术在腔镜技术成熟的中心是安全、可行的,其能够彻底切除肿瘤和最大程度保留肺功能,并且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实现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4.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医疗中的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手术及影像会诊、心电会诊、紧急救治、国际交流蓬勃开展,其不仅解决了大部分疑难重症患,而且促进了医学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若得到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探讨中枢毒蕈碱受体(M 受体)对大鼠迷走神经传出放电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6 组(每组6 只):加兰他敏组、中枢M 受体拮抗组、新斯的明腹腔组、新斯的明侧脑室组、M1 受体激动组及M2 受体拮抗组.将迷走神经放电信号引导至BL-420F生理仪持续记录,其中采样速率1 kHz/s,滤波范围100~1 000 Hz.稳定记录神经放电信号10 min(作为基础值)后,按照上述分组注射相应药物,并持续记录迷走神经传出放电活性60 min.整个放电观察周期内,每隔10 min 为时间点,记录放电频率和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传出放电频率于加兰他敏注射后17 min 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期间最高值为(516±40)Hz,最低值为(249±26)Hz,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加兰他敏前给予硫酸阿托品干预处理后,各时间点放电频率和峰值与给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放电图内仅观察到散在爆发电位.腹腔注射新斯的明前10 min 内观察,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和峰值记录无明显变化(P>0.05).侧脑室注射新斯的明前10 min 内观察,放电频率和峰值无明显变化(P<0.05).放电频率于新斯的明注射后13 min 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注射MCN-A-343 前10 min 内观察,放电频率和峰值记录无明显变化.放电频率于MCN-A-343 注射后12 min 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注射美索曲明前10 min 内观察,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和峰值无明显变化,注射美索曲明后8 min左右,放电峰值显著增加,持续48 min 后回落至注射药物前水平,期间各时间点,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电频率于美索曲明注射后17 min 开始明显增加,持续至观察期结束.与给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抑制中枢胆碱酯酶而提高乙酰胆碱含量,可增强迷走神经的传出活性;此过程可能是由中枢M1 受体介导的;而中枢M2 受体则可能抑制迷走神经传出活性.  相似文献   
166.
目的 制备载水淬灭荧光探针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PEG-PCL)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特性及稳定性.方法 以聚己内酯(PCL)、mPEG-PCL为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包载水淬灭荧光探针P2的PCL纳米粒和具有不同mPEG链长(mPEG5k 、mPEG2k)的mPEGPCL纳米粒,对其体外特性(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表征.P2探针包载于纳米粒中时发出荧光信号,但释放到水中时荧光迅速淬灭,利用P2探针的这一性质,考察各种纳米粒在不同水性溶媒中的稳定性.结果 所制备的mPEGPCL纳米粒形态圆整、表面光滑,粒径约200 nm,分布较窄,多分散系数(PDI)均低于0.06,表面电荷近中性.在不同pH的缓冲介质和模拟生理体液中,所有纳米粒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粒径、PDI、荧光强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mPEG-PCL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外特性与稳定性,以水淬灭探针为指示剂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7.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是以单侧上肢远端肌萎缩起病为特点的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早期因诊断技术限制及临床认识不足导致误诊率较高。近年来由于肌电图和影像学检查手段发展,临床病例增多,平山病逐渐为人熟知。X线、CT可以清晰显示患者颈椎曲度、局部节段稳定性及椎间小关节退变程度、后纵韧带是否骨化,而中立位颈椎MRI示失连接现象及屈颈位MRI发现硬膜前移则是最重要的影像学征象。本文将对平山病的临床表现和肌电图特点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其影像学诊断技术及征象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168.
课程群建设承载综合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克服单科课程知识结构狭隘的局限,对于实现高等医学教育目标有重要研究意义。针对检验医学专业五门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的特点组建了检验医学基础课程群;并对课程群内容的整合优化、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实践证明,组建的课程群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强化检验医学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中显现出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9.
170.
T型AO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近关节骨折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应用T型AO外固定架治疗距踝关节4cm以内的胫腓骨骨折及Pylon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我科自1999年1月-2001年2月采用T型外固定架治疗距踝关节4cm以内的胫腓骨骨折及Pylon骨折14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复查,有明确骨性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14例病人经随诊6个月左右,100%达到骨性愈合,功能恢复完全正常。结论:T型AO外固定架是非常适合于距踝关节4cm以内的胫腓骨折及Pylon骨折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易愈合,固定可靠的优点,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