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64层CT血管成像对门静脉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癌栓与血栓的64层CT血管成像的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进一步评价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 57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门静脉栓塞的患者(癌栓47例、血栓10例),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MPR) 技术进行MSCTA 成像检查,分析门脉癌栓与血栓的不同特点.结果: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VR能清楚显示门脉的栓子形态、周围组织病变对门静脉侵犯和侧支血管;MPR能直观多角度显示门静脉栓塞整体形态、范围及管腔变窄程度.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可以立体地显示血管走行及分布情况,有助于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2.
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癌细胞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DNA含量及其与CT征象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 5 0例有术前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的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CT显示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 ,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有无 ,其DNA异倍体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周围型肺癌出现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且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与癌细胞核的DNA含量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行主动脉CTA的AAS患者29例,对CTA的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计算CT辐射剂量.结果 29例AAS中,主动脉夹层1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7例,不稳定动脉瘤5例.12例主动脉夹层中,A型和B型分别占41.7% (5/12)和58.3%(7/12),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A型和B型分别占42.8% (3/7)和57.2%(4/7).CTA的平均辐射剂量为(9.08±1.83) mSv.结论 CTA能清晰显示AAS的影像特征,在诊断AAS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18F-FMISO PET定量参数(肿瘤/肝脏SUVmax)在检测小鼠CRC肝转移潜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伤口愈合实验检测CRC细胞迁移能力,采用细胞摄取实验检测体外^18F-FMISO摄取能力。建立肝转移及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以进行Micro-PET显像和定量分析。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18F-FMISO参数、肝转移数量及生物学指标(HIF-1α、GLUT-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HT29、HCT116及LoVo三种肝转移模型中,LoVo小鼠具有更高的肝转移率及较短的中位生存时间。与HT29和HCT116细胞相比,LoVo细胞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和更高的18F-FMISO体外摄取能力。体内Micro-PET显像表明,LoVo肝转移模型及皮下荷瘤模型的T/L SUVmax值明显高于HT29和HCT116模型。相关性分析显示,肝转移瘤的18F-FMISO T/L SUVmax值与肝转移瘤(直径大于0.5 cm)数量存在显著相关性(r=0.6408,P=0.0013),与HIF-1α(r=0.8145,P=0.0075)和GLUT-1(r=0.8252,P=0.0062)表达也存在显着相关性。结论18F-FMISO定量参数T/L SUVmax在动物模型中为评价CRC肝转移提供了有价值的分子影像信息,其在预测CRC肝转移潜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入院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呈间断性胀痛,伴肩背部放射痛,进食油腻食物后腹痛加重。皮肤巩膜黄染。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外院CT检查示"低位胆道梗阻",自服消炎利胆药物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治以"黄疸原因待查"收治入院,行胰腺CT增强及MRCP检查。CT增强检查(图1~3)示胰腺弥漫性增大,羽毛状脂肪  相似文献   
46.
肝脏的体积不但可以直观地反映肝脏的大小、容量和肝细胞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间接地反映肝脏的血流灌注和代谢能力.因而,肝脏体积可作为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准确测量肝体积对肝脏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肝功能衰竭的预防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多层螺旋CT肝体积测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64层V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手足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珐对36例手、足关节病变行MS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重建,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分析病变情况.结果 MPR对骨关节疾病细节显示良好,可以多平面观察骨密度、形态、范围,VR三维重建对病变观察直观、立体,MIP、SSD很好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论 64层V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手足关节疾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各种重建方法结合使用,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总结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多见于中青年,31~50岁者50例(79.4%),男女之比2.94∶1.本病起病隐匿,56例(89%)无明显临床症状,HBsAg阳性者3例(4.8%).肝功能正常者58例(92.1%),5例(7.9%)总胆红素及rGT轻度升高,但AFP、CEA、CA19-9均为阴性.肝脏局灶性结节的病灶多为单发(95.2%),肿瘤直径平均为4.5 cm.病灶位于左肝叶25例、中肝叶6例、右肝叶29例、尾状叶3例.彩色超声检查:2例(3.2%)病灶中央有粗大的血管通过,血流丰富,高流速,低阻力.61例行CT动态扫描(96.8%),增强后早期均匀明显强化,其中6例出现中央星状瘢痕.59例行MRI检查(93.7%),早期明显增强、均匀,5例出现中央星状瘢痕T2WI高信号.本组6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局部切除34例;肝段或肝叶切除术16例;半肝切除术13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FNH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术前误诊率高达25.4%;提高对FNH的认识水平,结合临床及各种影像检查的资料,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3 patients with FNH proved by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disease mainly affected young to middle aged, 50 cases (79. 4% )were of 31-50 years old. Male and female ratio was 2.94: 1. Fifty-six patients (89%) were asymptomatic, 3 cases were HBsAg positive (4.8%). Liver function was basically normal (92. 1%),5 cases (7.9%) were with elevated level of total bilirubin and rGT. AFP, CEA and CA19-9 was all negative. FNH occured as a single node in 95.2% cases, ranging from 1.5 cm to 17 cm in diameter ( average 4. 5 cm). Of these patients, 25 lesions were present in the left lobe, 29 in the right lobe, 6 in the mid lobe, and 3 in the caudate lobe. A big central artery was found in 2 cases (3. 2% ) as foun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T scan showed transient immediate enhancement in 96. 8% (61/63) of patients, with central scar in 6 cases. MRI demonstrated early vigorous enhancement in 93. 7% (59/63) of patients, with central scar in 5 case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resection; including local resection in 34 cases;segmentectomy or hepatectomy in 13 cases; hemihepatectomy in 13 cases. 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and majo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s FNH is a kind of hepatic benign disease and characteristic of high preoperative misdiagnosis rate (25. 4% ).  相似文献   
50.
目的应用高分辨MRI(HRMRI)探讨颈动脉斑块不同成分在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的危险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斑块的病人50例,其中女21例,男29例,年龄43~77岁,平均(61.62±7.96)岁。依据病人近3个月来是否发生过与患侧颈动脉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22例,存在斑块血管40支)及无症状组(28例,50支),所有病人行3.0 T HRMRI以评估颈动脉血管及斑块内成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对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斑块成分及血管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检出存在斑块纤维帽破溃(FCR)的血管,症状组15支,检出率为37.5%,无症状组8支,检出率为16.0%,症状组FCR的检出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检出斑块内出血(IPH)的血管,症状组21支,检出率为52.5%,无症状组15支,检出率为30.0%,症状组IPH的检出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检出存在斑块钙化(CA)的血管,症状组15支,检出率为37.5%,无症状组13支,检出率为26.0%,2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组管腔狭窄程度为57.64%±13.36%,无症状组为53.86%±11.19%,2组间管腔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0,P=0.148)。FCR在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最高(OR=3.012),IPH危险性次之(OR=2.478)。结论 HRMRI可以分析斑块内成分,而这些成分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斑块易损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